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龏诸器及相关铜器系联研究

2018-06-25黄锦前

殷都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书局

黄锦前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2)朱凤瀚 :龏姤(后)易(锡)商(赏)贝于后,乍(作)父乙彝[3] (P422-423)。

(3)李学勤 :龏姤(后)易(锡)商(赏)贝于后,乍(作)父乙彝[4] (P46)。

综上,鼎铭过去这几种释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结合有关材料加以分析,吸收其合理成分,重新予以改释。

具体地讲,两件方鼎与1987年河南安阳殷墟郭家庄东南一号墓出土的兽面纹方鼎[21]及1976年山西灵石旌介商墓出土的青铜方鼎(M3 :2、7)[22] (P149、150、154)形制、纹饰皆近同;觚与1982年安阳殷墟小屯村出土的庚豕马觚(小屯82M1 :19)[23]、1999年安阳苗圃北地229号墓出土的觚(99APNM229 :1)[24] (P116、117)及200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60号墓出土的觚(01花东M60 :2)[25] (P61)形制、纹饰皆近同。因此,可以肯定,这批器物的时代应为商代晚期无疑。

考虑到这组器物的出土地点系河南辉县一带,时代又为商代晚期,这就很自然的会使我们将其与辉县一带出土的子龏诸器联系起来。

子龏诸器目前所见主要有 :

(1)子龏鼎[26](3.1308) :子龏。

(2)子龏鼎[27](3.1306、1307) :子龏。

(3)子龏簋[28](6.3078) :子龏。

(4)子龏尊[29](11.5543) :子龏。

(5)子龏觚[30](12.6914) :子龏。

(6)子龏壶[31](P124) :子龏。

(7)子龏勺[32](16.9914) :子龏。

(8)子龏钺[33](18.11751) :子龏。

(9)子龏戈[34]:子龏。

其中(5)子龏觚、(6)子龏壶、(7)子龏勺及(8)子龏钺的铭文“龏”在“子”之下,故过去多将其释作“龏子”,其实商代铜器铭文中“子X”、“妇X”的称谓,常见类似这种将“子”或“妇”置于人名之下的现象。从器物形制、纹饰及铭文风格来看,这组器物也与上揭(1)-(4)及(9)子龏诸器近同。因此,所谓“龏子”实为“子龏”,这两组器物应系同一组。

(1)子龏鼎系河南辉县(今辉县市)出土,亦系怀履光旧藏,现藏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9)子龏戈现藏新乡市博物馆,亦应系辉县(今辉县市)一带出土。

传世又有子龙鼎[35]和子龙壶[36](15.9485)各一件,铭文皆作 :

子龙。

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布伦戴奇藏品)的商代晚期的龏卣[41](10.4742)。体呈两鸱鸮相背形,盖作鸮头,上有屋顶形钮,四鸟足,颈两侧有一对小钮,套接绹索状提梁,鸮作圆目钩喙,敛颈鼓胸。体饰羽翅纹。铭文作“龏”,与上述“子龏”诸器也可能系同人所作,待考。

器物登记表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M]. R450、A74,R505,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17,18,174,255,264,352;Li Xueqin. 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Bronzes[M]. no. 5, Singapore: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2000 :46-47;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 :殷周青铜器综览一 图版[M]. 方鼎31,东京 :吉川弘文馆,1984 :39;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6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M] . 01925、0192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3、84.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3]朱凤瀚.论卜辞与商金文中的“后”[A].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C],北京 :中华书局,1992.

[4]Li Xueqin. 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Bronzes[M]. Singapore: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2000.

[5]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 :中华书局,2001.

[6]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7]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M] . 01925、0192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9]石鼓山考古队. 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J].考古与文物,2013,(1) :3-24,第21页图三八,4;石鼓山考古队.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2013,(2) :4-54,第49页图六九,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戴家湾与石鼓山出土商周青铜器[M]. 005,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5 :99.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 :殷周青铜器综览一 图版[M]. 觚126,东京 :吉川弘文馆,1984 :327;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8卷)[M] . 09852,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00.

[11]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1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四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86.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十二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93.

[15]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 :殷周青铜器综览一 图版[M]. 方鼎31,东京 :吉川弘文馆,1984.

[16]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 :殷周青铜器综览一 图版[M]. 觚126,东京 :吉川弘文馆,1984.

[17]朱凤瀚.论卜辞与商金文中的“后”[A].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C].北京 :中华书局,1992.

[18]Li Xueqin. 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Bronzes[M]. Singapore: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2000.

[19]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0]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M]. 01925、0192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3、84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8卷)[M]. 09852,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00.

[21]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2卷)[M]. 四五,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7.

[2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灵石旌介商墓[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铜器[M]. 图版二三六,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5.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殷墟新出土青铜器[M].37,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殷墟新出土青铜器[M].6,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 :殷周青铜器综览一 图版[M]. 鼎125,东京 :吉川弘文馆,1984 :11;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卷)[M] . 00468,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62.

[2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5、36;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卷)[M] . 00466、00467,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60、361.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Tao Wang. Chinese Bronze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M]. no. 97, London: Paraou Writng, 200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7卷)[M] . 03653,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65.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0卷)[M] . 1120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54.

[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2卷)[M]. 一二四,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7;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篇)[M]. 一一四,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34、235;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第18卷)[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1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M] . 09332、09333,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2、93.

[31]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1卷)[M] . 11991、11992,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55、356.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5卷)[M] . 14175,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94.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故宫博物院.故宫青铜器[M]. 94,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1999 :117;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33卷)[M] . 18240,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12.

[34]唐爱华.新乡馆藏殷周铜器铭文选[J].中原文物,1985,(1) :26-31,第30页图二,30;杨清秀,贾拥军.新乡布博物馆馆藏古代兵器选介[J].中原文物,1991,(1) :100-101、86,第101页图三;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30卷)[M] . 16348,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18.

[35]朱凤瀚.子龙鼎的年代与铭文之内涵[J].中国历史文物,2006,(5) :8-10,第9页图一,1;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卷)[M] . 00465,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59;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M]. 19,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80-83.

[3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1卷)[M] . 12007,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70.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

[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

[3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

[4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M]. R471、A529,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102、257、776;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 :殷周青铜器综览一 图版[M]. 觯60,东京 :吉川弘文馆,1984 :34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9卷)[M] . 10577,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04.

[4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René-yvon Lefebvre dˊArgencé. Bronze Vessels of Ancient China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M]. Fig.19, San Francisco: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1977 :13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23卷)[M] . 12529,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

[4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René-yvon Lefebvre dˊArgencé. Bronze Vessels of Ancient China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M]. Fig.9, San Francisco: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1977 :138;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7卷)[M] . 03601,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28.

[4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M] . 0189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7.

[4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 :中华书局,1984-1994.

猜你喜欢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书局
钱谦益诗作中的自我指称与身份建构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邻父伐树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登楼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质2017年征稿启事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