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2018-06-22管媛媛郭健全
管媛媛,郭健全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对外直接投资在各国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中国不仅是吸纳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而且已经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大国[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国际关系,加强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合作。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水平逐步提高[2~4]。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并在2015年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创下历史最高,占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总额的10%。又根据2015年《东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四大投资国。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逐年攀升,但是投资总占比较低[5]。2015年《东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4—2014年,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仅占全球对东盟投资的4.5%,而欧盟、日本、美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合计占比达到43.4%。可以看出,在对东盟投资的总占比上,中国与欧盟、日本和美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许多发达国家的品牌企业在东盟市场上已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当地树立了一定的品牌信誉和客户忠诚度,投资和运营上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这对在东盟投资的后来者的中国企业来说,构成了不小的威胁[6]。
2015年中国国家贸易促进会公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和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东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区域,而这些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如何有效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使其在东盟市场上站稳脚跟,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利用德尔菲法,对在东盟地区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进行了国际竞争力研究分析。本文建立了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及建议。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
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世界经济论坛在1985年出版的《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7];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名著《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全球战略的姿态进行竞争的能力,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8]。而笔者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国外企业或者投资目的地当地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能力。
2.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评价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从四个层次逐一分析,分别是“做大”“做强”“做优”“世界一流”[9],这四个层次分别对应四个因素:规模因素、效率因素、成长因素、国际化因素[10]。结合德尔菲咨询法,对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具体权重(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测算。根据我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情况,本文选取了对东盟投资制造业、采矿业和服务业的21家国内外企业,来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数据“归一化”的方法,对每个企业的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每项指标数据,然后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各个专项指数和综合指数,最后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1家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排名
由表2可知,对东南亚投资的国际企业综合指数普遍高于国内企业,尤其是服务业方面,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大。
2.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通过21家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排名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与国际企业相差较大。下面通过分行业,对不同行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1)制造业。按产品分,制造业主要有家电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就这三个分类,对在东盟投资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国际对标分析结果如下:首先,对于不同产品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对比中呈现出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和劣势。在家电制造业,中国的部分企业在企业规模和企业效率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标杆企业,但是由于企业较低的研发投入占比和落后的国际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在汽车制造业,中国汽车制造业借助国内市场的膨胀,迅速跨大规模,企业成长方面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自身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缺乏,“走出去”困难,国际化程度非常低,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再次,在通讯设备制造业,国内领先的通讯设备制造业企业的成长指数和国际化指数已经与国际标杆企业相当,特别是研发投入比例已高于国际企业,但是企业规模和效率与国际标杆企业相差甚远,导致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及国外企业。(2)采矿业。在对东盟投资采矿业的中国企业依托国内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加大投入技术研发,企业发展迅猛,成长指数高于国际企业。但是,由于中国企业营业支出较大,销售利润率远低于国外企业,且国际扩张缓慢,国际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与国际标杆企业,导致中国在东盟投资采矿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于国外企业。(3)服务业。在服务业方面,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最高的分别是韩国SK网络集团和马来西亚的力拓集团,中国企业相对落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企业效率和企业国际化水平方面远不及国际标杆企业。
(三)有效提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进入东盟市场面临很大的挑战,对东盟的投资也有一定的风险和难度。下面根据国内企业在东盟投资的现状,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中国企业应如何提升在东盟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1.企业层面。(1)制造业。首先,在家电制造业,国内企业较少的研发投入和较低的国际化程度,削弱了自身在东盟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其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其二,发动价格优势,贴近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力;其三,海外扩张,提升国际化水平。其次,在汽车制造业,近年来,虽然国内企业发展速度迅猛,但是企业运营效率和国际化程度方面,与国际标杆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汽车制造业需要:一是加大广告宣传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利用价格优势,提升技术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四是加大电动车研发投入,开辟东盟电动车新市场。最后,在通讯设备制造业,国内企业的规模较小,在国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国际标杆企业存在差距。因此,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企业需要:一要研发生产本土化产品,实施精准营销战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二要培养企业创新能力,突破传统的模仿创新路径;三要积极发展企业与东盟国家的友好政治关系,有效缓解贸易壁垒。(2)采矿业。中国的采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及国际标杆企业,主要体现在较低的企业运营效率和国际化程度。因此,中国的采矿业企业需要:一方面,积极执行“走出去”战略,侧重技术提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加快管理制度创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3)服务业。中国服务业企业发展迅猛,对东盟国家投资激增,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国服务业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服务技术水平;在东盟市场上提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加强企业间合作,有效调用和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有效的境外发展战略,强化主营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
2.国家层面。(1)根据本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现实,制定相应的研发补贴等促进政策,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或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对外投资等手段向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企业积极“走出去”,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完善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对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研究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政策、法律和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政策及建议
本文针对主要三个投资行业,通过建立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对比同行业国际标杆企业,分析在东盟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第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国际标杆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较小,国际化程度低,研发力度不足等方面。但不同行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不一样的特征。
第二,有效提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加大研发力度,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本土化服务等方式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政府通过完善一系列激励政策,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来促进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聂名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与发展策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7,(4):45-50.
[2]周五七.“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J].改革,2015,(8):39-47.
[3]Qiaomin,Robert Scollay,Sholeh Maani.Effects in China and ASEAN of the ASEAN-China FTA:The FDI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6,(44):1-19.
[4]田泽,许东梅.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5):84-89.
[5]王曼怡,石嘉琳.新常态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J].国际贸易,2015,(5):44-46.
[6]谢琳灿.我国对东南亚投资的现状与风险防控[J].宏观经济管理,2016,(1):70-73.
[7]杨先明.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5-66.
[8]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5-45.
[9]高玉婷.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维度评价——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对比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9):116-126.
[10]赵昌文,等.中国企业国际化及全球竞争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3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