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2018-06-22岑善蓉
岑善蓉
(田东县中医医院儿一科,广西 百色 531500)
外感发热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儿童自身免疫力较低,易受外邪侵袭,外感发热的频率较高,且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3]。因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患儿健康的关键。对于外感发热的治疗,西医多给予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常见的药物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然后辅助以物理降温,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发热症状,但西医治疗指标不治本,极易反复发热[4]。中药治疗性温和,标本兼治,对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显著。本研究以我院儿科所收治的80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而在治疗期间分别施以精心护理和临床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二者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3.5±1.2)岁;病程5~70 h,平均病程为(32.4±5.8)h。对照组男1 9例,女2 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3.2±1.3)岁;病程6~70 h,平均病程为(33.2±4.7)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施以临床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环境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施以精心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
1.2.1 情志护理
患儿在治疗期间其体温会反复变化,因而极易表现出精神萎靡、焦躁不安等情况,而家长由于护子心切,对于孩子也会极度担心,因而也经常表现出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针对患儿及其家长积极开展情志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态度要温和,向患儿家属讲述病情状况,介绍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实施方法和目的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使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
1.2.2 生活护理
治疗过程中应叮嘱患儿家长主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且要勤换衣物,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保持病房的温湿度适宜,注意病房干净整洁,做好通风处理。另外,在患儿中药滴入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将门窗关好,以避免风直吹而导致患儿腹部疼痛。
1.2.3 给药护理
中药配方[5]:柴胡10 g,葛根10 g,石膏25 g,知母10 g,荆芥10 g,大青叶7 g。依照医嘱用水煎后过滤、浓缩,以制成250 ml的液体,装瓶备用。依据患儿的年龄,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对于1 岁及以下患儿,每次50 ml,且1天分早晚二次以直肠滴入方式给药;1~3岁患儿,给药剂量为120~150 ml,以直肠滴入方式给药。1天分早中晚三次。
1.2.4 饮食护理
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叮嘱家属平时饮食应尽量选择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素菜等,且要注意多饮温水,以便于发汗。叮嘱患儿家属切忌食用辛辣、油腻等各种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做好患儿餐具的日常消毒处理。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疗效,并记录其发热消退时间、病程等指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6]:显效:治疗3 d后,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且没有反复发作;有效:治疗5 d后,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且没有反复发作;无效:治疗5 d后,患儿发热症状没有缓解,或有加重现象。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病程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平均热退时间及平均病程均比对照组明显偏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病程比较(±s)
表2 两组发热消退时间、病程比较(±s)
组别 n 平均退热时间 平均病程研究组 40 47.5±2.6 53.6±3.2对照组 40 72.4±2.7 78.9±6.5 t 42.014 22.086 P 0.000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调查统计,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比对照组的85.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外感发热在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近年来空气质量下降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加之儿童自身抵抗力较低,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感发热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且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患儿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对于小儿外感发热,临床上常采用西药治疗,常见的药物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然后辅助以物理降温,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发热症状,但西医治疗指标不治本,极易反复发热。中药治疗性温和,标本兼治,对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显著。
直肠滴入治疗在中医中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病外治的典型应用,同时也是注射和口服给药以外较为有效的第三种给药方式[7]。直肠给药途径吸收快,起效快,临床研究表明,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口服约一小时起效,直肠给药可以避免药物受到肠胃消化酶的分解破坏,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用等量的药物,直肠给药效果比口服用药要高出2~5倍。同时,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药物经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儿童,尤其是0~3岁婴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药物经过直肠吸收,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和副作用。直肠给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只需要孩子俯卧,将药轻轻推入肛门,不疼,小孩不哭闹,容易为小孩患者的接受,治疗过程一般在8~10分钟。
此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给予中药滴入治疗,而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施以精心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结果表明,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而研究组患儿平均热退时间及平均病程均比对照组明显偏短,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滴入治疗过程中施以必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发热症状,促进其康复。
综上所述,中药直肠滴入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促进其康复,提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王慧明.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2):389-390.
[2] 凡玉平.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6,12(44):128-128.
[3] 程雪花.直肠滴入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4):485-486.
[4] 牧 慧.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4):347-347.
[5] 杨莉.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18):337-339.
[6] 熊群慧.外感发热患儿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8(16):156-158.
[7] 叶 琴,余启超.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