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践研究

2018-06-25郑艳春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团体心理辅导人际关系

郑艳春

摘要: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践研究,旨在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本研究在问卷法的基础上,筛选我校10名受人际困扰的学生,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借助《一般人际关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前后测分数差异显著。3个月后对个体进行跟踪反馈,发现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且作用具有延续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 团体心理辅导 高中生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56-02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正是人际关系逐渐由幼稚变成熟、简单化转化为复杂化的关键阶段。有研究表明,12%的高中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从人际关系的维度来说,困扰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交际交友、交谈、与异性交往、待人接物。[1]王希华、张哲的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强的趋势。[2]由此可见,高中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一新生学生入学后,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有部分学生会出现入学适应不良,重点突出在人际关系方面,这势必影响学生的高中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往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改善人际关系作用。本次团体辅导围绕积极心理品质展开,旨在探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否有效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

一、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即在对该组成员进行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的基础上,将前后测结果進行比较加以研究。辅导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时间持续5周。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学教授邬庆祥制定的《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共36道题目)和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道题目)作为测量工具,用作前测筛选被试和后测考察团辅效果之用。

(3)被试选取。选取研究者所在学校高一学生。借助《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筛选出10名人际困扰者为被试。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

(4)辅导方案设计。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截取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力量相关的品质自编团体辅导方案开展设计。第一次团辅设计主题为组建团队,旨在开发主动意识,建立团队支持,明确规则,布置“小天使”任务;第二次团体辅导设计主题为判断力、社会智慧和洞察力,旨在感受沟通,学习表达技巧、训练耐心细致,模仿社交角色定位;第三次团体辅导设计以信任为主题开展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强调换位思考;第四次团体辅导设计以自信与赞美为主题开展“秀出自己”“优势轰炸”等活动;第五次团体辅导设计主题为勇敢与勇气,即通过揭示“小天使”的活动,感受爱与被爱,感谢自己的付出,并学会勇敢面对将来的挑战;五次团体辅导都有设计相关延伸任务,在下次活动前进行交流讨论。

(5)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分析成员辅导后反馈记录,用以辅助评估团辅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结果

由表1可见,团体辅导后成员在一般人际关系量表后测均分显著高于前测均值(P<005),人际关系综合量表的后测均值显著低于前测均值(P<001),由此说明,以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有显著促进作用。

成员A:女,个性安静,不善表达,交往较被动。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渐入佳境,参与度逐渐提高,在第四次活动“秀出你自己”环节,通过肢体表现出一位古典优雅的王后风范。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后一次辅导中,她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曾经的迷茫和内心渴望,主动提及行动计划和今后希望。尤其是她对自己在交流中表现的自信和大方感到震惊。她说看到其他成员认真模仿自己时,从未想过交流的感觉如此美好。

成员B:男,活泼健谈,成绩优异,但班主任反映其在班级中人缘虽然很好,但是自我评价低。在辅导过程中,该男生主动性强,很投入。他说在优势轰炸环节,幽默、热心、意志力强等优点被频频点出,“原本以为同学认为我是在耍宝,没想到他们如此肯定我。在揭示小天使时,对方(被保护者)一语道破我的身份,我好震撼。没想到多一些关注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得到这样的感受。”

三、讨论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此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成员的人际关系。成员能将所学所思应用于日常生活,使得人际关系得以改善。三个月的回访结果也显示出,成员加深了自我认识,提高了自信心,能很好地自我接纳。可见其作用具有迁移性和持续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团体辅导效果分析

1.团体辅导的有效性

综合《一般人际关系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数据可见,参与团体辅导的10名学生在一般人际关系方面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呈现极其显著差异(P<001),与人交谈、人际困扰、异性交往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本次团体辅导以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开展,辅导过程中并未对交际交往技巧做出创设,在待人接物方面未体现出显著性差异。

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成员改善人际交往状态具有有效性。团员在辅导过程中有较强的自我改变意识,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完成延伸任务,并积极思考。这些都对此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团体辅导效果的持续性

在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多关注成员的内在潜力。在团体辅导结束三个月后对学生进行反馈性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延续了在团体辅导中很多积极的体验,如主动性、爱与被爱、自信力、信任与勇气等。这些品质在高中生学习生活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发学生潜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3.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

在学校开展的日常活动中,很多都是围绕着积极心理品质开展的。将积极心理品质塑造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际之中,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如体育活动中培养勇气、毅力、主动与爱的表达;文艺活动中自我展示及与他人的交流和配合;以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的主题班会等,能够很好地渗透到学生心中,具有延續性和迁移性,势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二)本次团体辅导的不足

1.关于辅导设计及时间安排

辅导活动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完成,但是由于年级活动频繁相撞,导致几易时间。中断时间过长,间歇频率过高,对团队创设有较大情绪上的影响,这对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造成了一定负面的影响。

2.辅导内容可更为丰富

本次团体辅导内容主要围绕与人际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在辅导过程中,其他积极品质被激发。试想,增加辅导次数,设计更多积极心理品质,会更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化和迁移。本次活动还可以继续修改完善,促进学生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

3.实验设计数据

此次研究若将事后反馈更改为《中学生一般人际关系测验》和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三测,会有更为精确的量化结果,信效度也会有所提升。

四、结语

围绕积极心理品质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成员一般人际关系,对人际交往方面有促进作用。根据回访结果来看,此次团体活动不仅有效还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蒋国权.高中生人际关系状况和特点研究[J].运动,2012,4(39):60-62.

[2]王希华,张哲.学校人际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3):258-26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团体心理辅导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