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用于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观察

2018-06-25马慧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毛细小剂量乙组

马慧娟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气促、喘憋、咳嗽等,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常见于2~6个月的婴儿中[1]。本文主要研究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用于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72例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严重喘憋发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动脉氧分压无法维持在50 mm Hg(1 mm Hg=0.133 kPa)、肝肾功能异常、存在消化功能紊乱的患儿。其中, 男41例, 31例, 月龄1~6个月, 平均月龄(2.7±1.1)个月。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6例。

1.2 方法 甲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 具体为:在患儿入院后, 结合其实际情况, 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治疗,并持续面罩吸氧, 将氧流量控制在4~6 L, 直至症状有所缓解,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 也可结合其药敏试验,适当使用抗生素。针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 要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呋塞米利尿等进行治疗。

乙组患儿采用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 NCPAP辅助呼吸治疗, 其气道峰压(PIP)控制在10~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左右, 而呼气末正压则控制在3~5 cm H2O作用。初始治疗1 h中, 要用≤60%的稍高浓度氧治疗。在其喘憋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后, 可对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PEEP)值予以调节。之后, 联用3~5 μg/(kg·min)的小剂量多巴胺予以治疗。治疗中, 要用30 ml左右的多巴胺加入到0.9%的氯化钠中予以稀释, 并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滴注。在滴注治疗6 h后, 用1~2 mg/kg的呋塞米利尿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 对其临床疗效予以评价, 其中, 治疗干预3 d内, 患儿的各项症状消失, 尿量增加, 连续经皮氧饱和度(TcSaO2)>85%为显效;患儿治疗干预3~5 d, 患儿各项症状有所缓解, TcSaO280%~85%为有效;患儿治疗干预后, 各项症状无显著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 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乙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憋喘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 d)

注:与甲组比较, aP<0.05

甲组 36 8.75±1.26 8.06±1.21 8.24±1.37 9.26±1.39 10.24±2.03乙组 36 6.03±1.24a 5.10±1.26a 5.11±1.35a 5.08±1.21a 6.25±1.22a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甲组治疗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5.00%;乙组治疗显效29例,有效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22%。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患儿出现低氧血症4例, 新发呼吸衰竭2例, 高碳酸血症3例, 新发心力衰竭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乙组仅出现低氧血症1例, 高碳酸血症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年纪较小, 气道管腔较为细窄, 其咳嗽反射中枢以及呼吸道平滑肌运动发育还不完善, 因此, 在出现毛细支气管炎时, 容易造成肺泡炎性反应、细支气管阻塞, 并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从而增加了肺循环阻力, 致使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 严重时还会诱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3-6]。临床上针对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通常采用止咳、平喘、扩张气道、氧疗等方式进行, 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并缓解其临床症状。

然而, 因患儿机体免疫力较差, 常规治疗通常难以达到最佳疗效。因此还需要需求新的治疗方法。NCPAP辅助呼吸治疗能够产生较高的气道压力, 让患儿的供气气压得以改善, 避免气道阻力, 从而降低机体耗氧量, 改善肺顺应性及肺氧合功能, 让二氧化碳得到有效排出, 以降低肺泡内的炎性渗出, 并缓解小气道黏膜充血、水肿等现象, 让患儿的喘憋、肺啰音等现象在最短时间内得以缓解[7,8]。而多巴胺属于血管活性药物, 在小剂量运用时, 可以选择性兴奋β受体,让患儿的心肌收缩力得以提升, 避免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 该种药物还可以扩张肾脏血管, 并增加肾血流量、冠脉血流, 降低细胞氧耗量, 并通过选择性兴奋β受体, 来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现象, 控制气道梗阻程度, 使得肺部有效呼吸面积、肺通换气功能得以提升, 从而有效缓解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9,10]。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 乙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甲组,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运用于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 能够在改善其临床症状的同时, 取得良好的疗效, 安全性较高, 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李春梅.呼吸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4):123-124.

[2]牛晓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7, 25(4):79-81.

[3]曹丹.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8):23-24.

[4]孙海英, 李洋.多巴胺、酚妥拉明、重组干扰素α联合N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7,46(20):2782-2785.

[5]白玉新, 赵淑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5):3-4.

[6]李洋, 闫平, 孙海英, 等.NCPA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用于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7, 57(20):71-73.

[7]刘孝立.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3):101-102.

[8]郑方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及鼻塞正压呼吸支持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8(6):418-419.

[9]王春华.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2~12个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9):121.

[10]彭丽珠, 李军黎, 龙敏跃, 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4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19):4418-4419.

猜你喜欢

毛细小剂量乙组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一题多解求总量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三种不同毛细芯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