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初中东女大学生现状分析

2018-06-25边玉娇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埃及沙特

边玉娇

摘要:中东各国愈加重视发展女性教育,以致女大学生数量及质量都赶超男性。政府对中东女性的专业选择有所放松,但仍受限制,偏向于选择学术型的学科。然而这类学科就业面较窄,且女大学生缺乏专业训练,实践能力低,市场竞争力差。因此,就业成为中东女大学生和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私营部门的发展,以应对就业问题。

关键词:埃及 伊朗 沙特 阿富汗 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K153;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60-02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东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中东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女性教育也得以发展。我将以埃及、伊朗、沙特和阿富汗这四个国家为例,从家庭出身、所占比例、大学类型及所学专业和就业情况,来统计中东各国女大学生的现状,进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

一、中东女大学生现状

(一)家庭出身、所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

中东各国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资源则受到家庭收入、城乡及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及社会下层贫困家庭的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渺茫,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女性。2000年至2001年埃及女新生的比例为5215%,女毕业生是4936%;2010—2011年的比例分别为5245%和5676%[1],在校生和毕业生在数量上都超过了男性。1997年沙特女校及女生在数量上就赶超了男校与男生;2012年,65%的本科毕业生为女性。2005年伊朗高等学府录取的女生超过总数的60%,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的人数比例为2:1;2006年公立高等学校的学生共有102万人,其中男生为469万,女生为549万。[2]但阿富汗的女大学生人数并未超过男生。1996年塔利班掌权,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歧视女性的政策,如关闭女校,禁止女子上学。2001年,阿富汗新政府成立,教育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赫拉特大学于2002年8月复校,有学生3100人,女生700余人。2015年,喀布尔大学8000余名学生中,女生约占20%。

(二)大学类型、所学专业

从专业结构看, 中东的大学偏重于以宗教为主的传统文科,女性更多地选择人文科学、艺术和医学。伊朗高等教育对女性青年实行专业限制,所选专业限制在人文类、社会学类等伊斯兰教认为符合女性自然属性的专业。[3]宗教学校的毕业生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因而吸引了大批学生。伊朗在进入90年代后,女大学生和女毕业生的人数增加,在一些人文学科领域,女生人数超过男生。1993年至1994年,伊朗女生在各学科所占的比例为:社会科学48%,一般科学17%,机械技术4%,医学28%。

在沙特,教育、卫生和家政被认为是最适合女子的职业专长。大学不接受女子学新闻专业,大多是在偶然情况下进入新闻界的,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近年来,男女隔离制放松,男女开始同校。沙特国王大学除了机械专业外,其他专业也开始招收女生。[4]1985年,沙特835%的女大学生和女中专生学文科。2003年的一份数据调查显示,234所高等院校中女生占52%,仅只有44%的学生攻读医学专业,大多数女生都选择师范专业。2007年,93%的女大学生主修教育和人文学。2011至2012学年中,女生热衷的是人文研究学科和伊斯兰研究;学习工程学的人数最少,仅有748人。[5]埃及女大学生倾向于攻读传统的女性课程,例如,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学和医学。在阿富汗的传统觀念中,认为女性只适合学习师范类的专业。

(三)就业问题

近年来,中东女性就业领域逐渐扩大、人数也不断增加。政府不断发展一些其他职业:医学、法律、媒体等。如伊朗女子医学院培养了大批在牙科、理疗和放射学等方面的女子专业人才。由于国内出现大量的女性代理机构,深刻地影响了她们的自我定义和社会地位,其在写作、电影制作和政治领域活跃。[6]沙特阿拉伯的女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领域而不是当家庭主妇的比例也在提高。就业机会日趋宽泛,开始从传统的教育、医务卫生部门进入工商、金融和新闻等部门。[7]

高学历女性并未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相应的贡献,失业成为严重问题。2008年,埃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为318%,女性的失业率明显高于男性。2004年男性的失业率为6%,女性则为264%。[7]2010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111%,女性则高达337%。[8]伊朗在1979年革命后女性失业状况的特点是青年女性失业率高,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失业率较高。1997年至2007年期间,伊朗女大学生的失业率由185%上升到526%。[9]沙特近年来呈现出高学历高失业率的现象。2008年,沙特大学女毕业生的失业率为27%[10],比男性高出四倍。

二、原因

种族、性别、家庭背景出生地等预先确定的特征,使得人们在接受教育上存在极大不公平。社会上层往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寻求更高层次的优质教育,以保证社会有利地位。近年来,中东各国越来越重视女性教育的发展,政策上偏向,投入加大;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方式较少,选择面窄,只能从上大学中寻求出路。[11]女性自身的觉醒,希望通过学习充实自己。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阿富汗的妇女受到财政的限制而无法接受教育,即使是拥有中产阶级地位的女性。但近年来,阿富汗一些家庭要求女性接受教育,以便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中东女大学生的专业较为集中,一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个是这类学科所需的投资较少。

教育制度是造成埃及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埃及的教育制度没有很好地与就业市场相结合。近年来,埃及的教育质量严重滑坡。一些教师的学术水平并不高,这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大部分的教育支出并未用于教职工,他们缺少动力;教学不合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伊朗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导致青年女性失业最直接的原因。大量的新生劳动力涌入市场,就业岗位有限;高校主要提供宗教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教育;政府向工程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增加就业机会。这导致大量青年女性缺少基本的“一技之长”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特定需求;伊朗为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提供较高层次的待遇,使得伊朗的教育制度把关注点放在培养高学历学生,从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个人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升。伊朗对女学生的着装要求比较严格,而男性却较随意,这也影响了女性的学业。其官僚结构以及职业隔离也限制了女性就业。

多种因素造成了沙特高学历高失业率这一现象:⑴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沙特国内教师稀缺,多聘用外籍教师,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责任心不强。⑵市场竞争力差。沙特的女大学生就业面窄,深受伊斯兰教育的影响,又缺少必要的职业技术培训。⑶传统的性别分工对当代的就业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分工概念不仅把妇女局限在家庭领域,在工作中女性也面临歧视。[12]⑷性别隔离制度的束缚是一种枷锁,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5)外籍工作者的大批涌入,把国内的毕业女大学生排挤出就业市场。

三、措施

总而言之,中东女大学生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赶超男生,她们可选择的专业不断增多。就业领域也逐渐拓展。但中东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学历往往与高失业率挂钩。

针对现如今中东女大学生的失业问题,各国都积极地采取措施。大体上,各国政府是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和赞助者。例如在埃及,2007—2008年用于高等教育的资金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因高等教育需求加大,埃及财政面临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埃及必须寻求新的替代资金,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技术升级和适应,提高学术人员的技能和工资,以此来保证教育的公平与质量。与此同时,大力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适当提高大学生的学费,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其产生忧患意识,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部加大拨款,用于实验设施的引进,同时更新课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政府还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校长选择需要培训的教师。进年来,政府愈加重视私营部门为高等教育的服务,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扶持,包括资助私营和中小型企业、鼓励外国和本国商人投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创建自由贸易区等。[13]调整就业政策,创造平衡灵活的就业市场,给予劳动者更多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服务行业,扩大新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要放松对女性的专业限制,且要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近年来,沙特男女隔离制虽有所放松,但是仍影响女大学生的择业。其应逐渐转变这一观念,平等对待女性。针对大量外籍劳工涌入这一现象,政府于2011年9月开始实行“沙特化”分级制度,要求在沙特经营的所有私营企业根据所处行业及企业规模不同,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沙特员工,并根据各企业的完成情况将其划分为“优秀”“绿色”“黄色”和“红色”,对实行沙特化的企业给予一系列的鼓励和便利政策,帮助其发展。[14]也应着重提高本国的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伊朗提出了女性教育的新方法,包括提高大学女生的自信心,修改性别歧视法,减少性别在自然科学、数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性别差距,去除对女生参与农业学科研究的限制,扩大面向女性的各类技术和职业教育以便提高女性的就业机会,在大学里设立女性研究课程,消除对女性不正确的传统认识和观念。[15]阿富汗反对女性接受教育和女性从事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政府强调要重视平等教育,给予女性受教育和参与就业的机会。其针对教师质量低下这一现象也采取相应的措施,阿富汗高教部的部长表示,该国一直向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派送留学生,接受新的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员。在伊朗,新闻媒体也为中东女性争取就业的平等权利而斗争。

参考文献:

[1]杨帆.埃及女性教育发展历程评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4(1).

[2]王凤.列国志——阿富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贺婷.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初期的伊朗女性教育与就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3).

[4]莫玮苇.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高等教育简析[J].教育研究,2007(4).

[5]田佳凝.当代沙特妇女就业问题简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6]Mary Elaine Hegland.Educating Young Women:Culture,Conflict,and New Identities in an Irani- an Village[J].Iranian Studies,2009.

[7]钱学文.当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杨硕.社会转型时期埃及青年失业问题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

[9]毕建康、陈勇.当代埃及教育发展与社会流动评析[J].西亚非洲,2015(5).

[10]陈卓.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女性失业问题简析[J].学理论,2015(9).

[11]刘园.沙特阿拉伯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

[12]張晓春.伊朗大学:2女生1男生[N].文汇报,2006-05-05.

[13]IT教育.国外大学生就业面面观[J].信息系统工程,2010(3).

[14]王俊鹏.沙特:政策保障本国人就业[J].人力资源开发,2014(3).

[15]晓舟.阿富汗高教部部长谈阿高教现状及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05(2).

责任编辑:于 蕾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埃及沙特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沙特恫言抛售数千亿美债券
埃及
欧盟要对沙特禁售武器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埃及两车相撞至少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