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贸易潜力分析
2018-06-22谢丹,蒋涛
谢 丹,蒋 涛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徐州221000)
一、相关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机遇。200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双边贸易额为588.7亿美元,到2016年时,中国与其双边贸易额已增加至7 569.7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17.3%。“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更好地促进我国贸易行业的复苏。
蒋冠和霍强(2015)认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双边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创造更高效率。谭秀杰和周茂荣(2015)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结果虽然沿线各国之间的出口效率存在巨大差异,但总体上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效率较高。王金波(2017)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指数因子,实证分析了贸易潜力因素。Kang和Fratianni(2006)比较了177个国家1975—1999年的数据在引力模型的最小二乘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下的计量结果,发现两者大体相当,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更胜一筹。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潜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盟、中南半岛等单个经济体或对每个国家分别研究,很少有文章对“一带一路”五大经济走廊国家整体进行贸易潜力研究。基于此,本文将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贸易潜力。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为了避免传统引力模型的缺陷,即所估计出来的贸易潜力值为平均值而不是最优值,本文采取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随机前沿模型最初是由Meeusen和Broeck(1997)以及Aigner(1997)等人提出,此方法将传统的随机扰动项分为两个部分:随机误差项v和非负的技术无效率项u,v表示外界的随机冲击的影响,u指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造成的影响。由于贸易潜力的分析机理与生产函数一致,即贸易量可以看作是各贸易国之间地理位置、经济规模、人口等变量的函数,这与生产函数类似。因此,可以将随机前沿方法用于贸易潜力分析。考虑到时间因素的影响,本文采取时变模型。
基于上述理论模型,为测度中国对“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潜力,建立以下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方程为:
其中,被解释变量EXPijt表示在t时期i国向j国的出口量。解释为经典引力模型的变量,分别如下:PGDPit和POPit分别代表出口国与进口国人均GDP,反映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POPit和POPjt分别代表出口国与进口国人口总量,代表各国国内市场规模;DISij表示出口国与进口国的地理距离,反映两国间的运输成本;Zij表示其他因素,如边界是否接壤、官方语言是否相同等因素,本文将用似然比检验将这些因素纳入方程来测度贸易潜力是否合理。
在贸易潜力的基础上,可以引入贸易效率对其进行分析,方程为:
TEijt为贸易效率,可以通过贸易效率来衡量各国间的贸易潜力与发展水平。当uijt=0时,即TEijt=1,表示样本两国间贸易量达到最优值,即两国间贸易无摩擦。当uijt>0时,表明样本国间存在贸易非效率因素影响贸易量,此时TEijt∈(0,1),实际贸易水平小于贸易潜力。TEijt表数值越大说明贸易效率越高,贸易潜力就越小,贸易阻力也越小,反之亦然。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研究的五大经济走廊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出口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中国与进出口国人均GDP(PGDPit,PGDPjt)和进出口国人口总量(POPit,POPjt)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DISjt数据主要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用GOOGLE EARTH测量得到;边界、语言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三)时变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测度结果
本文使用Frontier4.1软件,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大经济走廊国家2004—2016年出口数据进行时变回归,衡量中国对六大经济走廊贸易发展水平和潜力。本文不引入语言这个变量,因为假设不能被拒绝,即语言未能更好的体现出对贸易的作用,因此排除。确定所用模型之后,对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模型通过检验,说明模型因素设置合理可以用来测量贸易潜力。
结果表明,中国人均GDP(PGDPit)未能通过检验,说明中国人均GDP的变化不会对出口产生显著影响。进口国人均GDP(PGDPjt)对出口呈正向影响,说明人口规模对贸易的影响依然存在,人口越多市场容量越大,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地理距离(DISjt)与中国的出口呈负相关关系,即距离对贸易起阻碍作用,距离越远越不利于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与进口国是否接壤(BORjt)与中国对“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的出口呈负相关关系,原因可能在于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交流的增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传统意义上的边界接壤带来的交流和交通便利不再发挥优势。
同时,对五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进行分析,将每个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效率取平均值,可以得到五大经济走廊的整体效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中国对“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的出口效率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五大经济走廊国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出口效率最低,贸易潜力最大,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出口效率最高,贸易潜力较低。由于地理位置与便利性等原因,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具有更多的政治、外贸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促使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具有更高的出口效率,而这些国家的贸易潜力也趋向于饱和。
为了分析出口贸易潜力的具体情况,本文列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各区域出口贸易的TE指标及潜力值(如下表所示)。
中国对五大经济走廊国家出口贸易潜力
从整体可以看出,各区域走廊经济国家的经济效率均有所增加。在整个样本期内,中国与巴基斯坦2004—2016年间的TE均值高达0.882,在“一带一路”沿线各经济走廊区域中排名首位,贸易潜力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中巴的历史友好关系及中巴两国的建交等促进了中巴双方的贸易合作。相比之下,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出口效率均值则要低得多,只有0.752,但却蕴藏着较高的贸易潜力。中俄蒙经济走廊区域的贸易出口效率均值的变动幅度最大,而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出口效率在样本期内变动最小,说明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与中蒙俄地区深化合作的程度要高于中亚—西亚地区,也进一步反映出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贸易合作还有很高的潜力。根据2016年我国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均有提升空间。其中,中国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出口潜力最高,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地区的出口潜力次之,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潜力居后,中巴经济走廊的贸易潜力最小。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家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出口潜力非常大,适合作为中国扩大出口贸易的重点突破口。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提升空间较小,为16.144%,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与该地区长久以来的良好合作,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南半岛以越南、柬埔寨为代表的欠发达国家已经在消费品的加工组装上对中国形成竞争威胁,在制造业方面也存在着相似度和竞争关系,出口优势弱化。中国产能过剩,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需求的增长无法与产能增长相匹配,削弱了出口水平,从而使贸易潜力降低。中巴经济走廊的贸易潜力提升空间最小,这也与中巴长期以来的友好合作相关,贸易阻力最小。
三、结语
中国与五大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适用于引力模型的基本框架,且进口国经济规模、距离、人口数量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其中,进口国人均GDP、出口国和进口国人口总量对贸易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属于促进贸易因素。中国是否与进口国接壤并不能对出口起到促进作用,如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都是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的内陆国家,基础交通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成为本文边界系数为负的重要原因。各个国家是否接壤与中国对各个国家的出口额并没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关系,如印度虽然不与中国接壤,而老挝与中国接壤,但中国对两国的贸易出口都在600万美元左右。因此从整体程度来看,不相邻国家对中国的进口额高于相邻国家对中国的进口额,从而使整体的是否相邻并不能够对中国的出口产生正向影响。
为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的贸易水平,中国应更关注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开发因人口红利而产生的潜在市场充分激发贸易潜力。同时,中国应该加强与孟中印缅和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这两个地区的空间提升33.9%和32.975%,具有很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