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2018-06-23孙鹏飞

系统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正常率脑病红细胞

孙鹏飞

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巨野 2749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易导致新生儿死亡情况发生,也是引发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及时且合理的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是十分重要的。据最新的研究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之中有十分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对红细胞生成过程造成影响,起到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具有保护神经的临床应用作用,能够促进机体的神经发育。该文研究意图在于:对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016年7月—2017年7月)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计70例,并随机分组,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组内患儿36例,男26 例,女 10 例;胎龄 36~40 周,(38.62±1.69)周为平均胎龄;体质量 2.53~4.03 kg,平均 (2.67±1.57)kg;对照组——组内患儿34例,男25例,女9例;胎龄36~41 周,(39.01±1.55)周为平均胎龄;体质量 2.52~4.02 kg,平均 (2.54±1.46)kg;纳入标准: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与世界卫生组织判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所选患儿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呼吸功能障碍情况;合并颅内出血;患有先天畸形患儿。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指标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组间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保证患儿呼吸功能顺畅,关注患儿血糖灌注具体情况,与此同时,对患儿实施常规的干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静脉注射300 IU/kg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国药准字H37020464)进行治疗,每间隔1 d给药1次治疗。

1.3 观察项目

分析组间患儿出生3个月时的MDI指数正常率、PD1指数正常率,治疗前后的Hb、Ret、PLT水平。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智能发育指数均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行评定,分数在90分之下代表为异常情况,分数在90分之上代表为正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治疗前后的 Hb、Ret、PLT 水平均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MDI指数正常率、PD1指数正常率均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出生3个月时的MDI指数正常率、PD1指数正常率及治疗后的Hb、Ret、PLT水平数据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2。

表1 组间患儿出生3个月时的MDI指数正常率、PD1指数正常率对比表[n(%)]

3 讨论

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引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众多,如:宫内窘迫、羊水异常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嗜睡口唇发绀等,若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则会损伤患儿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发育,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及早进行适宜的治疗方式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是十分重要的[1-2]。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对红细胞生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当机体内部发生缺氧时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呈现出生成量、生成速度均快速增加的趋势,进而引发红细胞增长。在目前的新生儿贫血、肾性贫血的治疗领域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十分频繁,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通过结合红细胞膜内的特异因子来实现红细胞增殖的作用[3-4]。

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不断发展,促红细胞生成素已然成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其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可抑制细胞死亡,起到抗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够对靶向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提高损伤组织修复速度,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相关的动物学试验中显示,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脑组织中注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发生缺血缺氧损伤之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作用会急剧增强,并在3~4 d之内达到药物高峰值,于第7天开始下降,由此可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改变情况也可以在某一种程度上反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变程度[5-6]。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①对一氧化氮的过度合成起到有效抑制作用;②对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过程起到抑制作用;③对产生脂质过氧化物起到抑制作用;④能够有效阻止神经细胞凋亡[7-9]。

表2 组间患儿治疗前后的Hb、Ret、PLT水平对比表(±s)

表2 组间患儿治疗前后的Hb、Ret、PLT水平对比表(±s)

组别治疗前Hb(g/L) Ret(%) PLT(×109/L)治疗后Hb(g/L) Ret(%) PLT(×109/L)研究组(n=36)对照组(n=34)124.36±12.26125.01±12.091.76±0.061.75±0.06177.69±18.21177.57±18.32170.21±15.69140.21±13.362.71±0.582.01±0.22210.21±20.31182.32±16.65 t值 P值0.22>0.050.70>0.050.03>0.058.59<0.056.60<0.056.26<0.05

该次研究中显示,研究组患儿出生3个月时的MDI指数正常率(88.89%)、PD1指数正常率(91.67%)及治疗后的 Hb(170.21±15.69)g/L、Ret(2.71±0.58)%、PLT(210.21±20.31)×109/L 水平数据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李慧学者[10]所发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文章中阐述的研究结论相似,研究选择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不同治疗,研究组中加用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显示研究组无死亡率,而对照组(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死亡率为10%;间接说明了该文研究数据结果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够有积极的治疗及预后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发育。

综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式,能够取得极为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陈小娟,冯茂霭,梁煜潮.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5):784-785.

[2]韩亚梅.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和S-100B蛋白影响的系统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4):56-64.

[3]P Wintermark,A Hansen,S K,Warfield,et al.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vers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study brain perfusion in newborns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reated with hypothermia[J].NeuroImage,2014,85(1):287-293.

[4]张艺森.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8):1223-1225.

[5]李红翠,王艳坤,张喜云.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450-1451.

[6]Dehaes M,Aggarwal A,Lin P-Y,et al.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i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during and after therapeutic hypothermia[J].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14,34(1):87-94.

[7]钟炜,周利.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9):54-55.

[8]王进,霍颖浩,万永占.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17):2406-2409.

[9]王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与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79.

[10]李慧.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A01):388.

猜你喜欢

正常率脑病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十三五”全国续建新建机场74个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0%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2014年我国航班正常率仅六成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