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体验兴趣的策略

2018-06-23吴文元

课外语文·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策略

吴文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其实质就是突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只有让体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语文教学才能让教师有效传授,使学生有效习得。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纯粹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就会抹杀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其实质就是突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诠释:

一是就语文学科特点来说,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学生个体的心灵的体验和感悟,而直接能把握文本的语言、情感、形象等就变成一句空话。所以,阅读离开体验,离开感悟,就背离了汉语本身的特点。二是就教学层面上说,体验是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在教师引导下的沟通与交流,教学中通过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的激活与投入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理解记忆并唤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以增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巧用背景渲染,拨动学生体验兴趣

课文背景介绍是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它在消除课文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仿佛给骨架般的课文注满了丰盈的血肉。聆听老师精心设计的背景介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有可能立体化、生命化。为了更有效地介绍课文背景,使之成为课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背景介绍上进行一番探究。

如背景式导语,讲求事件和情感的真切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情传情,注意拨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到“情真而辞巧。”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1976年1月8日,举国上下,哀乐低回,山河垂泪,天地同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敬爱的周总理与我们永别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祖国人民失去了衷心爱戴的好总理,心欲碎,泪纷飞。人们结队成群,涌向北京天安门广场,涌向十里长安街,表达对好总理的无限哀思。1月11日,寒风凛冽,首都百万人民扶老携幼,十里长街送总理,万众心相随,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顿足捶胸悲欲绝,呼喚总理泪满面,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人民多么想念总理,人民多么需要总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到高山、到大地、到森林、到大海、到天安门、到整个世界去把人民的好总理找回来吧!”这种充满浓浓感情的语言,拨动着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自然地在有效情感体验下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准确的

把握。

二、启发寻找关键词语,通过朗诵品味体验语言情感

如散文《鼎湖山听泉》中的“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教学中启发学生:美妙的泉声需要生动的语言来修饰,请大家找找语段中这样的词语。在学生找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这四个关键的形容词后,让学生将它们先独立而后再综合起来加以体会。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交流后发现,每一种声音都各有情味,非常美妙。再综合起来揣摩,学生必定能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由弱到强、由高到低,极富层次感,的确是一支奇妙的交响乐。在这里,启发学生抓取关键词语已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即感受到泉水声的特点;再次咀嚼这四个关键词,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学生就能较快感受作者那独特的脉动,那喷薄的心潮,作者的心声随着泉水声一起或“柔曼”“清脆”,或“厚重”“雄浑”,心绪由低到高、由弱而强,最后在内心深处汇成一支心灵交响乐。此时此境,启发抓取关键词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情感有更深刻的体验。

三、设置疑问进行续写与创作,在想象中体验人物内心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抓补课文空白的方式,让学生尽情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体验。读《故乡》时,设置疑问: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心理会怎样?写一段文字,要符合闰土的身份、性格特点;《桃花源记》一文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设置疑问:究竟渔人会向桃源中人讲些什么呢?

教材中常有不少是文已尽而意未了的美文,可以让学生在续写中体验、理解、感悟。如教授《父母的心》时,可以努力想象这个穷苦五口之家终于团聚之后的生活;教授《窗》时,当那位病人看到外面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之后,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

四、揣摩耐人寻味的细节,在体验情境人物中把握主旨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看似不起眼却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如《热爱生命》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中的细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与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然后要求学生揣摩这些极细微处的笔触,在欣赏品味中感受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学生还能找到最传神的人物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学生能够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着的情态,因为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那就是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就不知不觉地开启富有创造的心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体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语文教学才能让教师有效传授,使学生有效习得。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兴趣阅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