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来》的话轮沉默解读

2018-06-25郄远春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留白

郄远春

摘要:话轮沉默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包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归来》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30多处沉默。沉默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影片的内蕴和精神跃然于观众眼前。本文通过对《归来》中三位主人公话轮沉默的解读,探讨影片蕴藏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言语交际 话轮沉默 留白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35-02

電影《归来》讲述了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陆焉识两次回家欲与妻子团聚而未能如愿的故事:第一次回家,他是“逃犯”,只能偷偷摸摸地去见妻子,却被女儿阻挠未能如愿;第二次回家,他已恢复身份,然而妻子却因失忆而忘记了他,他用尽办法,终究无法唤醒妻子的记忆,他只好陪伴着妻子在等待中一起变老。

影片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留白”的使用,在语言上表现为“话轮沉默”。话轮沉默是指会话过程中,发话者的话轮结束后,听话者以沉默应对的现象。沉默不仅是会话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话语建构的一种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语义。影视对白中对话轮沉默的运用,更能给人留下品之不尽的余味,达到“意味无穷,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效果。《归来》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里,就有30多处话轮沉默。在话轮沉默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影片的内蕴和精神跃然于观众眼前。

一、话轮沉默凸显人物性格

人物是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物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话轮沉默作为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样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归来》中,使用话轮沉默策略最多的人物是女主人公冯婉瑜,几乎在她的每一场对话中都有沉默。如:在与工宣队干部的对话中,短短3分钟时间,她便有5次话轮沉默:

干部:这个老右派,很狡猾,利用转场,趁机潜逃。那个火车站离咱们市里不远。

冯:(沉默)

……

干部:所以我今天把你们家属叫过来,就是通知你们,……站稳立场,划清界限。听清了吗?

丹丹:点头。

冯:(沉默)

干部:表个态吧。

丹丹:他跟我没关系,我服从组织决定。

冯(看了丹丹一眼):(沉默)

干部:冯老师,你女儿的态表得不错啊,你呢?

冯:(沉默)

干部:冯老师,我可把话说清楚了,如果知情不报,罪加一等,我这也是为你们好。你得为你的女儿前途着想啊。我的话听明白了吗?

冯:(沉默)

在这段对话中,乍听到陆焉识逃跑的消息,冯婉瑜下意识问道“怎么跑的?”,既有吃惊更有对丈夫的关心,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这样外显的情感只有一瞬间,当听到干部接着说“这个老右派,很狡猾,利用转场,趁机潜逃”时,冯婉瑜选择了沉默。她不认同干部对丈夫的看法,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她无法辩驳也不能辩驳,所以只能沉默。这样的隐忍,只为了等待丈夫的归来。当干部要求她对跟丈夫划清界限表态时,她依然谨慎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用沉默表达着自己无声的抗争。听到女儿坚定地说“他跟我没关系”时,她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看自己的孩子,心里百般翻腾,却终究没有说出一个字。直到最后干部以女儿的前途威胁,在女儿急切的呼唤中,她才勉强挤出两个字:“明白”。一连串的话轮沉默,将冯婉瑜内敛而忍耐、忠贞且执著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冯婉瑜深信“言多必失”,在面对不熟悉的人询问家里情况时,她总是表现得很谨慎。她不愿意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有可能出于防备,有可能出于保护隐私。不管是何目的,都体现出她性格中谨慎的一面。在面对代表权力机关干部的问话时,她的沉默更是把这种谨慎发挥到极致。

与冯婉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陆焉识。在人际交往中他一般采取积极主动策略,很少沉默。在他试图通过念信的方式唤起妻子的记忆未果,女儿跟他的对话中,他有3次话轮沉默:

丹丹:爸,你怎么不念信了。

陆焉识(叹了口气):(沉默)

……

丹丹:爸,你想那么多办法,不就是为了接近她能照顾她吗?

陆焉识:(沉默)

丹丹:其他的还重要吗?

陆焉识(叹了口气):(沉默)

陆焉识念信是为了唤醒妻子的记忆,可是这种方法并没有奏效,而妻子却喜欢上了听信,他怕再这样念下去,自己在妻子眼里真成了念信的,永远回不到过去了。这样的话是不好跟女儿说的,因此,当女儿问他时,他起初以沉默应对,在女儿的再次追问下,他才说出原因。女儿只好开导父亲:“你想那么多办法,不就是为了能照顾她吗?其他的还重要吗?”陆焉识再次沉默。他念信的初衷仅仅是希望妻子能重拾记忆,认出自己,让自己重回家庭,还没有想到更深更远的地方,而女儿的话,让他陷入沉思,如果妻子永远记不起自己,自己该怎么办呢?

在20年漫长的牢狱生涯中,他饱受折磨,心中唯一所念就是与妻子重聚,可妻子的失忆将这一切击碎,他顿时茫然无措,不知如何应对。但这样的沉默是人之常情,也符合人的情感发展变化的逻辑。沉默之后,陆焉识作出了决定:无论婉瑜是否能够恢复记忆,自己会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守护着她。不能相识又如何,两人在灵魂的深处早已千万次地相逢!20年的牢狱生涯,炼就了一个不会哭泣,不会悲戚,不争论对错,不拿自己的不幸去博取同情泪水超脱淡定的陆焉识!

二、话轮沉默反思历史和人性

历史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历史。若干个人的历史综合起来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那些由普通人构建起来的“微历史”,将一个个大的历史展现出来,而细化在每个人身上的历史,却被整个时代所裹挟,同时又改变着时代。《归来》以一个普通人(家庭)的悲欢离合故事,将一个时代呈现给观众,引导人们对那段历史进行反思。

影片对于陆焉识如何被打成“右派”只字不提,对文革的描写也极其简短抽象;在时间的分配上,90分钟的电影,只有不到30分钟的时间描写文革时期发生的事情,此后很快过渡到文革后。因此,有人认为《归来》故意躲避历史,避重就轻,缺乏批判锋芒。其实,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历史存在于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沉默中。

陆焉识被带走时,丹丹还不到三岁,她对父亲的认识来源于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在单亲家庭成长本就不易,再冠上“父亲是罪犯”这样一个称谓,丹丹对陆焉识的恨不言而喻。加之从小就被灌输的有悖于血缘亲情的思想教育,丹丹认为父親就是“阶级敌人”,和自己“没有关系”。面对女儿的这种认知,冯婉瑜无奈地苦笑,她无法告诉女儿当前的世界有多么荒谬,更无法让女儿相信丈夫并不是真正的罪犯,他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罪犯”。丹丹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而冯婉瑜也没法认同丹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时代的烙印、历史的痕迹在丹丹身上清晰地表现了出来,而冯婉瑜的沉默则使得时代印记更加深刻。

在另一段与农场邓指导员、刘同志的对话中,历史的印记在冯婉瑜的沉默中再次呈现:邓指导员来到冯婉瑜家中的时候,冯婉瑜并没有主动上前打招呼,只是被动地站着,等着来人开口。当李主任介绍完对方以后,冯婉瑜只是轻轻地点点头,仍然没有说话。而邓指导员和刘同志也不等主人招呼,径直坐到椅子上问话。冯婉瑜的反应除了初时的激动外,很快归于冷静和沉默。在婉瑜风华正茂时,丈夫被打成右派,十几年来,她经历了疾风暴雨似的各种运动:反右、大跃进、文革。每一场运动对她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在灾难面前,她紧闭自己的嘴巴,以免重蹈丈夫的覆辙;她以沉默作为保护工具,保护着家、保护着女儿,也保护着自己对丈夫的感情。

陆焉识为了治好冯婉瑜的失忆症,想尽办法。他到老同学龚素珍家找照片时的一段对话,也将历史残酷隐晦地呈现给了观众:

陆:大卫还好吧?

龚:(沉默了一会儿)他自杀了……

陆:(沉默)

大卫为什么自杀,影片没有说;陆焉识后来还有什么话,影片也没有讲。观众只能通过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去猜测当时的情形。正是在这样无声的语言中,才能凸显历史的沉重和压抑。

跳芭蕾的丹丹深受组织的熏陶,认为父亲就是“阶级敌人”,毫不犹豫地和父亲“划清界限”,在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现象。当一切回归到正常,她再回顾自己曾做过的事情,该是多么悔恨当年的告密啊!这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陆焉识安慰丹丹“过去就都过去了”,然而,烙在心口的伤还没有愈合,“过去”如何能过去呢?每一个个体,在时代面前是多么渺小啊!导演竭力通过这一个个普通话的小人物去反观历史,将被压抑的人性、多舛的命运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对面不相识的冯陆二人、梦想破灭的丹丹、家破人亡的龚素珍……用一张张沧桑隐忍的脸无声地控诉那个时代。

三、结语

话轮沉默在交际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话轮沉默策略,常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归来》中话轮沉默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对话轮沉默的分析,我们得以对影片有更深的理解:于冯婉瑜而言,沉默是她的保护伞,也是她抗争的一种方式;于陆焉识而言,沉默是他看透世情之后的一种淡然;于丹丹而言,沉默是她回归自我的自然反应。在沉默中等待着彼此,坚守着爱情;在沉默中完成了爱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徐梦.剧本·真爱无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3]甘世安,丁凌.话轮“意义沉默”及其认知语用解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颜艺.《魂断蓝桥》中话轮沉默的认知解读[J].电影文学,2014(3).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留白
如何运用语境进行成功的言语交际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关联理论下的语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