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
2018-06-23岳耀男
岳耀男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山东菏泽 274000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1]。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身体带来损伤,一般有咳嗽、咳痰、气急、胸闷等多种临床症状出现,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会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为了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率,除了要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以外,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痛苦。由此可知,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意义重大[2]。该文主要研究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12例是女性患者,18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1岁。其中,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有1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有4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有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10例。实验组30例患者中11例是女性患者,19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2岁。其中,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有9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有5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有7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有9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呼吸检测、吸氧等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呼吸疾病作为一种基础疾病,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因为疾病控制不佳而对医生治疗措施产生怀疑,会引起抑郁、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而且长期服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部分患者家属对患者漠不关心的态度会让患者产生冷漠、压抑的不良心理。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3]。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医生和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解释过程中,可以将患者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换成通俗易懂的图片及文字等等。此外,医生及护理人员也需要清楚了解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为患者进行疏导。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交流沟通能力,在不妨碍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对患者提出问题尽可能详细的解决。
1.2.2 呼吸内科护理知识宣传 发症发生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向患者发放《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指导手册》。《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指导手册》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内容:呼吸内科疾病的致病因素、病理改变、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呼吸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的具体措施以及适应患者类型、治疗效果等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需要监督患者每天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定点服药,并且与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改正不良饮食习惯[4]。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关于呼吸内科重症疾病的讲座,并可以在社区举行知识宣传大会,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及其他人普及呼吸内科重症的患病原因、致病因素以及控制方法等等,让患者清楚明白呼吸内科重症的注意事项。
1.2.3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饮食护理 需要进行合理营养的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医院可以定期邀请营养专家为患者讲解三餐的合理搭配,患者应该多食用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例如富含有蛋白质的鸡蛋、牛奶等,富含有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但是在食用水果时还需要注意不可以食用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进食三餐时,患者应该注意饭菜较清淡,降低盐和脂肪等油腻、咸的食物摄入,少食多餐,定点定量吃饭。原则上,饮食以清淡为主,饮食的材料以低能量、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C为主。
1.2.4 病情监护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呼吸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寻找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吸氧等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消化功能低下等临床表现,进行营养支持[6]。
1.2.5 用药护理 医护人员给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剂量,确保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氧饱和度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医护人员应该监督患者按时按剂量服用药物,向患者解释清楚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患者在服用药物是应该严格遵守医嘱,不可以按照自我意愿增加患者减少服用剂量。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具有药物过敏史,服用药物后是否产生不良反应,在服用药物过程中根据患者身体反应,调节药物种类和剂量[7]。
1.2.6 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可能引起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为了降低感染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洗患者口腔。并且呼吸内科患者呼吸衰竭晚期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症状,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症状、痰液形态、痰液量等,如果患者痰液堵塞呼吸道,应该立即进行吸痰处理[8]。患者较为清醒的情况下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但严禁使用强镇咳药物。
1.3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护理效果评判标准
①护理效果为治愈的评价标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表现全部消失,患者呼吸频率、pH值、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检查项目恢复正常;②护理效果为显著的评价标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表现明显缓解,患者呼吸频率、pH值、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检查项目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内;③护理效果为有效的评价标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表现有所缓解,患者呼吸频率、pH值、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检查项目结果有所改善;④护理效果为无效的评价标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表现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患者呼吸频率、pH值、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肺功能检查项目没有改变甚至加重[7]。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效果为治愈者有8例,护理效果为显著者有15例,护理效果为有效者有6例,护理效果为无效者有1例,护理有效的患者为29例,护理有效率。对照组护理效果为治愈者有4例,护理效果为显著者有11例,护理效果为有效者有10例,护理效果为无效者有5例,护理有效的患者为25例,护理有效率。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30例内分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者有14例,比较满意者有14例,一般者有1例,不满意者有1例,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者有8例,比较满意者有16例,一般者有3例,不满意者有3例,满意程度为80.0%。实验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属于慢性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病症。为了降低患者呼吸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临床表现,医护人员需要普及呼吸内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呼吸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等知识,确保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护理措施,可以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5]。呼吸内科患者最常出现的严重症状为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呼吸通畅。正确指导患者用药,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具有药物过敏史,服用药物后是否产生不良反应。上述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6.7%,满意程度为93.3%,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3.3%,满意程度为80.0%,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温杰[4]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7%,参照组护理有效率60%,前者相较于后者具有显著优势,与该实验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经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内科护理知识宣传、病情监护、用药护理、口腔及呼吸道护理等多种护理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升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该护理方法值得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大力推广。
[1]石君.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106-107.
[2]何慧.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z2):165.
[3]张志艳.浅谈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8下半月刊):200-201.
[4]温杰.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现代养生,2017(5下半月版):269.
[5]余东.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259.
[6]梁明.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328-329.
[7]高丽.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18,22.
[8]孟克才次克,欧图红.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保健文汇,2017(9):237.
[9]潘红彩,汲云雪.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保健文汇,2017(7):101.
[10]王兰芳.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