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18-06-25袁紫月张小勇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教学培养高中生物

袁紫月 张小勇

摘要:發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当今社会所需的创造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直接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讨论。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高中生物 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97-02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已知信息结合现有知识进行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思考,最后得到多种可能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的养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本文尝试从课前准备、课中设计与课后复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课前材料搜集与整理

思维的发散基于已知的信息,所以学生原有知识的量和相关度是影响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教学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把下节课的教学核心告诉学生,预留充足时间让其自行整理已有知识并补充资料,使学生对下节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思维脉络。例如“种间关系”这一内容开始前,让学生自行回顾学习过的内容,以教科书为核心查找相关资料,弄清主要的种间关系有哪些,数量和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又如“群落的演替”一节提醒学生查找关于地衣的资料,从地衣的形态结构入手解释群落的演替顺序。有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能比较轻松地启发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关联,构建新的图式或加深原有图式。

二、课上精心设计与布置

1.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教学要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高中生物知识以事实和理论为主,学生容易疲劳厌倦,因此教学时要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酶的特性”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先问学生“平时自己的衣服不小心沾到血渍或油渍怎么处理?”引出加酶洗衣粉这一概念,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让学生分小组传看,并提问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适用对象是什么等。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诱导学生自主发现酶的本质和特性,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加酶洗衣粉主要加的什么类型的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灵活运用开放式教学

发散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多方思考破除思维定势进行平面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具体到教学过程就是灵活利用课本知识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和学生参与命题等。

“一题多变”与“一题多思”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图1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第几年达到环境容纳量?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基础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系列变化利用这道题把“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节内容和前边所学的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

(1)图中哪一年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哪一年差值最小?

(2)若第10年时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8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100只,未标记的有70只,则该生物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多少?K值是否恒定不变?

(3)若该种生物十分敏感,被捕捉一次后就极难被捕捉,那么算出来的种群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4)若做的标志影响到了该种生物的日常行动,对种群密度的计算有影响吗?影响标志重捕法的因素有哪些?

以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为切口进行发散,对例题进行改编,将相关知识点囊括进来,综合整理,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除了课堂上教师通过例题切入发散外,学生自己进行命题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每章可以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找出重点和难点,针对重难点分小组出题。让学生以出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出题不能让他们出无意义的题,比如简单的知识填空题这类简单记忆的题等。要让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因此可以提醒学生先找出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在题目中设置障碍。

三、课后针对性的复习

1.突破框架,综合整理

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误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过分重视新知识而轻视了与之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学本节内容所有的重心就都在本节,仿佛有一个无形的框架将其圈住,与之前的知识断开联系。高中生物知识的呈现是螺旋状上升而非直线上升,所以这种做法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课后复习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一个切入点,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从这个点入手将本节或本章内容整理出来,再以整理出来的内容为框架拓展,不仅局限于本册书籍,可以延伸至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和课外的阅读,把这些知识串联到一起,甚至跳出原来的切入点,利用新的点进行拓展。以这种方法突破框架,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以调节方式为切入点发散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再从这三个点出发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构成知识网络。而“免疫调节”部分发散出来的“抗体”可逆推回“蛋白质的功能”,由此又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发散点。

2.打破定势,灵活创新

心理学认为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会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造成影响,在学习上这种定势能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灵敏度,但会降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思维的灵活性是发散性思维的三大特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必须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例如学习“种间关系”时,学生对竞争关系的理解往往局限于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忽略了氧气等因素。复习时教师可以给出一对或几个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让学生在课外大胆地编一个故事,故事中要清楚地讲述在限定的情境内,所有生物的生存情况,它们竞争了什么东西,有什么结果。

四、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方着手,贯穿教学始终,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灵活教学和课后的综合整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复习阶段要把握学生发散性的大致方向。发散性思维不断发散不是随意乱发散,而是有的放矢,乱中有序。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教学培养高中生物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