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小说“三读”阅读实践研究
2018-06-23苏倩莹
苏倩莹
【摘要】着力于探究在电子书包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以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实现小学课外阅读实践中的“三读”(即:自主泛读、合作细读、探究悟读)研究。以小学课外阅读双课堂“自主泛读”“合作细读”和“合作细读”课例研讨为依托,总结出小说“三读”的课外阅读实践研究成果。小学课外阅读双课堂“小说‘三读阅读实践研究”,进而指导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课外阅读小说的阅读教学,既是前景展望也是努力方向。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说“三读”;自主泛读;合作细读;探究悟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社会经济领域各生产要素“相加”,即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重构、再造新的发展业态 。“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变革。电子书包是一种可随身携带,承载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集教学资源、教学系统和硬件设备于一体的教学工具,是一种未来教学的新形态。
阅读能力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的主要测试内容。但目前我国儿童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多处于倡导多、指导实践少的状态,有效的指导策略与系统的阅读实践更为缺乏。引入电子书包的新型阅读模式,既挣脱了传统阅读的束缚,又可以让阅读常态化、痕迹化,实现师生与生生的多边阅读交流。
一、相关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基于“互联网+”小说“三读”阅读实践研究是在电子书包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以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实现小学课外阅读实践中的“三读”(自主泛读、合作细读、探究悟读)。自主泛读是指学生在确定阅读书目文本后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下开展的指向发现与获取、解释与理解维度的初次阅读活动,旨在了解文本的内容、熟悉文本的结构。合作细读是在自主泛读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文本,然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文本内容,创新文本内容,此阅读活动指向运用与创新维度,旨在内化与运用文本语言、激活文本中的信息和文本主旨提炼与再创。探究悟读则是指向判断与评价、运用与创新维度的阅读活动,它以任务为驱动,实现文本个性化判断与评价,应用阅读文本的收获解决生活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通过对项目相关资料和项目进展的整理,可将阅读分成泛读与深入阅读两种方式。泛读是粗略的阅读内容,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深入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些思考。
二、研究思路
基于“互联网+”小说“三读”阅读实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小说“三读”阅读模式的应用。
(一)自读
自读是初步阅读,指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读书,基本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和内容,属于浅层次的自主阅读。这一过程的实施思路如图1所示。
(二)演读
演读是内化阅读,是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与诠释,即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重现小说内容。具体的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
(三)议读
议读是应用阅读,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后,对文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判断与评价。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思路如图3所示。
三、经典案例分析
下面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互联网+”小说“三读”阅读的实践研究。
(一)课前小组出题,老师汇编,检查“自读”情况
教师在确认学生自读完成《鲁滨孙漂流记》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文本内容自主命题,构建在线通关答题游戏的题目素材。所有小组将题目上传到电子书包后,教师进行审核筛选,形成闯关答题游戏,并发布到班级。学生通过答题游戏实现“自读”的自我检测。闯关答题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风格,既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可以检测孩子的自读情况。同时,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区和统计功能可以统计出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部分,为下一步“研读”做准备。比如在《鲁滨孙漂流记》的阅读中,经统计有 55% 的学生喜欢“发现、教化、激战野人”部分,有18%的学生喜欢“荒岛求生”部分,为后面喜欢的部分进行研读做了准备。
(二)课中引导“研读”,实现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自读阶段的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研读。如在《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故事分享给别人的方式,提出相应的策略,如:A.理清思路,顺序清晰;B.重点部分,详细述说;C.语言生动,感情充沛。为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思路,教师在这一阶段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学习工具,要求学生根据小说内容修改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并上传。在绘制思维导图阶段,教师共提供了两个小锦囊,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要求学生尝试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小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小组和教师的建议再次修改思维导图。
(三)跳出文本,创造性“悟读”
教师根据讨论区中学生讨论的热点或重点话题,提炼出核心问题,供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来感悟文本的核心思想,內化文本信息,实现兴趣与阅读的高度结合。
(四)课外延伸拓展,浅尝阅读甜头
课后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文本内容,讲述喜欢的故事片段,鼓励学生回家向家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并用电子书包录音上传到互动讨论区。班内的学生可进行网上投票,选出讲故事明星。
三、研究特色
电子书包和一起阅读平台的自读闯关检测,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都喜欢上读书。电子书包的使用让阅读的监管变得可操作,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电子书包还可以让学生多次自读来理解小说内容,初步实现了因材施教。
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功能,实现了生生及师生之间的讨论评价,学生可及时看到教师和同学的评论进行修改跟帖,帮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电子书包的投票统计功能可及时了解学生喜欢的文段比例,便于教师设计下一步阅读策略指导。
鼓励学生向家人讲故事并用电子书包录音上传,鼓励学生投票选出班内最喜欢的故事和讲故事明星。这一阶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实现了阅读的多边交流与分享。
小说“三读”阅读实践模式,实现了泛读求量与精读求质的结合。既保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升了学生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电子书包可整合网络阅读资源,优化小说阅读实践,构建基于“互联网+”小说“三读” 阅读实践模式。该模式有效地转变了师生的阅读观念和方式,优化了电子书包的资源使用率。基于“互联网+”小说“三读” 阅读的实践模式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网络的分享和讨论区能保留学生的阅读成长痕迹,将师生的阅读实践更为细化,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3).
[2] 徐剑.无线网络计划——电子书包[J].网络科技时代,2006(3).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