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现实的柴禾垛
2018-06-23川妮
川妮
2012年在鲁院上学的时候,有过一场关于“现实关照与文学表达”的研讨。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保持有痛感的写作》。我的基本观点是:资讯时代,是一个疼痛无处不在,但痛感已然丧失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做一个写作者,保持痛感是必要的。痛感是感知我们真实存在的一个证据。人是唯一能够感知疼痛并且把它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的群体。人类的痛感是可以相通的,疼痛的记忆和疼痛的经验是可以分享的。我的写作就是要努力把被发达资讯覆盖与遮蔽的真相挖掘出来,把有痛感的生活呈现出来。
鲁院的这次研讨会,帮助我厘清了写作与现实的基本关系。作为一个立足现实的写作者,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从孩子上了一年级,跟学校有关的一切,都是我关注的焦点,学校和教育成为了我最大的现实。这种关注源自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担心,当我把孩子送进学校,我不知道他会经历什么?这样的心境之下,我对校园暴力格外关注。不独我这样,班级的家长群里,对校园暴力的担忧和讨论,比对学习的讨论更热烈。每一起披露出来的校园暴力,都会引发家长群的恐慌。
教育跟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太密切了,这是一个痛点最为密集的现实领域。我每天被各种担惊受怕的情绪裹挟,内心的痛感反而麻木了。每有不幸的事件发生,同情别人的同时,更多却是为自己感到幸运。处在一个家长的位置,我所秉持的仅仅是一个家长的立场。这个天然的位置和立场,限制了我的思考。这份沉重的现实,我无力思考,无法表达,只能任由它们在我的身边堆积起来,像一个越堆越高的柴禾垛,把我围困其中。
家长会上,孩子的初中班主任语气焦灼,语速快如子弹,那张愁眉深鎖的脸,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坐在一群神情不安的家长中间,听见内心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那堆包围我压迫我的柴禾垛,终于被班主任的形象点燃了。
当现实的柴禾垛堆得越来越高,总会被某一根火柴点燃。这根火柴,或者是某一个形象、某一种立场、某一阵突然而至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