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8-06-22汪小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农产品贸易影响机制

汪小红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举世公认的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逐渐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贸易结构的优化顺势成为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毋庸置疑,同时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据此,放大农产品贸易优势并以此助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推进成为现实选择。而要想实现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扩大,优化结构实为必要基础,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机制,才能借科学合理且可行的贸易结构优化措施对农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寻找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 贸易结构 农业经济 影响机制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化发展进程快速深化,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经济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全球经济独善其身,只有不断扩大经济互通范围并取长补短、构建优势互补格局,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现如今在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堆砌下,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已经定位为消费、出口与投资,其中的“出口”,即指对外贸易,从此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即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为此,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备受关注。有研究认为,如今的行业经济要想实现发展已经不能再将眼光局限于国内,发展对外贸易实为必要选择,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促进作用机制,前者推动后者,后者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前者;也有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法以费德模型(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对该地区改革开放之后几个时期的农产品贸易数值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显示农产品外贸和农业经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前者对后者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目前,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绝大多数同类型研究均是从实证检验角度来论证,整体而言,尚缺乏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本文即立足于现有研究观点,结合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透视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对我國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生成和发展最初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根据中国农业部所发布的相关数据能够看出,自2001年之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便开始增加,直到2016年,每年的数据都只增不减,2005年之前,年均进口规模始终小于出口规模,而从2005年开始进口规模便快速扩大,增势明显;尽管在2005年之后每年贸易总额的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且稳定性不足,但均为正值,可见增长态势稳定。2005年之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口规模便表现为大于出口规模,可见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当中已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在2010年之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速表现出明显的放缓,但增长态势却依然保持着明显优势,如表1所示。

区域结构方面,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各地区的分布严重失衡,地域性的限制对农业经济的整体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农产品出口优势远大于其他地区。此现象从中国海关近些年发布的数据能够明显看出,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量当中,仅东三省就占据着将近20%的比例,东部和沿海城市的农产品出口比例也接近10%。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规模明显受限,以河南为例,作为中部经济大省,其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在2016年仅达到80多亿美元,在全国出口规模的1156亿美元当中所占比例仅为6.9%;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状况则更加堪忧,严重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如表2所示。

我国现有农产品外贸的主要特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部分初级农产品的出口在整个出口规模当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出口的主要产品依然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包括水果、蔬菜和水产类;另一方面,进口的主要农产品类型包括奶制品、高端肉制品和粮食作物,其中具体的作物又包括玉米、大豆和大米等。此外,国家统计局等针对农产品进口类型和数值给出过统计结果,在国内大豆市场当中有大约半数比例为进口。受到大宗农产品贸易倾斜等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主要发展特征,以大豆为例,2010年我国大豆的总进口量约为5000万吨,至2015年就达到了7200万吨,在进口总额当中所占据的比例从34.5%飙升至42.2%,可见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扩大之势。与此同时,这些扩大贸易逆差的产品进口国又过于集中,以美国、澳洲、巴西和东盟等国为主,仅美国和巴西农产品进口量就占据总量的50%以上,在逆差总额当中占据47%的比重,贸易逆差集中度显而易见,如表3所示。

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整体不均,由此存在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隐患。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来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实为发挥积极影响的保障。纵观目前已有诸多研究成果,农产品贸易对于农业经济具有驱动性作用,而明确影响机制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必由之路。

可以说,农产品贸易的增减动态,就是其在国际市场当中实际表现的真实反映,能够据此影射出农产品国际价格的变化情况和市场需求。而价格的变化和市场需求之间也具有直接的联系,市场主导价格,即国际市场需求对农产品价格起到直接的影响,经济学产业链机制的作用由此得以凸显。对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优化,作用和必要性体现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此为其经济效应的生成打下基础。但这种影响却属于短期的影响,价格的波动是经济市场当中的正常情况,农业经济受此影响也多为暂时性的,难以持久。

从宏观视角来看,如今各个行业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都被视为牵动经济效应的有效方式,农业产业也不例外。依据农产品贸易历史经验可知,农业经济本身的基础性毋庸置疑,贸易增减的影响范围绝不仅限于农业产业,甚至直接决定着更多产业经济。一旦农业经济发展受阻,那么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很可能就此放大而影响更多产业经济,据此能够进一步凸显出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必要性。而这种影响,则具有长期性,毕竟农业产业作为所有产业的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基础。而农产品贸易本身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目前已有诸多研究,仅从农业经济来看,亦会在宏观经济受影响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跟随状态。因此,只有在宏观经济领域中对农产品贸易予以高度重视,才能给予农业经济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如此,也就进一步放大了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的重要意义,体现于能够有效规避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负面牵制,通过结构的优化最大程度发挥出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力。

除了以上两方面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之外,依据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类型的实际经济效应,也能够体现出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从类型上看,农产品贸易可分为消费型和原料型两个类型。有效促进农产品消费,所生成的结果便是国际贸易市场对农产品需求量的上涨,如此就会为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提供契机,最终必然会直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用于工业生产的原料型农产品贸易更有利于解决对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便会借此增长,农业经济的基础支撑力度也就越来越强劲。

总之,农产品外贸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即扩大市场需求,以此促进消费,并通过消费拉动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农产品外贸市场范围的扩大,生成并发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作用,如图1所示。

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举措

结合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能够看出其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放眼国际,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贸易规模都表现出扩大状态。然而贸易结构的短板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牵制农业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一大因素。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有效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农产品质量

现如今,国际市场环境愈发复杂,我国虽为农业大国,但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态势的加剧正使我国市场地位遭受越来越猛烈的冲击。相比之下,我国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有必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基于对农业发展现实要求的正确认识来顺应国际市场动态,致力于不断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一方面应当致力于拉动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给予基层技术研究以更多的人财物力支持;另一方面还要认清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全力推动农产品的绿色化发展,提高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为出口贸易渠道的扩大提供可靠保障,以此来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中的产品品类分布差异性问题。

(二)调整农产品进口贸易结构以提升定价自主权

全球经济全速发展,各国消费水平都在近些年有了显著的增长,大宗农产品成为了人们的重要需求对象。对此问题我国不应采取回避态度,而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参与到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当中,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动性,以确保公平。对此,一方面应当构建并完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以此为基础打造国际农产品贸易交易和定价市场;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时期的单向采购格局,加大对外采购整合力度,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贸易议价能力。这就需要各农产品企业深化合作,通过联合效应不断拉低国际农产品采购成本,稳固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地位。

(三)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

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重视调整农产品不同类目的生产模式,适度控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自然农产品,同时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予以适当扩大,也就是加工型农产品;其二,相关政策也应当根据区域的差异而保证其对地方的针对性。比如我国中部地区的粮棉农产品优势明显,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格局,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更好的条件;东部城市应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加大对技术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西部、西北部等地区则可借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打造生态农业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寻找扩大农产品贸易渠道之策。

(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

为了打破当今各国设置的农产品相关贸易壁垒限制,迎合国际趋势构建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成为必然选择。之所以当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限,质量安全标准的差异和不足实为重要因素之一。而与此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却在不断提升。对此,一方面应当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正视现存的问题和法律漏洞,加强管理的同时提升效率,帮助合格企业扩大出口渠道;另一方面还要与时俱进,推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我国现有农业生产质量标准差异性尤为严重,缺乏统一规制,有必要针对此问题快速构建相关标准化体系,并且追随国际相关标准,为农产品贸易提供强大支撑,助力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示,农产品外贸与农业经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前者对于后者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为更好地实现农品外贸的进一步发展并以此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优化贸易结构成为必要举措。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并通过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机制的分析,本文认为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并重点做好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实现定价自主权的提升,以战略视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顺应国际趋势引导国内相关标准的国际化接轨。以此为基礎,伴随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重整,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空间亦将不断扩大,农业经济发展对此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最终借农业经济基础的稳固助力于我国整体经济规模和实力的进一步增长。

参考文献:

1.杜红梅,安龙送.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4)

2.胡求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浙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9)

3.赵慧娥.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5(5)

4.陈龙江,黄祖辉,周文贵.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1981-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0)

5.刘子飞.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

6.张华,宋明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元素”:体现、特性与应对[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7)

7.刘冠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抵制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2)

8.张淑荣,殷红.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1)

9.庄丽娟,张雨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与政府行为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4(6)

10.姚勇.农业市场化: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专业化的桥梁[J].经济学动态,2015(7)

11.E.F. Idsardi,P.C. Cloet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recessions and agricultural trade performance:The case of South Africas fruit and wine exports[J].Agrekon, 2013,52(4)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农产品贸易影响机制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