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2018-06-25柯淑贞
柯淑贞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一、引言
2018年3月10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商务部部长钟山发言表示:2017年我国外贸稳中求进、好于预期,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4%,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报表显示,201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685557.41百万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高达282348.96百万美元。2018年2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将再次突破4万亿美元。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目前主流的分工模式,多个国家负责不同的生产环节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由此极大地促进了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WTO总干事拉米明确表示,中间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据的份额高达50%以上。这必然导致以总量为基础的传统贸易统计方式存在高估真实贸易额、中间产品重复计算误差等缺陷。同时中国作为在国际分工中负责生产和组装等中间环节的新兴经济体,传统贸易核算方式的结果难以真正反映中国目前的贸易发展状况和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
贸易增加值是指剔除国外贡献之后的一国出口额,即一国国内生产的出口额,增加值可以真实反映一国的贸易竞争力。Hummels et al(2001)提出通过垂直专业化率来实现对一国(地区)中产品增加值含量的测算。[1]Koopman et al(2012)则是将贸易进出口增加值区分成国内、外贸易增加值、重复计算等不同部分,提出比较成熟的贸易增加值核算分解系统,即KPWW方法。[2]国内学者陈爱贞(2008)通过对分析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层次相对较低且存在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过大问题。[3]樊茂清、黄薇(2014)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分工中地位的上升以及贡献率的增加,但其总量水平不高。[4]
为真实准确分析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视角下的竞争力,本文利用2016年WIOD最新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UIBE GVC所提供的2000-2014年的世界贸易增加值数据,准确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用以分析中国制造业真实的出口竞争力水平。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6版的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UIBE GVC)的公布数据。WIOD(2016)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基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行业分类标准,其中c1~c22为制造业。本文参考樊茂清(2014)[4]贸易分类标准,对其前22个行业按照其要素禀赋密集类型标准进行了二次归类,分别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KPWW方法为基础,同时参考王直等(2015)[5]提出的总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精准测算2000-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具体数据。重点说明增加值显性比较竞争核算指标NRCA的具体核算过程以及对2000-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核算最终结果指标进行解释分析。
1.指标说明
根据KPWW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同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选取大指标以及增加值基础上的显性优势比较指数(NRCA),从国家以及行业部门层面重点分析我国贸易增加值中国内增加值部分的具体内容。
(1)SVA:国家部门增加值或工业生产总值。
(2)VA_D:单纯的国内生产增加值。
2.竞争力核算指标NRCA
在分析一国行业部门中增加值时,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剔除了传统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存在忽略国内、国际分工的问题[6],更加客观反映进出口状况。该指数表示一个国家(地区)某产业的出口增加值占该国总出口增加值的比例与该产业进口增加值占该国总进口增加值的比例之差,[7]其公式为:
当NRCA指数大于1,表示该国这一部门的出口存在显性优势且数值越大表示该国该行业存在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数值小于1则存在竞争劣势。
三、贸易增加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以上所述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本部分将从国家层面以及部门行业层面具体分析2000-2014年间4大类、22个制造业行业的对于贸易增加值的贡献程度,并且分析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
(一)国家层面中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分析
中国2000-2014年间制造业产品的增加值情况加以核算分析得出,整体出口增加值数值(SVA)反映,中国15年来制造业整体增加值从2000年的636921.68百万美元翻番至2014年的4680750.39百万美元,特别是2002年(733251.74百万美元)中国加入WTO之后,增速明显上升,2010年(2899757.84百万美元)后实现4年内贸易增加值总额翻番。不难看出,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是出现一个绝对上升发展的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也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在总体趋势上不退为进,仍然保持较为乐观的发展势头。
国内生产的增加值部分(VA_D)代表真正由国内制造业贡献的增加值,从2000年的493610.32百万美元发展至2014年3455657.17百万美元,15年间同比2000年实现600%的增速,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其与我国制造业总增加值的距离也在不断扩大,从2000年的143311.36百万美元差距扩大到1225093.23百万美元,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中间产品贸易份额的扩张。
(二)行业部门层面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以初级产品出口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行业指数从2000年的1.83到2011年的1.48,均保持在1以上,说明该类型制造业存在显性优势国际竞争力,但是2012-2014年其指数均小于1,说明其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劣势行业,意味着该类型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总体下滑。
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为波动,在2000年(2.10)以及2005-2009年(2.06-2.00)间均保持在2以上,说明在这6年间,其具有强势竞争力,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不容小觑,但其竞争实力水平是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该趋势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采用的“干中学”发展模式生命周期,随着发展的深入,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减弱至消失,这意味着未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主导部门将不再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优势部门。
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指数稳定在1.20,但是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其竞争实力相对较弱。资本及技术双向密集型制造业,由于起步系数较低(2000年0.71),上升的速度以及幅度也相对较低,2006年之前该行业一直是显性比较劣势行业。虽然在2007年后该指数达到1.00,但是仍然是相对薄弱的制造业区块,甚至在2012-2014年间出现回落趋势,主要的原因是标准技术溢出,部分行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未来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四、总结与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通过将中国15年来制造业的总体增加值情况及其净出口竞争力指标进行核算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随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实利所得不断扩大,确保强势竞争力行业劳动密集型的同时,存在具有发展前景的资本、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使得中国制造业存在持续优化升级潜力。然而其未来发展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包括正确认识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下滑的事实,以及资本、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仍未全面发展的事实。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思考:建议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以及鼓励发展力度,其中重点加大对于资本、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资、科研投入,如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制造业等,该类型行业发展将在直接带来本行业发展的同时将带动一系列如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应该正确客观认识到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优势趋弱,未来发展,在掌握核心技术、管理信息的同时,提升本国科技水平,寻求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劳动力优势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这些行业的整体发展,将不断深入优化中国的产业链,共同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1]Hummels D, Ishii J, Yi K-M.2001.“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ournal of World Economics, 54:75-96.
[2]Koopman R.,Z. Wang, S.-J. Wei.2012.“Give Credit to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NBER Working Paper No.16426.
[3]陈爱贞.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视角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版),2008(01):36-45+142-143.
[4]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02):50-70.
[5]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09):108-127+205-206.
[6]叶作义,车春鹂.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增加值的解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6(07):87-97+137.
[7]余道先,王露.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贸易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6(08):36-4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