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2018-06-26张小平
张小平
摘要:利用生活素材和现代化教學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维续发扬光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生活素材;教学手段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悠历史的文化古国,有着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炎黄的子孙后代,我们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诸如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等。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学者,我们更应该让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穿传统文化教育,我心中真是一片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我恍然大悟,平时的教学工作不就是对学生播撒传统文化教育。每一篇课文;每一次知识竞赛;每一次课本剧的表演,每一次班队会活动。无不渗透着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团结一致、毫不气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吗?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
课堂上,每篇课文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例如,我们学过的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让学生明白了我们的祖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国。它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文化灿烂,更有着迷人的民族风韵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还有《郑成功》一文,课文详细的介绍了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历经艰险收复台湾的历史公司。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那种捍卫民族尊严、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敲击着每位学生的心灵。还有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诗句道出了唐代诗人杜甫的那种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以及他想立刻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同时一个“喜”字体现了他对收复山河的喜悦之情和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心情。真可谓是“喜极而泣”。陆游的《示儿》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无限期盼和渴望。
二、利用生活素材贯穿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也是时时刻刻在教育学生铭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遇到每个传统的节日,我便会在班会上给学生讲解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以及这个节日我们该纪念谁,该用怎样的方式来纪念,例如,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我们应该去祭拜我们的祖先皇帝,皇帝陵墓离我们并不遥远利用清明节这个假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祭奠祖先、去了解
去感受我们古老的浓浓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由于是亲身经历所以学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因而便是次很优秀的习作。另外,我们学校地处210国道,据著名的洛川会议旧址百米远,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了解洛用会议的精神;了解抗日十大纲领是怎样制定的,了解我们的革命前辈为抗日战争所做的英明诀定给学生们以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贯穿传统文化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侧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比如,《草原》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用各种方式阅读,让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美,去感受浓浓的民族风情,范读时,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听录音,看画面。语言文字和实物相结合,在线祖国山河的美丽。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作业时用自己的笔将这篇课文描述的景色画下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詹天佑》一文中理解“中部凿井法”“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人”宇形线路这几种方法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用直观图示的方法,将这几种开凿方法画下来,并能照图流利地讲解。说明学生确实将课文内容理解,从而学习詹天佑的吃苦耐劳、坚强不屈高超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卢沟桥烽火》一文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抗敌,最终取得卢沟桥事变的胜利,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作业设计时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感受我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为国牺性的忘我精神,生活中,更是要求学生团结、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善解人意、学会合作。
总之,在学生生活的的每个角落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此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快乐和健康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