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
2018-06-21叶梦觉高鋆
叶梦觉 高鋆
摘 要:本文以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基于产业集中度(包括CR4和HHI两种测度指标)分析了目前的行业竞争状况。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上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得出了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迅速的原因。此外,还基于目前银联大手笔动作寻求市场份额的情况,对国内未来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的内部状况作出了预测,并给出了行业整体发展方向。
关键词: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集中度;发展趋势预测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金融快速发展,网上交易量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同步交换的市场需求,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应势而起。作为中介机构,第三方移动支付联结了用户、商户和银行,在信用增级、风险规避、交易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介绍
1.定义
第三方移动支付简单来说就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方的移动支付。交易双方通过移动终端(类似手机、平板电脑等)并借助移动通信技术,选择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作为交易中介,处理复杂的资金划拨和结算流程。
用我们熟悉的网购举个列子。第一步,打开淘宝选择好我们心仪的商品,准备下单;第二步,支付宝默认成为本次的第三方中介,将钱款先划到第三方账户;第三步,支付宝将通知卖家买家已付款,卖家应准备发货;第四步,卖家按订单发货;第五步,买家收货后进行验收,通知支付宝(确认收货);第六步,支付宝将账户上暂存的货款划入卖家账户。
2.支付流程
3.分类
三、产业集中度
1.用CR4计算第三方移动产业集中度
在比达咨询网站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中可以得到2015年和2016年全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分别为24.1万亿元和57.9万亿元,以及行业领先企业占的份额,选用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前4家企业2015年和2016年的交易规模来计算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2015年:CR4=96%
2016年:CR4=91%
对比两年的数值得到产业集中度略微下降,但根据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及实例,得到两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属于极高寡占型。
2.用HHI计算第三方移动产业集中度
由于市面上的物流企业数量很多,选取了2015年支付企业前9强和2016年支付企业前10强来计算HHI,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支付企业的集中度。
计算得到2015年和2016年HHI指数都是0.99,H指数十分接近1,说明产业内集中度很高,有点类似双寡头市场。
四、中美第三方移动支付现状对比及原因分析
第三方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移动支付发源于美国,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其独到之处得以后来居上。
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现状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分析了两方面的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把我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2000年-2006年,银行先发制人,布局移动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处于萌芽阶段。
阶段二:2007年-2012年,发展的焦点在手机银行和第三方移动支付。
阶段三:2013年-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蓬勃发展,势头驚人。
阶段四:2016年-至今,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Apple Pay等NFC手机终端也想染指支付领域。
2.美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现状
美国在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是先人一步的,不仅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组织,此外,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的交易量也是世界第一。美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起步较早,但过于完备的信用卡体系和使用信用卡的消费习惯使得移动支付难以铺开。除美国外,德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均十分缓慢。相较而言,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以及非洲的肯尼亚发展势头较好。
3.中国后来居上的原因
就去年的市场数据显示,美国移动支付的规模仅是中国的2%,其迅速发展原因归结如下:
(1)中国相对于美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市场规模庞大。移动支付的主力人群数量庞大,易于接受新事物。中国没有美国完备的信用卡体系和使用信用卡的消费习惯,且新型支付方式更为便捷,深受年轻主力的喜爱。
(2)更为宽松金融监管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监管机构,审核资质后批复牌照,对于后续交易,特别是线上交易,缺乏监管。平台上滞留的资金也可做短期投机用途,取得非法收益。
五、行业未来预测
1.“云闪付”能否改写市场格局
(1)银联旧事
从目前支付宝与微信分布市场的局面来看,唯一有希望与之一搏的竞争者,也只有各大行联合推出的“云闪付”了。
其实2005年银联便在内部成立了一个研发二维码支付的实验小组,可惜后来无疾而终。9年后的12月12日,支付宝正式杀入线下收单市场,让二维码支付逐渐成为移动支付主流, 并开启了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主导的移动支付新时代,这之后,银联才加快了移动支付创新的步伐。
2015年12月12日,银联联合2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发布“银联钱包”;2016年12月12日,12日,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加入扫码支付大战。2017年12月11日,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以云闪付品牌取代银联钱包成为移动支付入口。
有人将云闪付戏称为移动支付的“国家队”,而通过携银行业统一APP,银联可以改变市场格局吗?遗憾的是,答案并不那么明朗。
(2)市场数据分析
过去两年来,银联不可谓不拼,积极探索向移动端转型--从2015年推出云闪付移动支付新品牌,到2016年各类手机Pay先后登场,再到2017年银联二维码支付产品落地。尽管如此,距离银联改写市场格局仍为时过早。
根据最新的第三方数据,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上,今年前二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4.5%;微信支付(财付通)为39.8%,其余玩家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移动支付市场上,面对背靠腾讯、阿里巴巴的两大支付巨头,无论是银联,还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这几年都没有对二者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除此之外,在关注度上,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百度指数还是微信指数,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云闪付仅为前两者的一个零头。
(3)用户行为分析
最初2005年银联布局移动支付,获客成本很小,仅需新发一张芯片卡。但到2016年,看似简单的下载注册一个APP,获客成本竟猛增至上千元。2017年的双十二,银联开展了十分吸引人的五折补贴活动。在新闻报导中,“薅羊毛”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对于非刚需的APP,用户更多只是出于捡便宜的心态,活动结束后,还是用回原来的APP。
尽管由于时间限制,目前各大数据网站还没有公布2017年度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研报,但是相信“云闪付”这个应用的留存率并不是很高(留存率:某天/周/月的用户在安装该App的N天/周/月之后,该APP还“留存”的比例)。
(4)总结
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各自的开放平台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并已经形成了根基深厚的生态系统。在相比之下,打造开放平台的过程中,银联并不一定占据优势,还要受到自身的体制和机制的约束。目前来看,银联冲出封锁线的希望十分渺茫。问题的核心在于银联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真正驱动并整合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这个任务的完成度,将决定云闪付的命运。
2.行业发展方向
(1)监管趋严,市场发展逐步规范化
近年来,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不断加紧,第三方支付市场朝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趋严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难度,规模经济效应凸显,市场将淘汰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小企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移动支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金融资金安全,未来专门针对电子支付法律法规的出台会约束行业发展。
(2)传统金融机构切入移动支付市场,挑战市场格局
强势制度背景支撑的银联及传统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与实体商业结合切入移动支付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优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安全性保障为传统金融机构切入移动支付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传统制度背景支撑为国家控制金融行业中的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契机,银联或类似有优质制度资源的支付机构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有机会打破现有支付宝、财付通双寡头市场格局。
(3)全球化进程加速,境外金融安全或制约发展
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巨头布局国内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如日本、东南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境外旅游市场切入当地市场其他领域的全球化策略在吃透中国出境游客红利后,难以实现业务增长。外国产品占垄断或支配地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不利于国家稳健发展,支付机构“出海”战略不会推动业务质的改善。
(4)中小额消费场景待深挖,支付安全成重要竞争要素
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税务、医疗、公共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更加普遍,消费者无现金消费习惯逐步养成。中小額消费场景待挖掘,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可通过深挖应用场景实现差异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提高,支付安全性也成为竞争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