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8-06-22何丽丽王飞
何丽丽 王飞
内容摘要:由物价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着较强的关联性。由于城镇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支出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可能具有非线性特征。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发现,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最终作用表现为这两种效应会造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针对于此,本文通过格子搜索法确定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门槛值,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城镇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支出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提高,这种效应的显著效果越强烈。由此,为抑制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 城镇居民 消费支出 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货币数量超过实际经济需求,造成物价持续上涨和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现象。近年来,我国多次通货膨胀的发生呈现了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其中,食品类、医疗保健类和居住类的商品价格上涨显著超过其他消费品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对不同层次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较大的差异。通货膨胀作为一种隐蔽性的收入再分配方式,对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影响作用极为明显。当前,居民财富持有形式可分为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在通货膨胀时代,居民财富保值的主要方式是将容易贬值的货币转化成价值相对稳定的高端商品,或通过消费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由此,探讨通货膨胀对高、低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何种影响,且影响程度如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理论分析
对城镇居民而言,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反映了其价格指数(CPI)总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并且,通货膨胀对居民实际消费的影响具有抑制或刺激两种作用,具体体现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方面。所谓收入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实际资产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效应。在此效应的影响下,货币贬值导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缩水,实际购买力受限,进而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且通货膨胀的持续性会使居民产生实际收入下降的预期进一步抑制了其消费欲望(王吉恒,2012)。对此,部分城镇居民便会通过增加储蓄的方式,对预期消费进行相应约束,以保证固定的资金储蓄量。所謂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促进居民扩大消费而非储蓄,且该行为具有惯性(鲁钊阳等,2012)。在此情况下,通货膨胀导致储蓄本金与利息的不断贬值,刺激城镇居民提前消费,用以购买大量保值商品,以现期保值消费替代资金储蓄。
上述两种效应反映出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群体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高收入城镇居民群体,由于其较高的文化素质与通货膨胀预期能力,使得该群体能够及时应对通货膨胀,进而降低资产的贬值风险。而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群体,由于固有理念和文化素养的限制,使得该群体很难拥有很好的通胀预期能力。在通货膨胀消费刺激的影响下,低收入阶层群体极易出于所谓货币保值或产品增值的目的,出现非理性消费支出的现象。因此,综合文献理论分析发现,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通货膨胀使得城镇居民实际购买力缩水,将会进一步压缩其消费支出能力;二是部分城镇居民可能对通货膨胀缺乏明确预期,再加上持续上涨的物价水平,会使之减少储蓄行为,扩大对保值产品的消费支出,由此产生非理性消费的现象。总体来说,通货膨胀会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种影响效果可能呈现非线性的特征,且刺激程度与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
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短期变化,同时结合上述影响理论可知,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特征。由于门槛回归模型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其评估方法与一般的线性模型有所区别,可有效验证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具体影响效果,因此需要借助门槛回归模型进行本文的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通货膨胀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包括货币消费支出与虚拟消费支出,而通货膨胀率是表现通货膨胀的最主要指标,因此将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pc)与通货膨胀率(cpi)设为核心变量。为了消除物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已对采用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处理。基于指标量化的可行性,进一步筛选出以下控制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pin)、城镇化率(urb)、金融发展指数(fin)、人力资本(hum)。并在上述变量基础上,利用杜森贝利的消费函数理论构建以下门槛回归模型:
pci,t=μi,t+αXi,t+β1cpii,tI(pini,t≤γ1)+cpii,tI(pini,t>γ2)+β2cpii,tI(γ1 式(1)中,i为地区,t为年份,pc为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cpi为通货膨胀率,pini,t为门槛变量,代表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I(*)为指数函数;Xi,t代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控制变量;α、β1与β2为系数向量;μi,t用于反映i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个体效应;εi,t代表i地区t年随机误差项。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数据描述性统计。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了2001-2015年间我国20个主要经济省市的面板年度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信息网,通货膨胀率指标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准。同时,剔除人口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此处所采用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等数据均以人均标准为参考。并且,为了将其他各期物价水平与基期水平进行对比,从而衡量当前通货膨胀水平,本文采用2001年为基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平减折算,得出的变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本文研究地区范围的通货膨胀率较为平稳,城镇化率、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人力资本不断攀升,表明当地地区国民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处于稳定阶段。并且,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变量平均值分别为4215、3541,与整体相比较处于上升趋势。但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标准差为2741,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标准差为2014,二者存在的差距较大。整体数据符合一般实际情况,可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三)具体实证过程
运用门槛模型,进行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格子搜索法,将门槛变量pini,t进行升序排列,取门槛变量的序列区间为(10%,90%)。即假定样本容量为N,门槛搜索值为n。剔除异常样本变量值后,序列区间为(0.01M,0.90M),与之对应的样本值区间为(Xmin,Xmax),所取门槛值为:Xj=Xmin+(j-1)(Xmax-Xmin)/n。将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设为门槛值,对应的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设为门槛估计值。随后,采用自抽样法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对是否存在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得出F统计值,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单门槛的检验结果呈现显著特征,且对应的P值均为0.0000,说明存在单门槛效应。进一步得到门槛估计值和相对应的置信区间,如表3所示。
通过门槛值的划分原理计算,可得出门槛值为5712.25,以这一门槛值可将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入水平划分:低收入层次(pini,t<5712.25),与高收入层次(pini,t>5712.25)。通过统计,得到相对应的结果如表4所示。
依据表4可知,按照城镇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划分的两个层次,样本量分别为210、490。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211.08的样本量为210,平均收入为3122.01元,占总样本量的30%;高于6861.23收入的样本量为490,平均收入为12045.25元,占总样本量的70%。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上述理论与门槛检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对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层次进行门槛回归分析。其中,cpi1、cpi2分别代表城镇居民低收入、高收入层次,并将控制变量所得结果加入,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门槛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可支配收入,均对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呈正向效应;通货膨胀对城镇不同层次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作用,且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具体而言,通货膨胀会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层次的提升,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通过系数估计值可知,当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5712.25时,物价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时,相应地为城镇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增加5.8534元,通货膨胀的消费弹性较小;当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高于6764.23元,处于高收入水平时,物价水平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应地为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增加10.7332元。可见,收入层次越高的城镇居民,通货膨胀对其消费支出增幅的促进作用相应加大。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直接影响作用。随着通货膨胀加大,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会带动消费支出的增加,并且對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支出都具有刺激作用,但刺激效果并不相同。具体而言,收入层次越高的城镇居民,通货膨胀对其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越显著。为了提升城镇居民合理消费水平,并抑制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充分利用减税等经济杠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是应对通货膨胀的一大重要举措。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减税等经济杠杆,减轻居民税收压力,进而增加居民经济收入。居民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涉及居民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宏观调控功能,适当调控政府收入与厂家利润,使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政府还应了解税收与居民收入间的调节作用,降低居民个人实际税收,提高居民实际收入,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能力,使其以较高的经济收入应对通货膨胀。
第二,鼓励并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促使中低收入居民增收。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政府应根据居民的消费层次与结构,鼓励并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以此增加居民的收入。其一,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在加强资金疏导与管理的同时,积极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与借贷难的问题。政府应采用资金扶持的方式,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增加众多就业岗位,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为农村居民增加资金收入渠道。其二,明确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将经营者与企业效益挂钩,保障劳动者收入与企业业绩、劳动者额外报酬与企业生产率同步。并建立工资协商分配制度,由劳动者与经营者共同协商工资分配形式与分配水平,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
第三,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抵御消费风险。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因此,应控制货币的增长速度,抵御居民消费风险。一方面,增加公开市场业务,对冲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窗口指导”服务,提高金融产品质量,控制产品投放规模,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使居民避开大量消费支出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加大对货币投放源的监管,从资金投放、使用与风险控制等方面合理化控制资金供应量,使资金供应量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抵御居民因大量消费支出带来的风险。
第四,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理性消费意识。金融风险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应在合理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理性消费意识。以基层干部为主导,将金融知识普及至各县区,并注重对居民进行金融风险防护意识与金融知识的灌输,使居民深刻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城镇居民的金融知识教育,以灵动的讲述形式,吸引居民关注金融知识。居民充分了解金融知识的相关内容,可使其明确相关金融市场工具,有效规避通货膨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缩小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
第五,加大商品成本控制力度,降低居民非理性消费支出。在通货膨胀背景下,政府应加大商品成本控制力度,降低居民消费水平。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作为商品成本费用控制与成本费用考核依据,使商品价格保持在稳定水平,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其次,政府应建立负责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与义务,构建商品成本控制责任制,避免商家肆意加大商品成本价格,合理控制商品价格。最后,政府应建立商品成本费用控制信息反馈平台,及时准确收集居民对于相关商品的反馈信息,并采用相应措施,及时调控商品价格,降低居民的非理性消费支出。
第六,优化产业结构,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由于平稳通货膨胀为城镇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协调地区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城镇经济增长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等方面转变。同时,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向第三产业智能型制造业转变。继续推行节能减排项目,建立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向绿色环保的第三产业结构转型。以此实现城镇居民消费合理支出,提高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溥,龚敏.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对收入、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0)
2.惠晓峰,王馨润.中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13,26(2)
3.杨智微.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J].商情,2013(3)
4.李亚娟.1979-2010年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23)
5.马树才,蒋诗.通货膨胀预期、利率变动下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2)
6.潘明清,臧志谊,张典.通货膨胀预期与城镇家庭消费—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J].消费经济,2015(4)
7.冷松,徐美银.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31)
8.赵亮.论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