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医务社工困局 强西部医院软实力
2018-06-23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稳妥推行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软实力,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补齐人文关怀之短板。
在现有医疗服务体制下,公立医院为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服务类别,这要求医院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和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同时,兼顾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对其生物、心理、社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关注,从而实现“全人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提升人民群众整体健康生活水平。
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人文、历史等因素影响,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很少。西部地区的公立医院在开展全面性社会服务、贫困救助、康复、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随访、精神心理健康、临终关怀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本文以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情况为案例进行详细地分析,对我国西部地区公立医院开展的医务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如何在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在西部地区公立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
医院社会工作国内开展现状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由浦爱德(Ida. Pruitt)小姐创建了亚太地区和中国首个医院社会服务部,开创了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高校院系调整,社会工作教育中断。20世纪80年代,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最早引进医务社会工作。2000年以后,上海东方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上海儿童医院、上海徐江区中心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先后开展医院社会工作,并成立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1~7人不等。主要工作包括:全面性社会服务、贫困救助、康复、志愿者、质量管理、随访、精神心理健康、临终关怀等方面。
近年来,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医务社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已经连续多年举办“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海峡两岸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研讨班”。该研讨班得到了包括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及志愿者协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参会交流的代表来自高校、政府举办慈善机构、医院等行业,还有来自中国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代表,讨论的主题包括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分享。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已经成立了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但是纳入医疗服务体系的医学会或医师协会等组织下成立的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还比较少见,未来社会工作以什么样的参与身份有机融入到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值得期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推动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非凡。大力发展医务社工,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医务社工专业人才并建立医务社工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服务改变的需要,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需要,更是现代医患关系发展以及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的迫切需要。
医院志愿者服务之实践
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志愿者服务始于20世纪60年代,时为绵阳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范围覆盖现绵阳、德阳、遂宁、广元4个地区19个县市。自那时起,医院便承担起了下级医院和偏远地区的巡回医疗工作,广大医护人员深入各地指导群众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志愿服务雏形初露端倪。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先后有5000余人次的志愿者来院服务,这使医院在志愿者招募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绵阳市中心医院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奠定了基础。
图1 绵阳市中心医院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图
目前,医院已有18支志愿服务队,包括7支党、群、团志愿服务队,6支专家志愿者服务队,5支院外志愿者团队(图1)。
院内志愿服务队由党群团志愿服务队和专家志愿服务队组成。党群团志愿服务队由医院6个党、群、团支部组成,主要开展的活动有“义诊、结对帮扶、送医送药、健康讲座、联谊活动、爱心捐助”等。专家志愿服务队有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爱无声志愿服务队、阳光助行志愿服务队。
其中,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前身为绵阳市中心医院的“护理志愿服务队”,其成员主要是临床各科室护理学科带头人、护理骨干、专科护士等,志愿服务内容涵盖了居家养老护理、社区慢病管理、护理专科义诊、无偿献血、对口支援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人数达500余人,下设“晓燕志愿服务队、灾害护理预备队、唐妈妈工作坊”三支分队。2015年、2017年被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授予“十佳志愿服务队”。在三支分队中,晓燕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和“组织器官遗体捐献登记”工作,建立了一对一的献血模式,目前已经有队员400余名,均为绵阳市中心医院职工。志愿队不仅组织志愿者为本院患者应急献血,还积极帮助绵阳地区其他医院、江油、成都的危重症患者。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绵阳市也是重灾区之一,为此灾害护理志愿服务队重点针对灾害与灾害护理概论、灾害各期的护理活动、灾害心理危机及其护理干预、卫生防疫知识、急救药品的药理机制与使用、灾害人文知识、野外生存训练等进行培训。另外,唐妈妈心理工作坊是心理治疗师团队,主要服务内容有孕产妇心理咨询、孕产妇保健、职工心灵驿站。
在院外志愿服务队中,高校志愿者服务队始于2008年抗震救灾期间,由来自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组成。其服务内容为门诊导医、节日联谊、戒烟劝导、自助报告打印服务、安全乘坐电梯服务、义诊协助等。每年约有500余名高校志愿者在医院开展1000余小时的志愿服务。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能够看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在志愿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成绩,为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方面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西部医务社会工作之困
困难一: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国内一些医院的社会工作主要局限在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上,有些成立了社工部,以北京、上海、山东、台湾的医院为主体,国内其他地方的医务社会工作少见报道。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有其广大的高素质人群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志愿者的招募提供基础,西部地区的这些基础较薄弱。在我国以深圳、东莞、香港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有的政府部门购买第三方社工服务,进驻医院开展工作,但这种服务模式如引入西部地区尚需时日。
困难二:没有富有经验的或经过培训的医务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我国已于2004年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详细界定了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质和等级标准。而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没有进过培训机构,大多在摸索中边学边做。为了解决从业人员的专业问题,上海已经成立了医学会下属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以便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医院、医学会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但在西部地区要成立隶属于医学会的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
困难三:国家政策及医院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设置标准,包括从业人员资质是医护人员转型还是必须由高校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担任,由医护转型的怎样实行执业资质考核等;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由政府、社区、慈善机构还是医院进行聘用管理等。
困难四:社会大众不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职责、能力和意义,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相关宣传报道较少,另一方面也与缺乏相关政府部门和医院的支持有关。认为社会工作部门是个“支出性”部门,不愿费心建立这样一个部门。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归属感较低。
18支 医院已有18支志愿服务队,包括7支党、群、团志愿服务队,6支专家志愿者服务队,5支院外志愿者团队。
解西部医务社工困难之策
通过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多年来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分析西部地区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困难,有如下的建议。
建议一: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是大势所趋,但为避免将这项工作做成“夹生饭”,建议西部地区的医院不急于成立“社工部”或其他专门机构,而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设专人代管,采用确定单项主题的方式,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主题的选择包括:进一步深入和标化不同专业病种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选准专业开展病友小组活动;将志愿者工作进一步向医务社工工作内容方面拓展,比如了解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为贫困重症患者连接社会资源等;进行第三方院内服务满意度调查;逐步开展住院患者辅导,教会患者如何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患者。先期开展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各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探索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
建议二:在正式成立社工部前,在院内招募志愿者从事以下工作:一是医院社工部部长,负责各方面医务社会工作思考,创建机构,招募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及组织实施;二是医务社会工作大使,负责对外争取和连接社会资源,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者进行交流,了解院内医务社工服务需求等;三是医务社会工作管理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库建立、社工及志愿者具体工作安排等;四是医务社会工作法律和财务顾问,负责处理法律问题及慈善基金管理。
建议三:与医院所在社区合作,延伸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工作范围到医院或在医院引入社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内容。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进入医院之前,要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及其他必要的准备。一方面要进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因为这些人员进入医院要与医务人员合作为患者服务,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志愿者的服务,志愿者潜意识会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态度好,甚至比他们更好。另一方面应包括志愿者个人院感防护、危险场所或患者接触等方面的安全培训,不能因为院方的疏忽造成对外来社工或志愿者的伤害。第三方面,要为来院服务的社工志愿者买好必要的保险,进行入职前体检及定期复检,并将资料存入档案中。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价值就是体现在帮助患者解决社会适应、社会融入和社会资源整合问题。如在适应疾病过程中,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问题、困难患者治疗费用问题等。医务社工的有效介入,能加强医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接社会资源。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稳妥推行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软实力,向前拓展可以深入社区,与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相结合;向后延伸可与康复、随访及健康管理相结合,为服务人群提供持久稳定的服务,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可以从人文关怀方面补齐医疗行业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