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路径选择研究

2018-06-26王博赵明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王博 赵明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文章以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美元、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化路径,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分析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最后提出了适合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路徑;结算货币;特别条款权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与现状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充当主要结算货币,并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的内涵如下:一是人民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流通属性,在各国的商业贸易中具有相当程度的人民币结算的业务;二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产品中有相当大程度的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并且规模不断扩大;三是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具有普遍接受性,即人民币能够自由的到各个国家消费,不需要通过其他货币为中介进行结算。总之,人民币国际化应具备的三个职能为: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

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1)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的使用规模波动上升。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开放,在国际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在稳步提升,但整体上波动较大。2009年~2014年,跨境人民币交易金额增长速度平均超过25%,2015年增速放缓,降到10%左右。受到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2016年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此外,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大国形象在全球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首的海洋系国家通过贸易壁垒等方式限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限制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导致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的使用规模波动较大,但整体上升的趋势是难以反转的。

(2)人民币在跨境投资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由于直接投资的特殊性,在国际经济中的限制少,人民币属于可兑换的资本项目,因此,人民币直接投资的使用规模较大,且增长迅速。2015年,我国资本项下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约5万亿元;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近15 000亿元,同比增长约50%,外商直接投资20 000亿元,同比增长10%。可见,人民币在跨境投资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尤其是最近两年增速显著,预计未来此态势将持续保持。

(3)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数量保持稳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速,人民币交易便捷性的不断增强,国际上的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金额合计约10万亿元,数量仍然很稳定。可见,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数量保持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铺垫了道路。此外,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资产价值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数量将会进一步增长。

(4)人民币正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2016年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重要的年份,同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人民币加入SDR也将会为SDR篮子提供强大的货币支持。人民币加入SDR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最为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人民币已同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货币具备相同的国际竞争力,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 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在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的主要路径包括:美元国际化路径、日元国际化路径和欧元国家化路径。尽管不同国家国际化路径的历程有所区别,但整体思路相同。目前世界货币的国际化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另一种为区域货币的国际化。其中,以美元和日元为代表的国家货币,是在区域化和周边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国际化。以欧元为代表的区域货币,是先实现区域化,进一步实现的国际化。

1. 美元全球化路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元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要弱于英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镑是国际贸易往来的主要货币,也是主要的世界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由于欧洲经历了严重的战争洗礼,美国的整体经济赶超欧洲。同时,美国政府颁布了金融改革等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货币制度改革的条例。但英镑在国际货币中的绝对优势没有被美元所撼动,但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货币开始收紧,而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外汇制度则不断开放。美国此时的经济实力雄厚、物资充沛,世界各国要靠美国进行物资支持,因此,大量进口美国物资,使得黄金和欧洲债券大量流入美国,同时美元的流通性进一步增强。另外,由于战后各国对货币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依赖,黄金具有较强的稀缺性,因此,美元成为国际上最具安全性的货币,与黄金具有了同等的地位。1976年《牙买加协定》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灭,黄金已经失去了货币的属性,并且与美元之间也不再挂钩,一时间欧元、日元等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美元霸主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凭借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实力不断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仍然是使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货币。

2. 日元全球化路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属于战败国,不仅经济几乎崩溃,国家政治被美国接管。二战后,在美国的接管下,日本开始重建工作。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日本重塑了经济建设的信心,完善了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并且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自1995年,日本经济连续二十年实现了年均百分之十的增长。1960年日本自由日元账户的开户数量激增,政府不断支持日元的对外开放。日本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日元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应用。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和美元危机频发,使得日本不断探寻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日元的国际地位。另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灭,使得松动美元的霸主地位,使得日元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提升而不断提升。

3. 欧元全球化路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镑是国际贸易往来的主要货币,也是主要的世界货币。甚至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仍然是远远领先于美元的世界主要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由于欧洲经历了严重的战争洗礼,美国的整体经济赶超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为了应对战后危机,货币开始收紧,而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外汇制度则不断开放。此时,美元的国际化地位彻底超过英镑,具有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针对美元国际化对整个欧洲的經济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欧洲各国首脑开始采取区域联合壮大的思路,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对抗美元货币的威胁,增强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已现雏形。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欧元一体化工作正式起航。欧元一体化是一种区域联合路径模式,为应对美元对欧洲各国的威胁,重新夺回欧洲货币的国际竞争力。1989年,欧洲各国领导人会议召开,确立了分三步走完成欧元的全球化。1990年7月1日迈开第一步,实现欧盟各国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1994年后进入第二步,推行欧盟的双边汇率机制。

三、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应对

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1)中国的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总体经济实力的国家,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使得国家整体实力强,但人均经济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劣势。因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高度的经济实力与竞争力相互配合,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可以与之相互匹配,但人均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不足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人民币不能自由地兑换是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的阻力。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是一样的,进行商品的自由交易,就需要有一种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即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在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如果能够通过一种货币进行自由交易,那么这种货币就具备了国际化的属性。然而,人民币在自由兑换方面与美元有天壤之别,因此成为了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阻力。

(3)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黄金与美元脱钩,美元收到一定的挑战,但美元在国际的流通量仍然居高不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尤其对外开放程度不足,导致了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较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但与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相比差距较大。

(4)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影响相对较小,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够健全,且效率低下。中国的融资模式长期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一直打不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即是资本市场效率的低下。2015年中国股市千股跌停,进一步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重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以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还有一定差距。

2.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措施。

(1)简化人民币跨境结算审核流程。人民币在自由兑换方面与美元有天壤之别,因此成为了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阻力。中国要想提升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性,就需要简化人民币跨境结算审核流程。简化审核流程,不是意味人民币任意兑换,要在做足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简政放权,使得人民币结算手续简易、流程简单,取消不必要的国家管制,以便世界各经济体以及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等能够轻松实现人民币的兑换。

(2)争取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交易主要采用美元、欧元或日元等,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很少用到。然而,大宗商品交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宗商品交易所采用的计价货币则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币国家化的进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中的计价权,推进人民币与大宗商品交易挂钩,这样对实现人民币国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适时推进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是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最主要业务,也是连结经济主体之间资金往来的重要活动。中国应加强推进跨境人民币的贷款业务,打通国际与国内资金,做到国内与国际资金的畅通流转。在实现资金流通的基础上,适时推进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以人民币为媒介,为境内外金融机构实现输血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1.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1)人民币国际化地位应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符合。人民币正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增强,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总体经济实力的国家,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但是在国际间已经具备了重大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要超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需要加快人民币国家化进程,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

(2)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应与中国的金融发展情况相配套。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国际化进程是否能够顺利展开。中国的金融业相对发达国家不够发达,且效率低下,中国当时几乎不存在任何金融创新产品。另外,中国的融资模式长期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一直打不开局面。2015年中国试图尝试进行资本市场改革,然后最终以千股跌停的局面宣布告终,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又出现断崖式下跌。可见,需要一个适度发达,且健康、高效的金融发展状况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配套。

(3)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必须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国情。因此,中国必选探索出一条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自主的道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必须是一条中国政府自身选择的,不受外界干扰独立的国际化道路。

2.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设计的总体思路。

(1)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空间设计上大体应遵循由近及远的顺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遵循科学的思路,即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可以采用“周边化—亚洲化—国际化”,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其中,周边化即人民幣应在中国周边加强流通性与广泛接受性,应首先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与中国接壤国家开展。亚洲化即人民币实现周边化的第二步,应使得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交易货币。第三步为国际化,国际化进程与路径的顺利与否,与人民币迈出的前两步密切相关。采取这种由近及远的方式,有利于人民币国家化进程的顺利开展。

(2)人民币国际化货币职能上应基本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人民币国际化要实现的内容如下:一是人民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流通属性,在各国的商业贸易中具有相当程度的人民币结算的业务;二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产品中有相当大程度的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并且规模不断扩大;三是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具有普遍接受性,即人民币能够自由的到各个国家消费,不需要通过其他货币为中介进行结算。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货币职能上应基本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先实现其流通属性,然后实现作为计价单位,逐步实现被广泛接受。

3.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路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充当主要结算货币,并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货币。世界货币的国际化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国家货币的国际化;另一种为区域货币的国际化。其中,以美元和日元为代表的国家货币,是在区域化和周边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国际化。以欧元为代表的区域货币,是先实现区域化,进一步实现的国际化。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路径可以采取双轨制。第一轨在境内,通过提振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内推力。首先,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计划(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为基础,逐步实现中国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其次,将上海作为人民币对外开放的窗口,利用其金融中心的作用,实现人民币的定向开放;最后,通过上海金融中心,加强向世界各国辐射,实现人民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化。第二个轨在境外,将中国香港作为中国人民币对外辐射的桥梁,逐步实现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家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努力强化人民币在SDR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道先,王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际收支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5,(3).

[2] 沙文兵,肖明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6,(1).

[3] 邵华明,侯臣.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路径选择——以美元国际化历程为借鉴[J].财经科学,2015,(11).

[4] 李真.人民币国际化语境下的离岸金融:战略定位与监管范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2).

[5] 余道先,王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际收支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5,(3):18-24.

[6] 甄峰.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前景与方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5):20-28.

[7] 范小云,陈雷,王道平.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J].世界经济,2014,(9):7-15.

[9] 何平,钟红.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4,(9):23-29.

作者简介:王博(1985-),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践;赵明(1984-),男,汉族,河北省承德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务。

收稿日期:2018-02-12。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发挥离岸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升级推动作用
关于中国国际储备需求问题的研究
“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论述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