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探究式学习提升幼儿手工活动效益探究
2018-06-25巫娉
巫娉
摘 要:教师应该在幼儿手工活动过程中,锻炼幼儿自主选材的能力,选取合适的素材应用于手工制作;鼓励幼儿将范例反复拆装,从中享受学习探索的过程;引导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发现新鲜事物,从而让幼儿学会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幼儿教育;探究式学习;手工活动;想象;提升;效益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72-01
手工活动一直是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传统教学方式基本分为两类:教师示范、看图操作,这使得幼儿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探究式学习给予幼儿新的学习方向,幼儿通过自主选材、反复拆装,探索发现,再加上丰富的想象,不断地感悟、思考、创造,在提高其动作灵活性、精准性的同时,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升手工操作的活动效益。
一、自主选材,发展思维
手工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活动素材丰富多彩,许多废旧物品都可以作为幼儿手中的制作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材料之间的关联性,锻炼其自主选材的能力,丰富其生活经验,发展其思维。
例如,在组织中班手工活动“小兔子”时,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制作材料可不做要求,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挑选合适的素材进行制作。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的制作对象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大家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材料呢?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认为,应该用布和棉花做一只毛绒绒的兔子;有的认为,用几张纸就可以了,折折叠叠小兔子就出现了;还有的认为,用橡皮泥可以捏出各种姿态的小兔子。于是,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开始进行小兔子的制作。最后,从速度、难易程度以及精美程度方面对幼儿的成果进行评价。经过选材和制作,大部分幼儿都获得了成功,并逐渐发现:用布和棉花需要针线来缝制,比较麻烦,平面的纸张粘贴起来相对容易,橡皮泥容易改变造型。
在自主选择制作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们主动进行思考和总结,慢慢地形成了对周围事物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对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性质、联系认识得更加深刻,在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复拆装,享受过程
在手工活动教学中,手工样品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被用来观察后便搁置起来。教师可对样品加以利用,鼓励幼儿将样品反复拆装,从中享受学习探索的过程,领悟制作的秘密。
例如,在组织中班手工活动“可爱的五彩鱼”时,教师可提供给幼儿一些课前准备好的折纸样品,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将样品拆开,探究是如何折叠的,可以分为哪几步。等幼儿将样品全部拆开后,教师可进行提问:孩子们,你们观察出五彩鱼的折叠顺序了吗?于是,幼儿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对折叠顺序进行总结:第一步先将长方形彩纸的上方剪成圆弧的形状,第二步进行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可参照样品上的折痕,第三步画眼睛和尾巴,折好了鱼的身体才能确定眼睛、尾巴的位置。教师给幼儿每人发放一张彩纸,让幼儿按照所总结的操作步骤进行折叠。幼儿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开始折叠,最终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靠自己的思考成功地折叠出一只小鱼。在折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发现:折叠的次数会影响鱼的大小,眼睛的绘画位置会影响鱼的美观。
通过对样品进行反复拆装,幼儿们能够自主探究折纸的方法与规律,获取更加深刻的体验,赋予了样品更多的意义与价值。此时,幼儿们享受的是自主探究的整个过程,而不单单是最终的成果,并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与满足。
三、大膽想象,捕获灵感
想象力丰富是幼儿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借助这种优势,教师可以在手工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思索各种答案,发觉新鲜事物。教师要巧妙地捕捉幼儿的每一次灵感,并加以启发和引导,使他们的想象付诸于实践,思维得到极大的拓展。
例如,在组织大班手工活动“纸杯变变变”时,教师可先拿出自己的作品导入主题:大家猜猜我手里拿的这只小青蛙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兴致高昂地回答:纸杯。于是教师拿起一只完整的纸杯,将制作小青蛙的过程进行再现,幼儿们感到非常神奇。教师继续引导说:这只小青蛙很容易就完成了,大家想想,一只简简单单的纸杯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呢?幼儿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了认真思索。有的说,我想到了可以制作向日葵,把纸杯的侧面展开,再经过涂色就可以了;有的说,我想到了可以制作一只狮子,褐色头发的狮子;有的说,我想到了可以制作一只风铃,在下边挂上几个小铃铛;有的说,我想到了可以制作帽子、灯罩、笔筒……于是,教师紧紧捕捉孩子们此时的灵感,指导他们利用手中的纸杯,进行裁剪、涂色和装扮,使其变成幼儿想象的事物的样子。
整个制作过程除了教师的引领外,更多的是幼儿的自由想象、自由发挥和自由创造,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的实现,都充分体现了幼儿独立自主、乐于创造的精神。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幼儿探究式学习,锻炼其自主选材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要鼓励幼儿对样品进行反复拆装,从中享受学习探索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要鼓励幼儿展开丰富的现象,并捕捉其灵感加以指导,从而给予他们创造与发挥的空间,使得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娟珍.手工制作对儿童思维发展的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2(08).
[2]黄清华.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