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语文阅读综合教学作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8-06-23耿晶

课外语文·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教育建议

耿晶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加强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危害入手,结合具体教学工作实际,详细地提出了几点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阅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语文素养,就是一种对于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对语言、文学常识的积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素养。而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弊端分析

(一)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首先是课文预习,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和熟悉。其次是授课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如解释课文题目、介绍作者生平背景、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等。最后是作业布置环节。虽然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教学过程,但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的认识不足以及其他教学任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单方面地老师向学生传达知识,这对于已经具备基本学习能力和思维较活跃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难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二)教学弊端

正处于学习知识和创造能力提升的小学高年级阶段,这样的被动学习和一切以老师传授的知识点为准的教学方式,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造成严重损害。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文学体验过程,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却因为这样的被动教学模式而被抹杀,让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和审美习惯。最后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学生长期受到这种被动学习的影响,又由于教师长期承受着应试教育所强加的教学业绩压力,使得教师来不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 见解,而按照所谓的考试大纲要求将一系列模式化的东西灌输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上的自我意识,学生的意识完全变成了教师思想的翻版,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彻底改变,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学生整体思想水平的提升,严重影响作为国家建设未来接班人的学生的个人素质及文学素养的真正提升。

二、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建议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思想和知识体系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备能力,在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对课文的总体把握能力,以及通过课文学习和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待语文阅读的正确认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让学生将语文阅读作为可有可无的辅助学习手段。

(一)给学生更多空间,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对于语文学习,阅读是关键,同时通过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力培养。在此期间,老师应该作为辅助引导者,而非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主导者。比如笔者在教授《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然后回答笔者的提问:“灰尘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如果没有灰尘,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等几个小问题。学生纷纷回答说:“如果没有灰尘,家里会很整洁,不用总是擦皮鞋、擦玻璃等。”然后笔者问:“这么说来,灰尘似乎没什么好处而都是坏处了?”学生们大多数表示赞同,少数学生显得有些疑惑。这时笔者才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读一下课文,然后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读过课文之后,纷纷对灰尘的作用表示出惊讶的心理。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统计一下课文中提到的灰尘的作用都有哪些,并且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再写一些关于灰尘的益处或者坏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到底是没有灰尘生活会更好,还是有灰尘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会比较好。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虽然灰尘有许多坏处,但是通过我们搞好自身和身边环境的卫生,就可以避免灰尘的侵扰,但是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灰尘,那么许多由灰尘带来的好处就再也体会不到了。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和语言逻辑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益处多多。

(二)填空续写,培养学生的语言创作能力

随着小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逐渐提升,在课文选择方面也逐渐加入了一些寓意深刻的例文。当老师面对这些文章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充分利用,让学生达到从各方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比如《金钱的魔力》这篇文章,写作手法比较含蓄,但是从中体现出来的人们的拜金主义思想却非常明显也很有趣。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由于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遣词造句方面存在着与中国文学所不同的含蓄、隐晦和风趣的特点。比如文中老板望了一眼钞票,然后就钻进了衣服堆里,表面上看似两者没有联系,实际上却十分准确地表现出了老板的势利眼形象。所以,笔者就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一些语句或段落,让整篇文章更加充实、完整。于是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理解,“大刀阔斧”地当起了马克·吐温的“编辑”。经过学生的修改,文章中老板的形象更加猥琐、卑鄙。而在学生的手中,文章也出现了许多种结局,如老板最终被骗、客人一去不复返、让老板空欢喜一场、其他客人纷纷表示不满、老板的生意一落千丈,等等。可喜的是,学生们纷纷表现出了正确的金钱观念和认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学习课文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担心严肃的文学被学生肆意“编排”,因为文学从创作出来之后,就成了每一位读者个人的东西,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过类似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阅读课文的兴趣更浓,在阅读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更多的个人见解,而且也更加敢于将自己的认识拿出来与其他同学或老师展开讨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加强朗读指导,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训练,就是一个变无声为有声的过 程,将书本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大声朗读转变为有声的语言。朗读过程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课文内容的过程,更是一个通过朗读在学生思维中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朗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在朗读过程中必然会融入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情感,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作品、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永远是語文学习、积累语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朗读能够提升学生手、眼、口、心各方面的感官学习技能。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素质产生着深刻影响。

三、结论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阅读教学科目,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口、眼、手、心各方面的能力,建立立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贵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国校园导刊,2011(1).

[2]陈步一.阅读教学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J].小学语文教学,2011(2).

[3]刘贤云.文本阅读与人文素养[J].语文教学,2010(12).

[4]王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学周刊,2014(10).

[5]李晓静.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科教纵横,2015(8).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教育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