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发展的时效性分析

2018-06-22柳晓倩王长安尹奇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固定效应模型经济发展专利

柳晓倩 王长安 尹奇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1998-2015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专利授权量以及不同类型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时效性有所区別,发明专利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影响;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则体现在当期;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表现出明显滞后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发明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两种专利,说明目前发明专利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此外,还发现东部地区专利对经济发展影响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作用不明显,说明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专利转化生产力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专利 经济发展 固定效应模型 省级面板数据

引言

200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专利报告》显示,全球专利申请量与GDP同步增长。就中国专利而言,自1985年以来,我国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态势,与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一致性。从不同类型专利来看,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1998年以来,三种类型专利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但我国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依然较低。这种背景下,引发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专利的井喷式增长是否存在泡沫,特别是快速增长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其成果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献综述

众多学者探讨了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刘华发现实用新型专利和GDP的关联性最大,外观设计专利其次,而发明专利产生的经济效应在三种专利中最小。隋广军发现在2000-2002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是原创型技术,而是模仿型技术。然而,有些学者研究发明专利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影响远超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如朱芳芳认为原创性创新在现阶段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变弱,而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有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逐渐重要。关于上述争论,赵彦云和刘思明、张英认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造成了发明专利对经济影响作用的不同,在1997年以前发明专利未表现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明显的影响,但在1998年以后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远超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此外,张杰等人发现发明专利对各省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并发现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对GDP的影响不显著,从而认为专利泡沫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生扭曲。专利在某一时期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是真的出现了专利泡沫,还是另有原因?

已有文献往往从当期专利角度来衡量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少有研究跨时期效应。而Ernst认为专利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延迟性,其滞后性应该纳入考量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由于时效性差异,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发展影响有所区别,所以当某种类型专利对经济影响不显著时,不能盲目得出专利泡沫或者创新假象的结论。专利能否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往往受限于多种条件,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袤,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考虑不同区域内专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必要。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衡量投入产出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本文借鉴张英的做法,对CD函数两边取对数得:

lnYit=lnAit+αlnKit+βlnLit+γlnPit+εit

其中,Yit表示在t年i地区的产出,即地区实际GDP,A为常数项,Kit、Lit、Pit表示在t年i地区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和专利授权量。α、β、γ分别表示资本存量、劳动力和专利授权数量的产出弹性。

(二)数据说明

本文以国内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窗口为1998-2015年,之所以选择1998年为研究起始点的原因在于:1998年不仅是我国专利发展活动的转折点,也是经济发展的断点。从专利角度来看,1998年以来,专利总量以及发明专利所占比重都比之前有井喷式改变;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赵彦云和刘思明建立我国人均实际GDP自回归模型,进行Chow断点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在1997年确实存在断点。数据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各省份GDP来衡量;劳动力使用各省份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来衡量;资本存量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代替;专利授权量为各省份在该年所获得的专利授权量,并分别统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

实证分析

为探究专利授权量以及不同类型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别采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1。

表1前3列给出了各省专利授权量对GDP的回归结果。估计结果均表明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首先确定三种模型哪一种更为合适,F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比混合效应模型更适合。此外,由豪斯曼检验得知,拒绝了随机效应,综上可知固定效应最为合理,且拟合优度达到了0.98。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专利授权数量每增加1%,地区GDP将会增加0.114%。

表1后3列中给出了不同类型专利对GDP的回归结果。由豪斯曼检验和F检验可知,固定效应模型最优,其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作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回归结果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且发明专利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发明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于另外两种类型的专利,也表明技术含量高、原创性强的发明对经济增长作用逐渐凸显。而外观设计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却没有成为推动中国GDP增长的力量。这似乎说明,外观设计专利可能存在突出的专利泡沫。事实是这样的吗?曾昭法和聂亚菲认为专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时滞性,即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在滞后的某一时期,对当前作用不显著不能定义其为泡沫,为明确不同类型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专利滞后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当前期专利可能会与滞后期产生高度的相关性,所以将它们同时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必定造成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在模型中仅加入同时期滞后的专利而不加入之前的专利变量,由于时间都采用相同滞后期,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更便于比较。此外,在回归过程中仍然采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以及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进行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最终均发现固定效应模型最为合理。在回归中还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VIF均小于10,所以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最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表明,发明专利在各期对地区经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实用新型专利只在当期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外观设计专利从滞后1期才开始显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三种类型专利自身特征有关。发明专利多是针对产品或方法及其改进提出的全新方案,其更加注重创新性,因而影响大多体现于中长期;实用新型专利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其技术方案往往在短期就能表现出明显效果,因此当期效果十分显著;而外观设计专利多是产业上应用的实用性设计,所以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即具有滞后性。在各时期回归结果中还发现,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高于其他两种专利,这表明近年来发明专利在地区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专利之外,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力对地区经济增长也产生正向积极的促进效应,这与既有理论的预期相符合,反映出劳动力和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专利能否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专利转化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科技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但是我国地域广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有必要考虑不同地理区位专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给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专利授权数量以及不同类型专利与地区GDP的回归结果。从专利授权数量对GDP的回归结果看,东部地区专利对地区GDP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三种不同类型专利对GDP的回归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对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发明专利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效应最为明显,但实用新型专利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这反映出发明专利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部和西部地区三种不同类型专利对区域经济发展没有带来显著影响,说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大量专利泡沫,这些地区专利的市场价值转化力较低。可能有以下原因:有些专利华而不实,没有市场应用或推广价值;有些专利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大量资本和高精尖的科技投入,但当地或在当时并不能提供;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1998-2015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类型专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区域角度看,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专利对经济发展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这些地区专利的市场价值转化力较低。根据前文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发明性创新的研发力度。我国发明专利占比仍然较低,说明我国仍然受到长期追求低收益、快见效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目前创新能力虽然不断增强,但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加强创新思维转化。

第二,提高专利的市场价值转化力。只有将专利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高效价值,才能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在研发和应用方面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民企业要形成研发浪潮,形成全民创新氛围。

第三,增强政府在创新中的鼓励和正确引导。科技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的改革,对营造良性的创新氛围十分重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管理创新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小宁,王俊.中國专利激增的动因及其质量效应[J].世界经济,2015(6)

2.朱芳芳.不同类型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3)

3.赵彦云,刘思明.中国专利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1988-2008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4)

4.张杰,高德步,夏胤磊.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6(1)

猜你喜欢

固定效应模型经济发展专利
专利
发明与专利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专利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