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难受”说起
2018-06-23施云锋
施云锋
【摘要】劣构问题是相对于良构问题而言的,它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不易操作,而且包括某些不确定性因素。而今年新版的人教版语文配套作业本中,省教研室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对比新旧版本的配套作业本,无论是在作业的题型上,还是出题的思路、考查锻炼学生的能力上都有极大的变化。题型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分析能力,通过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多种方式来尝试让学生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并创新地将绘本、电影、史料、微写作等运用到作业本中,通过跨媒介、跨文化的出题构思方式,在难度加大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思考新版作业本的题型风格和思路,对于一线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作业本设计;劣构问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本学期,新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开始使用,伴随新版而来的还有配套的语文作业本。经过一学期的使用,许多一线教师都对这份配套作业感觉不适应,纷纷表示题目太难、太新,教师布置不下去,学生没法做,双方都感觉无从下手。新版作业本中,每一课的作业模块分为自主预学、理解探究、拓展学习等,而旧版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体验探究等都被替换。对比两套作业设计思路,旧版作业基本按照字音字形、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训练巩固、课外拓展练习和开放题的思路组合而成,而新版作业本之所以让部分教师、学生觉得“难受”,或许是因为其体现了基于劣构问题解决方面的一些特点。
第一,题型上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出题思路,将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融入其他的题型中,同时,通过“知识卡片”、表格填空、材料探究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形式来进行考查和训练,而非单纯的习得性知识的重复和强化。如在《诗二首》中,第一题为:“读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并把故事说给同学听。”又如《狼》中第三题,“请从下面的对联中任选一副,推荐给你身边热爱文学的朋友,推荐理由可从人物、作品及对联知识等角度进行阐述。”这样的安排形式并非是抛弃了旧版中简单的程序性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由简到难,形成对问题的初步理解,在这个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不断层层深入地追问探寻,使问题的空间随着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延展。
第二,对于阅读部分的理解和训练也摆脱了从前模式化、套路化的死板题型。在之前的常规阅读题型中,对于修辞炼字、环境描写、人物分析等过于注重单方面的考查,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应对这些题型,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总结出了一套套行之有效的答题套路。如遇到比喻、拟人等修辞,就采用“修辞+修辞点+效果分析+表达情感”的套路,确实这样的方法来应对当下“采点给分”的阅读给分原则是行之有效的,但这样的阅读教学几乎是变成了赤裸裸地教答题模板,教应试技巧,而完全将语文的阅读趣味、审美感受等抛诸脑后,“语文味”荡然无存。新版的“理解探究”板块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题型。如给学生课外延伸材料,要求其综合分析、判断,将绘本、电影、史料等不同领域的视听媒介引入作业题,通过跨媒介、跨文化的多种教学资源的引入充实了作业题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原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模板则没有了用武之地。
第三,微写作的引入增加了作业本的“厚度”。在旧版作业本中,至多就是一些简单的探究题和开放题,而在新版作业本中,目力可见的就是厚度的增加。而这其中贡献了较大力量的就是多次出现的作文格子。这项之前几乎没有的写作训练内容也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进入了我们日常的教材延伸作业中。正如一张试卷中所体现的一样,写作应该占据我们语文教学的1/3时间,同样的,我们所应教会学生的,应该是成长为一个会表达的人,这个表达自然是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而目前来看,这一要求远远没有达到。不过可喜的是,新版作业本紧密跟随当下的“微”浪潮,将“微写作”的形式加入进来。根据不同教材的教学目标需要,微写作表现为看图扩写,根据材料和课文描绘合理的想象,还可以是联系自身经历进行精彩的心理描述。这些要求都是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共鸣的,也同样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具有开放和发散性、能分解成多层次问题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可以有效地将写作教学分散化、专题化地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延伸过程中,能成为学生知识建构学习中促进思维发展的诱因和动力,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再现或传授、技巧的强化和再强化。
针对这些变化,作为语文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应该如何去利用这些变化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呢?
首先,按照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等四类应该是属于良构问题需要解决的内容。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解决良构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日后解决劣构问题的基础和支架。如前文所提到的,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帮助孩子理解掌握修辞、词类、写作手法等概念性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这些基础性知识体系的搭建有助于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审视阅读,进而学会掌握理解、鉴赏和创新的一般方法,为往后的一系列劣构问题的解决提供启发。
因此,在把握学生学情的前提下,重新审视自我的执教思路和理念,将传授解决良构问题所需的基础性知识作为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一如既往地贯彻于我们的教学内容中。但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良构问题的解决永远不是我们教学的终点。对于信息时代的学生而言,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有限的教材知识进而发挥合理的延伸想象,形成一种批判性意识和思辨性思维,进而能够恰切地表达自我观点,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情境性问题才显得更为有效。
其次,作为学生语文学习巩固和评价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业本设计思路的改变,也从某种程度上倒逼着一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遴选教学内容,从套路式向开放式转变,从模式化向活动化转变。课堂教学应多关注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所进行的思路生成和持续改进过程,并非是出于教学生寻找答案的思路来组织探究学习过程,即不是强调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借助各种模式、套路或者干脆是原文信息来找出正确答案,而是强调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性想法,再通过探究过程综合利用有关信息和积累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如在教授《诗二首》时,作业本中的拓展学习板块就完全可以用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初一学生对于现代诗歌本来就有不小的距离,但是联想和想象却是儿童的天性。通过类似思维导图的展示过程,将诗歌跳跃的思路用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不会再对诗歌感到如此陌生,也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最后,语文作业本从整体设计结构到具体操作题型的全变革,也有利于学生表达多样化的观点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信息时代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内在诉求。或许作业本厚薄的改变只是一种表象,而它所释放的信号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重视。语文配套作业本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更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培养语文阅读鉴赏、审美创新等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和途径。因此,应有效地布置作业,通过作业练习來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昱蓉.给予劣构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0).
[2]万永红.“业”不在多,有“效”则成[J].读与写,2016(4).
[3]王燕飞.有趣有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J].基础教育,2012(5).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