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分析

2018-06-23刘洁赵程博文石晋丽刘勇蔺明煊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药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证酸枣仁五味子

刘洁,赵程博文,石晋丽,刘勇,蔺明煊(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药对,又称对药、对子,是介于单味药和复方之间的配伍单元,是中药复方配伍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用药形式[1],专指临床上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剂。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eMill.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 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病证[2]。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病证[2]。

酸枣仁为药食两用中药,五味子是保健品原料,酸枣仁与五味子联用,具有养心除烦,镇静安神等作用,经常以不同用量比例应用于中医方剂中。方剂的功效来源于方中诸味药物的功效,但并不是方中诸味中药功效的简单加合,而是与方剂中诸药的用量、配伍、剂型、炮制及煎服方法均有一定的关系[3],并且方剂中药味及其用量大小也是实现功效最佳配比的基础[4]。在含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中,由于两者用量比例、炮制情况等方面的不同,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也会影响所在方剂的功效与主治。频次统计分析方法是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直接反映数据集中点,已广泛用于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论文被引频次统计等方面[5-6]。吴溪[7]等从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三方面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进行了中医数据分析。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查找到含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共242首,在吴溪等人的基础上增加“炮制情况”这一统计内容,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用量比例、炮制情况、功效主治、所属疾病科属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等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更加深入详细的探讨分析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为相关基础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该药对的现代研究与开发应用。

1 数据来源及收录标准

方剂来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8]《中国药典》[2]以及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共收录含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245首。数据收集标准:凡是方剂药物组成中含有“枣仁”“五味”两味药材的方剂均予以收录。根据检索词“五味”检索到的方剂中,有包含“南五味子”的方剂共3首,根据药典记载,南五味子与文中的五味子并不属于同种药物,不与探讨,剔除上述3首方剂,所以收集到含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共242首。

2 研究方法

2.1 统计酸枣仁与五味子的用量比例

酸枣仁大于五味子、酸枣仁小于五味子、酸枣仁等于五味子,无用量及用量不明确四种情况,以及所涉及的疾病科属分类,并分别描述其分布状况,其中疾病科属主要根据方剂的功效和主治来判断,以中医院校中医学类专业教材为标准,将数据库中的方剂分属于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和中医眼科等。

2.2 统计数据库中酸枣仁、五味子炮制情况

所涉及的方剂功效主治,并分别描述他们的分布状况。

3 研究结果

3.1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用量比与涉及的疾病相关性分析

3.1.1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不同用量比分析

通过分析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中两味中药用量的比例,可发现酸枣仁与五味子在方剂中的用量比例关系主要有37种,可归纳为四种情况加以讨论。如图1所示,横坐标为用量比,纵坐标为用量比出现的频数统计。

图1 酸枣仁-五味子配伍用量比

①酸枣仁量>五味子量:据统计,酸枣仁与五味子以此用量比例出现在方剂中的数目为100个,其中比例在2:1与3:1处最为集中,分别为26个和11个,所占频率为10.74%,4.55%。②酸枣仁量=五味子量:酸枣仁与五味子以此用量比例出现在方剂中的数目为87个,此用量比例在方剂中出现的概率最大,为35.95%。③酸枣仁量<五味子量:据统计,酸枣仁与五味子以此用量比例出现在方剂中的数目为19个,其中用量比例在1∶2与2∶3处出现的概率最大,分别为5个和4个。所占频率分别为2.07%和1.65%。④无用量及用量不明确:据统计,方剂中无用量或用量不明确的数目为36个,所占频率为14.88%。

3.1.2 方剂功效主治病证科属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数据发现,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治疗疾病科属主要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和中医眼科等6类。如图2所示。

图2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方剂所涉及疾病科属

由图2可知,242首方剂中治疗中医内科疾病的方剂最多,共206首,出现的频率最高,为85.12%;中医妇科次之,共25首,出现的频率为10.33%。

与酸枣仁-五味子方剂相关的中医内科疾病涉及各个脏腑及系统,通过分析,进一步探讨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与中医内科疾病的相关性。

3.1.3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涉内科疾病科属分布状况及各种配比所涉内科疾病科属

由上述内容可知,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以治疗中医内科疾病为主,按照中医内科学教材对内科疾病的分类及各种类疾病的特点,与方剂功效主治相联系,可将治疗中医内科疾病的方剂分为以下几种。咳嗽、气喘等病证归属肺系病证;心悸、怔忡、失眠和健忘等病证归属心系病证;眩晕、头痛、神志异常等病证归属脑系病证;腹泻、胃脘不适等病证归属脾胃系病证;胁肋胀痛、中风等病证归属肝胆系病证;阳痿、遗精、早泄等病证归属肾系病证;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亏损过度等相关病证归属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疼痛、麻木、肢体不利或屈伸不利等病证归属肢体经络病证。如图3所示。

图3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涉中医内科疾病科属分布状况

由图3可知,根据方剂的功效主治,按照中医内科学教材分类方法,大致可将中医内科疾病的方剂分为上述7类。酸枣仁-五味子所在方剂治疗心系病证最多,共63首,所占频率为30.58%,肾系病证次之,共47首,所占频率为22.81%,气血津液病证共45首,所占频数为21.84%。

从统计结果可知,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治疗心系病证使用频率最高。这与酸枣仁宁心、安神,五味子具有补肾宁心的功效是分不开的。进一步验证了酸枣仁与五味子为临床常用滋养安神药对。由统计结果亦可知,由于酸枣仁与五味子同具酸味,故具有很好的收敛固涩的功效,以及益气生津的作用,治疗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烦渴等。故与统计结果中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治疗肾系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使用频次高相对应。

3.2 酸枣仁与五味子炮制情况与涉及的疾病相关性分析

炮制是方剂用来控制其作用方向的一个手段,方剂的用量也属于炮制的范畴,药物的不同炮制品对方剂的疗效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药物炮制方法的增多,炮制后使用的中药也扩大了方剂的疗效,拓展了方剂的主治范围和用药范畴[9]。方剂与炮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探讨对于疾病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3.2.1 酸枣仁炮制情况与涉及的疾病相关性分析

酸枣仁有多种炮制方法,在临床上以生用和炒(熟)用居多。分析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其中生用酸枣仁共113首,所占频率为46.31%;炒用酸枣仁共131首,所占频率为53.69%(所收集数据中包含2首既有生枣仁又有熟枣仁的方剂)。可以发现,生用与炒用几乎各占一半比例。

分析酸枣仁生用、炒用与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功效主治病证科属分布情况。

生用酸枣仁:中医内科病证93首(其中肺系病证3首、心系病证32、脑系病证8首、脾胃系病证3首、肝胆系病证3首、肾系病证20首、气血津液病证22首,肢体经络病证2首)、中医外科病证3首、中医妇科疾病12首、儿科病证1首、中医骨伤科1首、中医眼科疾病3首。

炒用酸枣仁:中医内科病证114首(其中肺系病证4首、心系病证32、脑系病证8首、肝胆系病证13首、肾系病证27首、气血津液病证23首、肢体经络病证7首)、外科病证1首、中医妇科疾病14首、儿科病证1首、中医眼科疾病1首。如图4所示。

图4 酸枣仁炮制情况与疾病科属分部状况

由图4可知,酸枣仁在生用和炒用这两种情况下,所在方剂功效主治病证分科的频率较为接近,两者分布情况基本相同。能够简单的从频次统计分析上,反映出酸枣仁生用与炒用与其所在方剂功效主治病证分科关系上,并无明显差异。

图5 酸枣仁炮制情况与中医内科疾病科属分部状况

进一步分析酸枣仁生用、炒用所在方剂功效主治与中医内科疾病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酸枣仁生用、炒用与方剂功效主治相关的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上,较为相近,心系病证最多,其次是是肾系与气血津液病证,这也反映了酸枣仁生用与炒用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的治疗倾向。正如《证类本草》引石药验说: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从现代资料看生、炒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不同,药理作用研究证明生、炒酸枣仁均有镇静安眠作用,只是炒品略强于生品[10]。通过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上述观点。

3.2.2 五味子炮制情况与涉及的疾病相关性分析

五味子的炮制方法很多,有炒法、焙法、烧法、蒸法、蜜制、酒制、醋制、米炒和麸炒等。现代较为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炒制、醋制、酒制、蜜制等方法。分析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生用211首,炒制17首,酒蒸2首,粉蒸1首,焙制4首、酒浸2首,醋制5首。五味子生用所占频率较大,为87.19%,除生用外,五味子炮制后应用的方剂所占频数较小,对各炮制方法不逐一分析,统一归为炮制一类,共31首。

分析五味子生用、炮制与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功效主治病证科属分布情况。

生用五味子:中医内科病证182首(其中肺系病证4首、心系病证56、脑系病证15首、脾胃系病证2首、肝胆系病证15首、肾系病证44首、气血津液病证37首,肢体经络病证9首)、中医外科病证3首、中医妇科疾病20首、儿科病证2首、中医骨伤科1首、中医眼科疾病3首。

炮制五味子:中医内科病证24首(其中肺系病证3首、心系病证7、脑系病证1首、脾胃系病证1首、肝胆系病证1首、肾系病证3首、气血津液病证8首)、外科病证1首、中医妇科疾病5首、中医眼科疾病1首。如图6、图7所示。

图6 五味子炮制情况与疾病科属分部状况

图7 五味子炮制情况与中医内科疾病科属分部状况

分析图6、图7可知,生用五味子相关疾病与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涉及中医内科内科疾病科属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心系病证最多,肾系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次之,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倾向。使用炮制五味子的方剂中,气血津液病证较为突出,频率比其他系统疾病高,这可能与炮制过后五味子的治疗倾向有关,但由于方剂数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分析。

4 讨论

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对是古今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精华所在,是方剂配伍的最小组方单元,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的体现,因此,选择从方剂数据库中挖掘发现药对组成规律是切实可行的一条有效路径[11]。本文在文献基础上,对242首方剂统计分析得知,酸枣仁与五味子出现用量比为33种,比例多集中于1∶1和2∶1。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主要用于内科、妇科疾病的治疗,出现频率分别为85.12%和10.33%。对中医内科疾病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该药对主要用于中医心系病证的治疗,其中常见病证包括失眠、心悸、怔忡、健忘等。同时对酸枣仁和五味子炮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酸枣仁主要以生用和炒用两种情况使用,这两种情况与方剂功效主治的内容无明显差异,同样五味子主要以生用为主,对于疾病的治疗无明显倾向性。

现代药理研究中,以炒酸枣仁和醋五味子联用为主,其联用具有养心除烦,镇静安神等作用[12-16],并且研究多集中于1:1的配伍比例。在中医数据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基础上,课题组前期针对不同配伍比例的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筛选,初步发现炒酸枣仁-醋五味子药对在某一特定配伍比例下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其抗焦虑作用及机制尚需进一步验证探究,后期将继续对其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将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所在方剂的数据统计分析与实验考察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1]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2-80.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6-366.

[3] 文跃强,贾波,沈涛,等.方剂功效概念浅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4):96-98.

[4] 宋姚屏,李昆,吴孟旭,等.方剂量效关联的现代研究方法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56-1257.

[5] 李园白,崔蒙,杨阳,等.中医处方的关联分析与频次统计方法异同探析[J].中医学报,2013,28(12):1940-1943.

[6] 李培,杨俊涛,谭华.2001-2010年我国体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J].体育学刊,2013,20(1):93-97.

[7] 吴溪,高家荣,吴德林,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273-276.

[8] 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61151.

[9] 何丽君.论炮制对方剂多方位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5,27(11):29-31.

[10] 张振凌.中药炮制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增刊:90-92.

[11] 金益,尚尔鑫,叶亮,等.当归系列药对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194-199.

[12] 高家荣,季文博,姜辉,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醇水双提物对PCPA致失眠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药材,2013,36(10):1635-1639.

[13] 陈金锋,高家荣,季文博,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4):128-131.

[14] 季文博.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的药效学及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

[15] 汪涛,李蔚,陈慧慧,等.酸枣仁提取物配五味子提取物组方对小鼠睡眠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2,5(10):725-728.

[16] 王晓雯,陆兔林,毛春芹,等.枣味不同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5):558-560.

猜你喜欢

病证酸枣仁五味子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善用酸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