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
2018-06-22曾鹏李洪涛
曾鹏 李洪涛
摘要:文章基于大衛·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展开研究,首先对静态环境下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基本特征、演化规律、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动态环境多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再将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两个维度相统一得到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发展模式。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认为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是城镇化发展和生产力提升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时空修复模型可以有效避免资本的过度积累。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是资本在集聚与扩散中寻求平衡的动态化状态,空间正义性是保证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平衡稳定的基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依赖于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的共同作用,政府作用与市场因素协同是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最优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空间正义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5-0032-10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进行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研究可以避免城市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盲目进行扩张、区域发展恶性竞争、区域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的产生及恶化。合理利用城市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集聚-扩散效应对于梳理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构建梯度化城镇体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市场通过规模扩大、资本流动、经济互联等方式实现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时空修复,促使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动态变化;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设置的方式实现城市发展的空间正义性,对城市扩张边界进行控制调整,可以确保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形成动态平衡。因此,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是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作用下政府行为与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平稳以及集聚-扩散效应的平衡发展不仅依赖于生产力、生产资料的自由流动,也对政府行政力量下的城市规划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是政府行为与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下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空间演化发展上的体现。
目前研究缺乏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研究,未将政府行为、市场因素与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纳入统一框架展开分析。研究基于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理论对政府行为、市场因素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展开研究,对于探寻城市劳动生产率提升途径、缓解城市规模效益边际递减、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城市空间生产关系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静态环境下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
(一)城市内部空间特征:社会属性—生产方式
工业革命后,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逐步摆脱空间的限制,资本、商品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出自然流动的特征 熊小果、李建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失真——大卫·哈维实证主义地理学视阈下空间理论的局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城市间的空间交流日益频繁,通过空间流动可以促使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空间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及生产资料刘亚品:《资本积累与权力逻辑——大卫·哈维与艾伦·伍德的新帝国主义观之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以市场和资本为主导的地区经济发展不断促使人口、产业、资本、生产资料在城市内集聚,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促使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扩大。人类开始在城市内部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城市成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空间载体。因此研究由静态环境下单城市角度对城市内部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展开分析,再将城市间作用关系纳入进理论框架进而对动态变化下的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进行把握。
十六世纪后人类的活动空间开始逐渐广泛,随着南北美洲的发现,人类开始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和殖民统治时期,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遍布世界的任何地方。工业革命后人类的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人类不仅能够克服各类空间障碍,在相同空间距离下的交通时间成本不断降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对空间的改造不断深化,使得空间并不仅包含以固定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的绝对空间,还存在以社会关系结构为基础的相对空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认为对空间研究的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演化过程的研究,空间是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会的改造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纯粹的自然空间在城市中已经逐渐消失。自然空间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入侵,逐渐成为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因此,对于空间的研究不因只由自然属性层面进行,不能脱离社会生产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应当关注在时间空间相统一下社会过程所决定的空间形式。
基于上述分析进行延展可以进一步得到,社会属性—生产方式会对空间产生影响,进而衍生出不同特性的空间状态。不同的社会结构会以其特有的生产方式使得在空间上构建出特有的社会空间结构。随着工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地区间、地区内的空间交流日益频繁,通过空间流动促使资本积累及扩大再生产,空间成为进行资本积累的重要空间载体及动力机制。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发展促使剩余价值的出现,资本开始大规模积累。资本的不断积累从客观上形成了生产力、生产资料的集中,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促使空间上的集聚出现,从而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并提升专业化程度从而促使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张佳:《全球空间生产的资本积累批判——略论大卫·哈维的全球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哲学研究》2011年第6期。。城市成为资本进行空间集聚的载体,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空间化表达。城市内部人口、产业、资本、生产资料大规模集中,为资本积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空间条件。因此,对于社会关系结构下的空间研究并非是在空间内部进行的人类生产活动,大卫·哈维提出了空间生产的概念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下的空间演化规律进行描述张佳:《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论析》,《江汉论坛》2012年第2期。。空间生产是空间本身以固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成过程中,市场进行空间生产时期进行资本积累和流动的重要动力机制。
(二)城市内部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演化规律
在社会过程视阈下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是完成资本积累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动力机制,现代化城市(生产力水平的时空结构)和生产力的运动方式(资本积累)是相统一的叶超:《马克思主义与城市问题结合研究的典范——大卫·哈维的<资本的城市化>述评》,《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第4期。。资本对于剩余价值的追逐驱动其不断形成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各类要素的集中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生产力剩余价值,并且通过劳动力的集中促使专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实现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孙炳炎:《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空间”重构——哈维理论的一重视角阐释》,《理论探索》2017年第2期。。因此在工业文明后以市场为主导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动地区的空间生产布局进行演化。市场经济发展下资本获取超额利润需要不断通过扩大资本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规模,客观上使得人类运输、通讯、交通能力不断提升以便克服资本流动下的空间障碍。不断用于对城市运输、通讯、交通能力创新提升的资本投入促使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变化。市场规模扩大和资本流动不断以新的方式对空间结构进行重组,城市形成在技术、资源、人力、文化上巨大的领先优势,世界经济社會发展快速的进入以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演化阶段张继龙:《论大卫·哈维的城市空间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科学经济社会》2016年第3期。。
随着人类的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社会实践活动及资本积累过程开始集中出现在城市空间中,为了实现资本积累并获取超额利润,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遵循着四个阶段的发展规律董慧:《当代资本的空间化实践——大卫·哈维对城市空间动力的探寻》,《哲学动态》2010年第10期。。首先,在初期,资本不断进行集聚从而降低成本、市场的专业化多样化程度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生产关系保持集聚效应。其次,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相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城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生产关系形成最优集聚效应。再次,由于城市内部资本的过度积聚,城市开始出现规模扩大的需要,空间生产关系开始转向扩散效应。最后,通过城市的空间扩张、产业转移、资本流动的方式扩大消费和贸易,实现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的构建,并且通过空间扩张及空间生产对资本过度积累问题起到修复调节的作用,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逐渐保持平稳状态。因而城市的空间具备两个独特的属性特征章仁彪、李春敏:《大卫·哈维的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探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一,城市空间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还与其他生产资料相同的成为人类有意图有目的所生产出的“产品”,城市的空间主动地参与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资本积累中,形成地区及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第二,城市空间的商品化属性,随着城市内部各类基础设施、生产设备不断建设促使城市空间不断地重组、重构,城市的空间演化与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生产交换息息相关,也致使地区间空间不平衡的出现。
基于上述两点分析,可以发现城市空间生产的集聚与扩散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及资本积累带来的必然效应。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产业、资本、生产资料在城市中形成集聚,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促使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扩大。资本积累及再生产的扩大是以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健全为发展前提,为加速资本流动减少时间成本消除空间障碍,城市内部交通环境、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产业进一步进行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减少交换、分摊成本,使得城市的空间不断进行改造和重构李春敏.:《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及其理论建构》,《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其次,城市为了解决资本过度积累带来的危机,驱动其为剩余资本找寻新的获利空间,在空间上开辟新的发展区域进行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口、产业、资本、生产资料不断在城市中集中,资本不断积累,扩大对城市的投资及再生产规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城市内部资本出现过度积累问题强乃社:《资本主义的空间矛盾及其解决——大卫·哈维的空间哲学及其理论动向》,《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2期。。为了缓解城市的资本过度积累以及伴随着的人口、环境、社会矛盾等问题,资本开始寻求新的投资和流动方向,促使城市在客观上进行空间扩张及形成区域性的空间生产关系构建。
资本积累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生产的集聚,而在资本过度积累下社会矛盾激增促使地区及城市的空间生产转向扩散。基于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展开分析:第一,空间不仅作为生产生活的载体存在,还是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要素李春敏:《乌托邦与“希望的空间”——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研究》,《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期。。由于资本积累与流通依赖于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市场要实现价值增值就需要保持资本的持续性积累,不仅需要不断将剩余资本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还需要扩大资本及商品流动的空间范围,将资本及商品流动的时间成本降至最低。无论是再生产规模扩大还是扩大资本及商品流动范围都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构、重组,依赖于运输、通讯、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空间生产以城市内部空间格局的优化重组的方式实现产业园区划分、城区职能优化、从而促进资本再生产规模扩大以及对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同时资本及商品流动要扩大空间范围实际上也是通过对空间生产的方式对现有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进行扩大、交通环境运输能力进行改善的实现。第二,空间生产是缓解修复资本过度积累的重要途径董慧:《何种后现代——大卫·哈维对后现代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解读与建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大量剩余资本导致资本的过度积累,通过对空间生产的方式将城市剩余资本引入固定资本,一方面为积累资本提供了重要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空间生产对城市空间的重构、重组提升资本流动效率并且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崔丽华:《浅析大卫·哈维的资本主义积累理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因此,城市空间不只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同时也在城市承载力、城市关系、缓解资本过度积累上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通过分析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下空间生产关系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认为通过空间生产可以缓解修复资本过度积累的问题,随着资本向外扩张和资本流动的驱动,城市间的空间开始产生联系进而形成区域性的空间生产关系赫曦滢、赵海月:《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三)静态环境下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动力机制
研究由空间生产作用机理下的空间修复对城市集聚下产生的资本过度积累问题进行了分析,接下来进一步结合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对城市空间生產关系集聚-扩散效应进行分析。市场为了避免资本过度积累的问题不断通过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两个维度进行修复孙希磊、高春花:《哈维对城市空间不平等的哲学批判》,《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由时间层面而言,资本进行积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用时间去消灭空间”的过程赵海月、赫曦滢:《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的建构与考量》,《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资本通过不断的流动以及扩大规模实现价值的增值,加速资本流动及运转周期是扩大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因而资本积累就其属性而言期望克服一切空间限制。资本积累实际上就是商品不断创造剩余价值所产生的价值,资本积累以及生产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进行的,资本力图将进行商品运输的时间成本降至最低限度,并且借助资本流动促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占领更多的空间。资本不断运用技术进步促使交通及通讯设施发展实现商品流通行程时间成本的缩短,与此同时进一步打破空间障碍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从而完成资本的积累。结合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两个维度来看,城市需要对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合理的规划,进而实现快速的资本积累与流动。市场通过现代通讯设备的发展降低时间成本,同时通过交通环境的改善及相关技术进步使得资本及产品的消费、交换实现对空间距离的克服。归纳而言,资本在进行向外流动时力求“用时间消灭空间”,通过缩小运输的时间成本并且扩大市场规模从而消除空间障碍傅立宪:《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变奏——大卫·哈维的空间哲学探赜》,《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用时间消灭空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随着技术进步使得通讯设施、交通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使得市场愈发中心化,人口、产业、资本、资源不断向交通便利、规模经济的城市经济集中,城市内部资本流动周期加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集聚规模。第二,随着交通环境及运输能力的提升,地区间的商品交换与分配成为可能,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资本对于远距离市场的开发能力不断提升,改善了城市内部资本积累导致的空间生产矛盾,进而使得一方面城市对其他地区产生了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城市的空间开始出现扩张的需要。
二、动态环境下多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
在静态环境下单城市是在时空修复的作用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不断由集聚效应向扩散效应转变的过程。考虑到各城市之间空间生产集聚与扩散存在相互影响作用,研究进一步对动态环境下多城市空间生产集聚-扩散效应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
(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动态-平衡
资本在空间上的集聚能有效的实现资本积累,通过人口、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高度集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商品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从而加速资本积累。随着城市内部的集聚趋势超过其空间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承载范围,城市内的空间生产矛盾开始出现。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城市的空间结构僵化都不利于资本的积累与流动,通过资本集聚获取的规模经济效益逐渐被抵消付清松:《资本再生产批判视阈的反向延展——大卫·哈维的剥夺性积累理论探赜》,《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1期。。城市发展出现扩张的需要,资本逐渐向外部分散。因此,实际上城市空间就是在资本的集聚与扩散中逐渐寻求平衡稳定的空间生产状态。
研究进一步将动态环境下各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进行整体性分析。由于地区内城市的空间生产不均衡,不同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其空间规模不一致,资本及商品流动依旧受到空间限制,对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形成阻碍董慧:《大卫·哈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年第5期。。同时城市内部自身空间生产关系日益激化,城市空间矛盾激增。要发展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提升空间生产效率、进行适度城市空间扩张要求对地区及城市进行合理规划,贯彻社会正义的原则任政:《资本、空间与正义批判——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基于上述分析,研究通过图2构建出空间正义理论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
随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不协调、资本过度积累、资本及商品流动依旧面临阻碍,公民对于空间资源及空间商品的生产、占有、利用、消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因此,促进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需要保证城市空间的正义性张佳:《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探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城市内部的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首先实现第一层次的平衡关系,城市由劳动生产率提升促使人口、资本、产业、生产资料集中,资本实现快速积累。由于城市在对人口、资本、产业、生产资料进行集聚时,也产生了类似资本过度积累、城市拥堵、社会矛盾激增、污染增加等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城市开始出现市场规模扩大、扩大再生产规模、资本及商品流动的需求,进而使得城市空间形成扩张,其空间生产关系呈现扩散效应董慧:《现代空间维度的后现代想象——大卫·哈维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探究》,《哲学动态》2009年第8期。。但由于资本的流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是逐步进行的,地区内的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过程,同时资本主要的再生产过程、固定投资都锁定在某一城市的空间生产中,城市的扩张和资本的分散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并非进行无限延展温权:《资本主义城市化格局下西方社会正义理念的空间限度——从大卫·哈维空间政治哲学批判的中观视角谈起》,《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1期。。因此,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会保持平衡。
(二)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的空间正义性
各城市的空间集聚-扩散效应会形成相互之间的影响,一方面市场规模的扩大、资本及商品的流动、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的构建使得地区空间取向同质化;而另一方面客观上市场及资本进行流动时往往也会选择向具备空间、资本、产业、生产资料优势的地区进行转移,因此随着市场和资本流动下的城市空间生产扩散效应也会导致地区内的不平衡,发展的不正义出现付清松:《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思想的理论化进程》,《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5期。。因此,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节奏加速、城市空间扩张、城镇人口增多、区域一体化形成,不同的空间生产关系、空间形式相互碰撞、叠加、融合从而不断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行重构董慧:《空间、生态与正义的辩证法——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思想》,《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空间正义和资本流动会对空间进行同质化的塑造,同时也促使地区空间形成等级化体系。由于不同空间的利润率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资本在地区内不断流动。由空间正义驱动下的空间生产关系逐步由集聚转向流动扩散促使人类社会生活取向共时性、网络化、流动化的特征李秀玲:《大卫·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及其意义》,《理论月刊》2013年第7期。。由于资本的流动促使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进而导致形成了一个具备等级梯度的空间秩序体系。通过空间正义进行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构建实际上也就是以空间规划为目的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进行界定,并且对城市的承载力进行协调,从而实现各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的公平与正义。
空间作为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要素,对空间的控制和规划会对地区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显著作用。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视域下也将空间视为一种政治工具,国家为了确保对各地区资本流动有效控制,通过空间规划的方式制定严格的层级管控体系对各地区、地区内城市进行区隔张佳:《全球化语境中的空间政治建构——大卫·哈维对资本主义替代性方案的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空间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生产的空间载体及框架,更是融入进政治经济发展基础的制度性工具钱厚诚:《解放政治的生态话语——大卫·哈维生态人类学思想的阐释与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对空间进行规划可以确保在资本推动下的城市空间重组和重构向同质化、均衡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保证地区及城市的空间正义性杨宇振:《权力,资本与空间: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写在《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颁布百年》,《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1期。。因此,通过对城市边界及承载力的识别判定城市空间进行集聚与扩散的合理范围,可以实现对国家及地区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全体公民空间权益的公平和公正。
三、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相统一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
(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空间正义
研究结合上述分析,对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共同作用下的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展开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效应以及规模经济效应,而资本不断积累,扩大对城市的投资、再生产规模,最终导致城市出现资本的过度积累以及伴随着的人口、环境、社会矛盾等问题。城市开始通过不断向基础设施等固定资本进行投资,以求通过时空修复延缓过度积累的问题,同时城市资本的不断积累促使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呈现扩散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分析,在时空修复的作用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伴随着资本过度积累逐步由集聚效应向扩散效应转变。从本质而言,时空修复就是在城市资本出现过度积累后进行资本转移的过程,从而延缓和避免资本危机的出现。城市在时空修复作用下的空间生产关系集聚向扩散演化,实际上也就是城市内部人口、产业、资本、生产资料进行自由流动的过程,是市场因素对城市空间生產关系的作用效应。随着城市资本过度积累导致空间生产关系紧张,客观上导致产业、资本出现转移、流动的需求,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由集聚效应向扩散效应转变,实际上也就是以市场因素为核心的资本空间生产关系的改变。但一方面资本主要的再生产过程、固定投资都锁定在某一城市的空间生产中,进行空间修复的幅度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空间资源有限,进行空间修复实际上只是将资本过度积累的问题进行缓解、转移,并未从根本上对城市内部空间生产关系进行调节。因此,研究认为在时空修复理论下的城市内部空间生产关系依旧存在矛盾,要形成稳定的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依赖于由空间正义角度保持城市集聚-扩散效应的平衡。以空间正义为内涵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调整实际上也就是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城市发展进行规范的过程。以维持城市空间正义为目的,通过政府行为促使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维持集聚-扩散效应的平衡。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一方面在市场因素作用下实现时空修复从而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矛盾进行缓解,并且伴随着时空修复的过程,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逐步由集聚向扩散进行演化。另一方面城市由政府行为实现空间生产关系集聚-扩散效应的平衡,对于维持城市空间正义、城市空间重组具有重要意义。
(二)时空修复-空间正义双重作用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发展模式
研究通过对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城市的空间发展存在四个阶段,其发展的最终形式是构建出区域性的空间生产关系,即动态环境下多城市空间生产关系。客观上由于地区内各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不一致、发展差距较大,使得实际过程中资本及商品的流动依旧受到一定的限制,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存在阻碍。同时通过时空修复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城市内部自身空间生产关系日益激化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空间资源的公平。因此,研究通过图4构建出时空修复-空间正义双重作用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发展模式框架。
随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矛盾激增、资本过度积累、资本及商品流动面临阻碍,对于空间资源的占用、利用、消费的不均衡不断扩大。对于城市空间正义性的考验不仅是由于资本过度积累导致城市内部空间生产关系失衡。将城市间相互影响纳入分析体系中可以发现,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空间阻碍不断被消除、资本及商品的流动使得地区内的空间向同质化的方向发展,但客观上市场及资本进行流动时往往也会选择向具备空间、资本、产业、生产资料优势的地区进行转移,随着市场和资本流动下的城市空间生产扩散效应也会导致地区内的不平衡,发展的不正义出现。这一不正义并不仅包含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发展上的不均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依靠于城市集聚-扩散效应下构建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并不能满足社会正义性的需要。因此,促进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需要保证城市空间的正义性。
基于空间正义视域进行城市空间生产关系分析可以发现,简单依靠时空修复模型并不能够实现社会的正义性,只是将资本过度积累的危机进行延后转嫁,而地区内部空间资源有限,进行资本的时空修复实际上并未将人类未来命运纳入考量范围。因此,研究认为在进行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构建时应当着重考虑城市生产效率,提高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推动城市空间重组和重构向同质化、均衡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保证地区及城市的空间正义性李春敏:《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哲学动态》2012年第4期。。空间作为政治经济发展基础的制度性工具,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设置调整实现对区域空间的控制和规划,从而形成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相统一的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协调优化发展模式。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研究,总结归纳静态环境下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动态环境下多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相统一下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演化是城市化发展和生产力提升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时空修复模型可以有效避免资本的过度积累。第二,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是资本在集聚与扩散中寻求平衡的动态化状态,空间正义性是保证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平衡稳定的基础。第三,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依赖于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的共同作用,政府作用与市场因素协同是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最优发展模式。
行文至此研究已经从静态环境单城市、动态环境多城市、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相统一三个层面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展开分析,对我国的城市空间生产具有以下重要的启示:
第一,应当充分运用时空修复模型对资本过度积累导致的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紧张进行缓解调节。随着资本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促使城市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城市受到规模经济效益作用进入高速发展,资本大量积累。而随着规模经济出现边际效应,资本过度积累会导致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矛盾加剧,客观上市场规模开始扩张、资本开始大范围流动。科技进步使得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资本积累危机下城市内部生产力、生产资料逐步形成活跃的流动趋势。一方面由时间层面资本开始进入固定资本投资,对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形成改造优化,修复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矛盾;另一方面由空间层面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流动促使城市扩张及区域性空间生产关系的构建,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矛盾得以缓解及转移。因此,进行资本的时空修复下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应当在时空修复缓解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由空间正义的角度维持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平衡稳定。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分析时空修复模型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调节作用,虽然时空修复模型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矛盾进行了修复、缓解、调节,但只是将其空间生产矛盾进行实践层面的延缓和空间层面的转移,并不能对城市内部空间生产关系矛盾进行实质上的修复。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演化虽然是城市化发展和生产力提升的客观作用趋势,但城市在时空修复时所选择进行扩散的城市并非“自然选择”。资本进行流动扩散的地区往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条件,导致在集聚-扩散效应作用下地区空间生产关系会出现新的不正义。由于城市间生产力的差异性会由外部环境带来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矛盾激增。因此,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调节核心在于对城市空间正义的探寻。以行政区划设置的方式将空间作为政治工具,通过稳定平衡城市空间生产关系,实现国家及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公民空间权益的正义、公平。
第三,应当充分协调政府作用与市场因素的關系,一方面依赖于时空修复模型对资本过度积累危机进行疏导,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政府手段保证城市空间正义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视域进行分析,空间不仅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还不断接受人类生产生活的改造,使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赫曦滢:《空间转向:大卫·哈维辩证的时空观窥见》,《前沿》2011年第20期。。因此,对于空间生产关系的调节也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效率的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生产不仅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也依赖于良好的生产关系构建。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是城市生产力、生产资料进行流动发展的客观结果。通过行政区划的设置调整可以确保城市空间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向同质化、均衡化的方向演化。因此,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向协调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的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可以保持平衡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潇湘子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