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古诗词文化在终身学习中留香
2018-06-23陈瑜
陈瑜
【摘要】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但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承更需要发展。在古诗词的基础上,创新诗体,丰富内容,让传统文化萌发新枝嫩叶,这才是诗词文化回归的体现,也是古诗词文化終身学习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古诗词文化是一株奇葩。曾几何时,她离我们很近,是街头巷尾随口吟诵的歌谣;她也站得很高,是文化长廊中最永恒最坚固的建筑和雕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古诗词诵读的历史与现状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古诗词最早即发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一句即兴的感叹。一次简短的狩猎,就是一首纯美的诗歌。自然的流淌在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中。至唐宋时期,诗词的发展到达了巅峰,名家名作辈出。《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传唱诵读。诗词又一次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深深影响后来文化的发展。
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精神文化的颠覆性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发展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以后,新兴文化形式借助微信、网页等更迅捷地传送到阅读前沿,成为主流阅读。但是这类阅读内容呈现出更碎片化的特点。一些时文、短讯吸人眼球的“鸡汤”更成为阅读的时尚。而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帖子、中国风的歌曲都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由此,古诗词文化呈现出这样复杂新颖的情势:一方面,文化呈现出一种鲜明的时代性,传统文化仿佛被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又与现代媒体技术结合,萌发出时代的新芽。
二、古诗词文化终身学习的意义
(一)提升个人修养的佳径
古诗词中大量的典故、优美的修辞,在长期的积累中必然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人们的灵魂。幼年学习古诗词,可以启蒙诵读,青年学习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年学习古诗词,可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终身学习古诗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将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收获,内在的修养伴随着古诗词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
(二)丰富人文精神的饕餮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关注人”是诗词与人文精神相通的主题。在我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包含人文精神的营养。“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在思考的是人生价值、人生意义……这些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内涵,对我们精神境界的追求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能与当下生活融合的媒介方式,而古诗词中的内容也许和当代生活相隔时空遥远,但诗词中蕴含的感情却是想通的。很多典故、文化也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发扬。古诗词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当仁不让,终身学习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古诗词文化终身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一)借助社会造势,营造气场
一切文化的发展都是植根于社会的。如果说古诗词曾经的流行是唐宋盛世的造就,那么,今日的复苏和再度辉煌仍然离不开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和参与。多形式的亲民诗词活动将充分带动大众诗词学习的热情。例如一度火热的“中国诗词大赛”,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据新闻报导,《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以后,一些融合古诗词文化的音乐作品也迅速蹿红,许多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书籍也开始热销。大街小巷,从牙牙学语的儿童到两鬓斑白的老人,李杜诗篇口口相传,整个社会对古诗词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很多孩子都以自己能多背出几首唐诗宋词为荣。这就是社会造势的效果,是一档节目带来的社会效应,试想,如果这样的推动能够再强烈一些、持久一些,那么,古诗词是否还能走得更遥远、更灿烂呢?
有关文化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反思这次文化行为中的闪光点,发掘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学习的主观意愿。
(二)蓬勃学校教育,融入生活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的重要场所。中国古代的书塾教育中,古诗词曾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当今升学的现实背景之下,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认为古诗词学习并非必要内容。在这种由考分决定教学内容的现状下,改革古诗词教学形势严峻。从横向铺开和纵向连线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横向:各种授课形势在学校教育中推行。例如:独立的校本课程、社团、讲座、论坛、竞赛、展评等。以各种形式吸引学生眼球,增强学习兴趣,避免学习疲惫。纵向:从学校走出推向社会,按照不同的年龄层次,设立古诗词学馆。有些地区已经开办了国学知识馆,但以古诗词为独立教学内容的学馆却并不多。来这里的有年逾古稀的老者,有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有天真活泼的少年,按照不同年龄层次的知识需求设置相应课程,大家谈诗论词,围绕“古诗词”这一中心内容,背、品、唱、书、画、演……古诗词学习必将蔚然成风。古诗词融入生活,让师生浸润于优秀诗词文化的氛围中,营造一个诗香社会,古诗词学习才能真正走向终身学习。
(三)开发软件程序,拓宽渠道
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APP”已经占据我们生活的重要领域。利用APP,可以开拓古诗词学习的渠道。“为你读诗”“一天一首古诗词”等赏析诗歌的手机软件、公众号快速蹿红。这些程序软件,为人们随时随地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让共读、共学、终身学成为了真正的可能。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但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承更需要发展。在古诗词的基础上,创新诗体,丰富内容,让传统文化萌发新枝嫩叶,这才是诗词文化回归的体现,也是古诗词文化终身学习的核心要义。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