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8-06-22杨春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陕西省现代化素质

杨春丽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升级和城镇化的加速,农业现代化逐渐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可见,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是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机械化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很快。但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三大区域因地理地貌的差异,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研究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对加速陕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判断标准

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发展目标是在合理利用资源、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持续高效率的发展。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表明,农业现代化一般可划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发达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现状表明,目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一般可划分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和第二层次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提高而逐渐递进。

判断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方法,一般是参照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张冬平根据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及选择原则,选择7项主要评价标准,对世界银行成员国的143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计算,并将中高收入国家的指标数值作为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的标准。评价指标与标准(如表1所示)。

二、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

2015年,陕西省的农业增加值为1 673.2亿元,占陕西省生产总值的9.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 284.48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 073.52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71.73%。乡村人口1 74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 689元。可见,农业仍然是陕西省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根据2015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参照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计算出陕西省2015年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值,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标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及标准

续表

表2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与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标准对比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陕西省有效灌溉率为42.59%,高于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指标标准值,说明陕西省的农业水利化程度较高。陕西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高达800公斤,高出标准值3倍多。这说明,陕西省农业化学化程度非常高,但同时,化肥施用量越高,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越不利。从农业土地生产率来看,陕西省单位耕地面积谷物产量为4 385.56公斤,较高于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指标标准值,这是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过多的化肥施用量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表2也可以看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接近标准值,说明陕西省农业规模经营状况已基本达到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水平。而单位耕地占有拖拉机数量0.11台,这意味着平均每亩耕地占有拖拉机数量还不足2台,远低于标准值,说明陕西省农业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劳动力文盲率高于标准值,说明陕西省农业劳动力文盲人口较多,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陕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体来看,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处于第一层次农业现代化阶段。同时还面临着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不足、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问题。陕西省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既要克服当前发展不足的问题,又要解决发展不当的问题。要在现有的农业经济体制下,改变农业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规模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三、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机械化程度低。陕西省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发展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土地资源方面,2015年末,陕西省常用耕地面积为2 094.11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42.59%,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人口不断增长,土地逐渐减少,人口和土地资源矛盾突出。水资源方面,陕西省绝大多数人口和耕地分布在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40%以上,导致农业生产条件恶化。陕西省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由2006年的540公斤增加到2015年的800公斤,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既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影响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能力,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2.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能力薄弱,农业产业升级受阻。陕西省农业科技资源丰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陕西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体制的改变使得基层大部分农业科技人员流失,农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农技研究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不够。现有的农业科研机构从事农技推广范围有限,缺乏系统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有的资源要素分配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迫使农业产业升级严重受阻。

3.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具有较强科技能力的新型农民。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15岁及以上人口500 658人,其中15岁以上文盲人口24 389人,文盲人口占比为4.87%,而且文盲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越低,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意识越淡薄,能力越薄弱,农业发展水平就越低。因此可以说,劳动力素质是当前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1.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陕西省耕地资源比较缺乏,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条件差、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突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进土地整改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节约型生态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支撑,加快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陕西省应充分发挥优越的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单位的合作,通过开展项目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催生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完善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和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以高校转型为契机,提升农业人力资源素质。农业人力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促进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末,陕西普通高等学校91所,加上其他各类高等院校共计300余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科技支撑。陕西省应抓住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这一政策机遇,依托区域涉农教育机构,通过对口支援、定点扶持等活动,开展并加大农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多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1]张冬平.现代农业的层次递进性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3):272-275.

[2]周迪,程慧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及趋同演变[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5-35.

[3]金伟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6):679-684.

[4]焦晓云.新型城镇化与其他“三化”的关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1):35-37.

[5]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12,(10):9-21.

猜你喜欢

陕西省现代化素质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