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8-06-22张莹
张莹
[摘 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急需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结合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权重、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对该院4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了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在校识岗、实训周跟岗和实习企业顶岗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制定弹性实践教学计划,学校要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培养。力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要、面向基层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184-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有很多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现代职教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职业技能实践比重太少,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培养出与市场需求零距离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针对这个问题,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11月1日—12月10日对2014年—2017年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权重、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教学中的课程设置。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调查数据情况分析
(一)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情况
通过本次数据分析,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权重中,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理论高于实践的占32%;理论较多,实践除了实习还有其他的短期实训等形式的比例为26%;理论和实践并重,并有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和途径的比例占34%。分析其原因,2014屆学生大多选择理论高于实践,2015-2016届选择理论较多,2017届毕业生则选择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这个时间段节点我们可以看出,该院在实践课程设置正在由原有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经过调整后的课程,8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的开设与工作岗位达到了无缝对接,保持同步或基本同步。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技能证较高,根据此次调研统计,调查人员中导游证获得率达到100%,餐厅服务员证获证率34%,客房服务员证获证率20%,做到了“人人有证,一人多证”,拓宽学生的就业出路。
在实践活动对毕业生工作能力提升影响方面,根据数据统计,毕业生认为专业见习实践活动对能力的提升达到46%,短期训练为42%,毕业实习占34%。从这三组数据充分肯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的前瞻性,在实践课程设置中,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来加强实践教学,第一方面校内进行为期两周“职业能力实训”,让身处校园的学生对岗位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第二方面,根据地区特点、区域特色,在每学期教学周内,安排一次校外实训,通过短期的实训让学生进行跟岗锻炼,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第三方面,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并为以后迈向社会、走向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并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中非常满意的占72%,基本满意的占16%。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实习和实践课程太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方面不够两大方面。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够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旅游专业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毕业生对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地方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适应企业需求;实践性不强、应用性不高;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层次和水平等方面。在调查中,学生对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学、导游业务、地方旅游基础知识、全国旅游基础知识、导游词撰写、旅游企业岗位技能实训、旅游信息系统、礼仪训练、世界遗产教程、组织行为学11门课程,学生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可以看出,学生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该院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一致的。该院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坚持订单班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识岗、校外跟岗和企业顶岗三个层次构成。基本思路是:“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第一阶段为识岗阶段。合理化设置课程,第一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基础课中,也要对课程进行改革,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在基础课中突出其实践性。第二、三学期分方向教学,按照方向设置岗位课程,该院导游方向、景区方向和旅行社方向分别设置不同课程。第四学期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阶段,按照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设置课程。第二阶段采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对所学专业、就业岗位进行全面了解,真正达到识岗的目的。利用实训周及其寒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跟岗实践,采用现代学徒制方式,以老员工带实习生的形式进行校外跟岗,增加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校内外的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并为顶岗实习奠定基础。第三阶段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顶岗实习也是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检验自己在识岗和跟岗阶段实践课程的成绩,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弥补。
(二)制定弹性实践教学计划
旅游企业有一定淡旺季周期波动,景区一般都在节假日和学生寒署假期间游客较多,北方城市的冰雪旅游季节性更强,只有冬季营业。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应该有一定弹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尽量安排与实习单位的淡旺季周期相一致,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习、实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学校要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首先,要根据互利共赢的原则,学校要加强与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合作,学校要依托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要求。其次,学校要与企业人才共享,行业大师和学校的教师要交叉任职,行业大师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的专家要参与旅游企业的项目规划和实施,这样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第三,要建立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要积极争取企业资金投入,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做到“双主体育人”。
(四)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培养
首先,在旅游专业师资培养上,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让旅游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解决一线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时,要求旅游专业的教师按照“双师型”方向发展。其次,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旅游企业的行业专家、培训师作为兼职教师到校任课和培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完善其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提高学院综合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实行在校识岗、实训周跟岗和实习企业顶岗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力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要、面向基层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构建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新模式,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化,黄海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12).
[2]陶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雷培宁.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青岛交通科技,2008(1).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