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它)”者何人?
2018-06-22隋雪纯
隋雪纯
摘 要:作为一首情诗,穆旦《诗八首》除了“你”“我”之外还大量出现第三人称用法;第三人称在《诗八首》中包括“他”和“它”两种使用方式,二者指代对象并不相同;前者主要指的是神性与自我分裂,后者则主要指的是自然之力和人类之能;第三人称在《诗八首》中的使用使诗歌视角更加丰富;是穆旦“知性抒情”展现方式的需要;有助于塑造穆旦诗歌意蕴的多重解读属性,对于《诗八首》的诗性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穆旦;九叶诗派;《诗八首》;第三人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4
作为诗人穆旦的代表作之一,《诗八首》一直以意蕴的丰富性和曲折深致历来为人称道。在诗歌主题方面,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从第一人称“我”出发进行叙述,阐发对“你”的爱情之思;但与其它爱情诗相比,《诗八首》除了大量出现“我”(32次)“你”(22次)外,还14次出现了“他(它)”这一代词;其特殊性在于,其含义皆不是指向普通爱情关系中所谓的“第三者”,而是另有其深意。在以往对穆旦诗歌的研究中,对《诗八首》中第三人称使用这一现象挖掘和发现尚不够深入,故笔者不揣谫陋,对《诗八首》中第三人称的分布、释义及作用进行研究,欲陈观点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一、第三人称在《诗八首》中的分布及区分
笔者认为,讨论《诗八首》中第三人称的使用及其内蕴,首先要处理的是“他”和“它”是否为异形同义的问题。
虽然同为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意义上的“他”和“它”的含义并不完全一致。《新华大字典》将“他”定义为“人称代词,用于你和我以外的第三人称,一般指男性”[1];“它”的定义为“第三人称代词,代指动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2]。“他”“它”的相异用法应是诗人有意精心安排的结果,即“他”“它”应代表不同的所指。
《诗八首》组诗的8首短诗中有7首14次都出现了“他(它)”,其中“它”使用8次,“他”使用6次。考察穆旦其它诗歌中“他”和“它”的用法:人民文学出版社《穆旦诗集》中收录了穆旦1939-1945年创作的58首诗歌,根据笔者统计,其中除《诗八首》外“他”字出现195次,“它”出现73次。在这些用法中“他”代指的均是神、人或拟人形象;而“它”则是指人之外的事物,既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需要说明的是,在穆旦诗歌当中,还28次出使用“她”字,即穆旦诗歌中不仅“他”和“它”有所区别,不同性别的人类形象之间也作了区分处理。这表明,“他”与“它”的使用和《新华大字典》所给出的定义基本完全吻合,即“他”指的是男性的神、人或拟人化形象;“它”则是人之外一切事物的广义代称。
二、“他”:神性与自我分裂
“他”在《诗八首》中共出现6次,可整理作表格1:
根据原文内容,“他”在诗歌中可分作两类进行阐释和解读。
1.“他”:神圣的“上帝”
①③两处的意义最为明晰,分别代表“上帝”“我的主”。事实上,《穆旦诗集》的其它诗歌中还提到了10次使用了“上帝”或“主”这两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词汇。上帝凌驾于万物尤其是抒情主人公之上,在①中,“我”的受制于上帝的“玩弄”,是上帝“玩弄他自己”的结果。在③中,“我的主”对“我”和“你”之间的信任与爱情表现出“暗笑”,并且“添來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给我们“丰富,和丰富底痛苦”[3]。“我”和“你”都被“上帝”操纵,没有自由。关于这一点,穆旦在与《诗八首》创作时间相近的《出发》一诗中,有更为直接的表述:“就把我们囚进现在,呵上帝!”[4]
穆旦的确不是无神论者,他的作品引入了“上帝”的意象,在诗中多次呼唤“主呵”。但需要强调的是,穆旦笔下神圣的“上帝”及其对“上帝”表现出的膜拜尊崇并不是宗教信仰的表征,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穆旦是狂热的基督教信徒。事实上,穆旦构设的“上帝”与基督教世界中的“上帝”内涵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穆旦诗歌中“上帝”的意象与其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密切相关。穆旦曾自己坦言“我写的东西……传统的诗意很少”[5]。同他的师辈冯至、卞之琳相比,穆旦对于中国旧诗传统继承的确有限,而对西方诗歌则给予了更多关注。
穆旦中学时便受到严格的英文教育,在西南联大外文系学习期间开始系统接触英美现代派诗歌和文论,产生强烈兴趣。长期阅读、翻译大量英文作品,且对英美诗歌心摹手追,穆旦必然受到西方文学样式的深刻影响,其用词、句法、形象乃至思维方式似乎也已经英语化。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西方文学母题之一的基督教元素被纳入穆旦的诗歌当中,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但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穆旦“并不为任何普通的宗教或教会而打神学上的杖”[6],他笔下的神是复杂、多元的,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已知的教派或神仙系统,与此同时,《诗八首》中“不仁”“老根”“静”等措辞还显示出了东方文化传统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背景[7]。穆旦借引基督教的“上帝”形象,并糅合进中国泛神论的诡奇想象,这一方面是一种有力度的抒情方式,以大声呼唤神灵为形式,实则抒发的是自己对命运、人类和整个宇宙的澎湃情感和终极价值追寻;另一方面,富有神秘色彩的“上帝”及其他神灵,具有崇高、肃穆的属性,辅助穆旦塑造了他心目中的诗歌王国,形成了他的诗歌的独特品质。
意象④⑤⑥在《诗八首》中并未给出确切的指向说明,孙玉石先生认为此处的三个“他”均指的是造物主即“上帝”,要求爱要有一种秩序,但是求得了一种秩序,又要离开这种秩序,寻求一种新的境界[8]。但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⑤中的“他”理解作“上帝”还勉强能够说得通,将“他保护”解释为“上帝”这一神灵对“我”的保护;但④⑥两处的“他”分别“听从我底指使”、“不断底寻求你底秩序”并表现出了“痛苦”,这显然与根据前文对“上帝”的分析,与上帝洞悉世事、主宰命运的基本特征显然相违背。这说明,“上帝”这一释义不能够完全涵盖“他”这一代词在《诗八首》的所有情况,“他”还有另一种意蕴指向。
2.“他”:另一个“我”
探考④⑤⑥三处未明确的“他”,离不开对②处“他”用法的解决。追溯前文来看,“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诗中的“他”应该是“一个变形的生命”,而这个“变形的生命”是在“死底子宫里”成长,其实也就是“我们”。换言之,“他”是抒情主人公的自指。在这里,“他”是另一个“我”,“我”除了自我表达之外,还在对自身进行着观察与思考。
事实上,对这一含义诗人已有暗示,④的前一句“我制造自己”,“我”和“自己”已经被诗人拆解作两个事物。因此④⑥中的“他”实际上承接了“我制造自己”一句的逻辑,“他”即是另一个我。从诗歌整体含义上来考察,④⑤⑥出现在《诗八首》的第六首,在这一首当中穆旦探讨的其实是自己与爱人的相同与差别的问题,相同容易产生“怠倦”,差别则可能导致“陌生”,二者之中任何一方都是“危险的窄路”;因此④⑤应当分别代表着与“你”相同的我和与你“差别”的我;前者是“我”为“寻求你的秩序”而刻意为之的结果,是一种对自身的“指使”;后者的“我”坚守与“你”的差别,因而导致了“我”的孤独;⑥则是综合了④⑤两种的“我”,渴望与“你”达成相同但又不想违背真正的自我,表达了处于两种情形之间徘徊的痛苦。
关于“他”的两种解释,事实上是同质异构。前文已经述及,穆旦的所谓“上帝”并不具有宗教教义涵义,因此很可能被诗人赋予其独特的意义。从作品实际来看,《诗八章》第一首第一节中说“我”哭泣、变灰、新生,好似被玩弄一般混乱癫狂,其实是“上帝玩弄他自己”;而第二首第二节“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一句,在修改前曾作“这时候就听见我的暗笑”[9],上述两种证据均表明,“上帝”其实就是神圣化的“我”,穆旦的诗歌逻辑中的“我”是分裂的,而“上帝”正是分裂的“我”的一种最高形态。
三、“它”:自然之力与人类之能
“它”在诗歌中共出现8次,可整理作表格2:
笔者认为,“它”虽然在诗歌中出现了多次,但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进行解读。
1.“它”:原始的自然之力
“它”在《诗八首》的8首诗歌当中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其中有5次都在第三首当中出现。第三首揭示的是生理欲望在爱情产生中的作用,开篇就提出了“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诠释了①②③中的“它”含义;在这里,“小小野兽”指的正是人的自然本能,是爱情产生的生理原因。
“野兽”其实是自然之力在人身上的表现,在第六首当中,自然之力的另一种存在形态是“草场”,它存在于“你我的手底接触”当中;穆旦的诗歌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10],在⑤中,诗人调动多种感官,将抽象的心理感受转化为细腻的肉身经验,原始的生命冲动在“你我的手底”,充满自然的强力。
自然更表现为一种形成宇宙万物的宏阔力量。自然之力“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也赐给了“我们”生命,即⑦⑧表达的含义。第五节中诗人讨论了爱与时间之关系,“我”希望能够使爱“永存”;但同时又在自然万物形成的“过程”领会到“变更”之必然性,于是明白“爱你的方法”应当是把握“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这亦是对第一首“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的回应。而在第八节,自然则被诗人比喻为“赐生我们的巨树”;“巨树永青”,表达的是自然界之永恒性,与之相比,人的生命是短暂瞬变的,只是“偶然的定型”。
2.“它”:有限的人类之能
诚然,人也是自然的创造物,但是人对自然仍然有一种独立的意志。穆旦在④⑥两处提到的“它”,归类言之实则是人的两种能力——理性能力和语言能力。
④出现在第三首诗当中,“它”代指的是“理智”,即人类的理性能力;在第三首诗当中,如大理石般冰冷、坚硬的理性能力与“年龄里的小小野兽”形成一种对立和冲突,人的理性制约感性冲动,“埋藏”人的自然生理欲望;但最后的结果是自然属性超越冷静的理智,使“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在第四首诗当中,穆旦表述了人类语言的有限性,语言所无法表述的领域则是“黑暗”的,是“可怕”而充满未知的。然而在语言所能表达的世界也并非完美,也会引起“混乱”和“游离”;在这个意义上,人类语言的功能被再度削弱了。
穆旦虽然将人的能力与自然之力对照,见出其卑弱,但同时又无处不对人类之能给予肯定:人的理性虽然是可以被自然属性“越过”的,但却是“殿堂”般神圣、崇高的存在,是应该被“珍惜”的;言语虽然是极其有限的,但它所及之处却能够“照明”人类的世界,使人在自然造化面前为爱情和自由开拓了一片属于自身的天空。
四、第三人称使用与《诗八首》的诗性生成
关于《诗八首》第三人称的使用,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它)”的引入使诗歌视角更加丰富。“我”是抒情主人公,是感情的直接体验者;“你”是“我”行动直接施加和互动的直接对象;而“他(它)”则构成“我”和“你”之外的第三种观察角度和行动主体,在“我”的感受和经验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他(它)”并不参与“我”和“你”的爱情当中,但几乎《诗八首》的每一首诗中又都随时宕开一笔,与“我”和“你”的关系遥相呼应,同时存在。诗歌在第一、二、三人称之间来回切换,显得丰富而充满变化。在“你”“我”“他”的有机联系、互相观照当中,诗人完成了8首诗歌的书写,也经历了从爱欲的“火灾”出发,感受爱情过程中的精神碰撞、生理满足及其与语言的错综缠绕,学会“爱你的方法”,体会相同与差别的纠葛,最终“化为平静”的探索历程。全诗如同一场漫游,也在8首诗的连缀和情绪的跌宕起伏中实现“由抒情的进展到戏剧”[11]的诗歌实验。
第二,第三人称的引入是穆旦“知性抒情”[12]展现方式的需要。王泽龙先生将穆旦的理性向感觉凝聚、致思倾向与审美物象相结合的方式概括为“知性抒情”,而第三人称的使用恰恰体现了穆旦将玄学命题与诗歌具象感觉方式相结合的“知性抒情”的尝试。与一般的爱情诗迥然不同,穆旦《诗八首》当中不仅止步于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探索,虽然诗歌的主要形象仍旧是“我”和“你”,但是這作者借此讨论的是更加深刻、复杂的人性。如“我”面临与“你”应该相同还是差别的抉择,自我产生了矛盾,分裂成多个面向,但任何一个面向因其不够完整都不能够称之为“我”,因此引入第三人称“他”就极有必要。而对于“你”来说,“小小野兽”的确存在于“你”之中,但只代表“你”的自然属性,也同样不是“你”的全部,因此用“它”来代称显然更为合适。“他(它)”参与到诗歌当中,更好地传达了诗人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体现了穆旦肉身经验与玄学气质的化合。
最后,“他(它)”的使用有助于塑造穆旦诗歌意蕴的多重解读属性。“他(它)”虽然在《诗八首》中大量出现,却是一词多义且指向并不明确,上帝、自然、分裂的自我在诗歌中闪烁不定,交替出现,制造出一种深邃玄奥的独特意境。无论是“他”还是“它”,其形象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而是诗人“追究自己的生活”的一种途径,是“特别尖锐的感觉”[13]在穆旦诗歌中化成的实存。
王佐良先生指出,《诗八首》是“奇异然而十分耐读”[14]的,或许,也正是这种意蕴的复杂性为《诗八首》更增添了阐释的可能性,使其成为一首“分量沉重,情理交缠,异常丰富”[15]的成功作品;而在这一点上,我们显然不能忘记第三人称的使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注释:
[1]《新华大字典》编委会编.新华大字典 彩色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875.
[2]《新华大字典》编委会编.新华大字典 彩色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875.
[3]穆旦著.穆旦诗集 1939-194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4.
[4]穆旦著.穆旦诗集 1939-194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3.
[5]穆旦著;李方编.穆旦诗文集 2 增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68.
[6]穆旦著.穆旦诗集 1939-194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23.
[7]王毅著.文本的秘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21.
[8]温儒敏,姜涛编.北大文学讲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2.
[9]穆旦著.穆旦自选诗集 1937-1948[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65.
[10]温儒敏,姜涛编.北大文学讲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73.
[11]袁可嘉著.半个世纪的脚印 袁可嘉诗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88.
[12]王泽龙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9.
[13]穆旦著;李方编.穆旦诗文集 2 增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207.
[14]王佐良著;刘洪涛,谢江南选編.语言之间的恩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232.
[15]袁可嘉著.半个世纪的脚印 袁可嘉诗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