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分析

2018-06-23张蕾陈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心理护理干预

张蕾 陈蕾

【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肌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干预组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显效

26例(66.67%), 有效12例(30.77%), 无效1例(2.56%), 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33.33%), 有效19例(48.72%), 无效7例(17.95%), 总有效率为82.05%;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 改善患者尿失禁情况,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干预;压力性尿失禁;腹内压增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109

压力性尿失禁主要由于女性生产后腹内压增加出现遗尿情况, 通常导致腹内压增加包括喷嚏、咳嗽、大笑等, 且当患者平卧时症状加重[1]。临床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首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 本次主要针对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现将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39例。对照组年龄51~66岁, 平均年龄(59.6±5.19)岁;其中轻度21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干预组年龄53~68岁, 平均年龄(58.9±6.27)岁;其中轻度20例、中度9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排除患有肝肾衰竭、骨骼畸形、精神障碍等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和家属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书内容详细了解, 征得同意并签署;②本次调查内容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近1个月内未参加类似医学调查。

1. 2 尿失禁分度标准[2] 轻度尿失禁:1 h漏尿≤1 g;中度尿失禁:1 g<1 h漏尿<10 g;重度尿失禁:10 g≤1 h漏尿<50 g;极重度尿失禁:1 h漏尿≥50 g。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如饮食、休息、运动等。干预组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在日常生活、活动、工作过程中由于体位变换、腹内压增加等导致尿液溢出, 甚至可由于被周围人发现受到排挤、冷落以及歧视等, 长时间积累后导致患者日常社交逐渐变少, 影响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导致身心受到挫折[3]。基于此, 护理人员应通过评估患者现有心理状态拟定心理护理干预方案, 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内心所想, 且沟通应避免使用猜疑、质问、疑问等语气, 采用平易近人和和蔼可亲的语言, 使得患者处于放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 若通过沟通发现患者处于紧张状态, 应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小说等转移患者注意力[4]。同时告知患者家属, 对于发生尿失禁情况下应避免对患者存在嘲讽、激怒等, 保护患者隐私并给予多方面的陪伴,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升患者被尊重和安全感。②盆底肌功能锻炼:协助患者仰卧位, 用力收缩会阴和肛门, 保持10~20 s/次, 休息5~10 s, 连续操作10~20 min, 3次/d,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适当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5]。

1. 4 疗效判定标准[6] 显效:患者在站立、日常活动情况下无尿液溢出;有效:患者在日常活动情况下无尿液溢出, 但在站立腹内压未增加情况下可出现尿液溢出, 每周<5次;无效: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后尿失禁无任何改变,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显效26例(66.67%), 有效12例(30.77%), 无效1例(2.56%), 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33.33%), 有效19例(48.72%), 无效7例(17.95%), 总有效率为82.05%;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主要由于患者分娩时用力, 导致腹内压增高, 进而发生尿失禁, 而当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后心理状态可出现自卑、紧张等心理, 心理自我暗示周围对他的目光歧视和话语嘲讽等[7], 影响患者对寻找解决压力性尿失禁的解决办法, 此种心理为隐匿性心理, 不易被周围人发现, 长时间的未治愈可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化。目前临床对于盆底肌锻炼为首要治疗方案, 主要通过锻炼盆底肌肌肉群的活跃性和自主性, 提高收缩能力, 进而增强尿道自动溢出阻力和控制力, 对于心理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具有其高效、安全、简单、无副作用的优点[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显效26例(66.67%), 有效12例(30.77%), 无效1例(2.56%), 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33.33%), 有效19例(48.72%), 无效7例(17.95%), 总有效率为82.05%;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盆底肌功能锻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 改善患者心理紧张、抑郁、焦虑心理, 进而配合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

参考文献

[1] 关美芹, 霍晶, 赵静, 等. 心理护理干预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1):226-227.

[2] 牟静.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我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性的Meta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32):2556-2560.

[3] 王莉敏. 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146.

[4] 韦娟, 常树玲, 齐娟. 延续护理在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效果研究. 当代护士旬刊, 2016(9):54- 55.

[5] 黄彩彩, 饶美兰. 持续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3, 24(2):1924.

[6] 谢婧, 鲁谨.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影响因素调查及心理干预. 全科护理, 2017, 15(15):1884-1885.

[7] 曾娟, 黄宇艳, 杨丽媚, 等. 生物反馈联用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 130-132.

[8] 孙天聪. 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影响. 医药前沿, 2015(10):316-317.

[9] 陈庆丽, 许勤, 殷长军, 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響.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3):41-43.

[10] 李美娟, 王轶, 胡斌, 等. 补肾固泉散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 2017, 33(8): 119-120.

[收稿日期:2018-01-15]

猜你喜欢

压力性尿失禁心理护理干预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应用研究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156例临床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