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2018-06-21周强李慧罗来才张春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腮腺切口区域

周强 李慧 罗来才 张春花

腮腺肿瘤位于外耳道下方, 由于腮腺组织所含的脂肪较为丰富, 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对比, 腮腺区可发生多种肿瘤, 腮腺肿瘤在颌面部的发病率较高。据调查研究显示, 腮腺肿瘤中的良性肿瘤约占2/3, 80%的腮腺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 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以30~50岁的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1,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本研究以126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区域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62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的64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39.25±5.56)岁;腺淋巴瘤45例, 多形性腺瘤16例,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肿瘤直径1.25~2.85 cm, 平均肿瘤直径(1.96±0.78)cm。观察组中男35例, 女29例;年龄23~59岁, 平均年龄(39.78±5.85)岁;腺淋巴瘤46例, 多形性腺瘤17例,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肿瘤直径1.45~2.90 cm, 平均肿瘤直径(2.15±0.77)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4]:①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均经穿刺细胞学检查, 且经手术病理结果, 确诊为良性肿瘤;②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③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手术前由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腮腺区CT扫描, 确定肿物的大小、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情况。全身麻醉(全麻), 做S形手术切口, 沿耳屏前做纵行手术切口, 绕过耳垂, 向下方延伸到下颌角的下缘2 cm处位置后, 转向前方, 根据肿物的大小, 适当将手术切口延伸。分别切开皮肤组织和皮下肌肉层, 直到腮腺咬肌筋膜的浅面组织, 将组织瓣掀起, 将面部神经的主干充分显露出来, 再对面部神经主干和分支进行逐步分离, 切开腮腺浅叶后, 不保留腮腺导管。

1.2.2 观察组 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在S型手术切口基础上, 根据术前确定的肿瘤具体位置,分别在耳前、耳后、下颌角后下区域做手术切口, 切口长度以能够显露出肿瘤边界外0.5~1.0 cm为适宜。依次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 从外围主干方向, 采用钝锐性分离相结合,将正常腮腺浅叶组织的肿瘤和部分腺体完全切除, 保留肿瘤周围0.5~1.0 cm的正常腮腺组织。将腺体断面缝合, 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使用可吸收线将腮腺咬肌筋膜、颈括约肌和皮下组织进行缝合, 再放置负压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包括暂时性面瘫、面部凹陷畸形、耳颞神经综合征。③经3个月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切口大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大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大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切口大小(cm)观察组 64 87.48±12.26a 9.22±2.38a对照组 62 115.35±14.65 15.26±2.74 t 11.5949 13.2226 P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2.3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 复发1例, 复发率为1.56%;对照组中, 复发2例, 复发率为3.23%,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腮腺良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 临床上主要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治疗边界不清、直径较大的腮腺肿瘤, 但对于直径小、边界清晰的腮腺肿瘤, 传统术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7]。

本研究显示, 腮腺区域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相符[8,9], 体现了腮腺区域切除术的治疗优势。腮腺区域切除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对肿瘤区域的1~2个面部神经分支进行解剖, 需要切除的组织相对较少, 可避免造成面部神经损伤,降低面部畸形的发生率, 残余的腮腺功能不会受到影响[10]。并且, 腮腺区域切除术的切口小, 术后瘢痕小, 美容效果佳,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 在腮腺区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上, 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 腮腺区域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小, 且手术安全性高, 复发率低,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陈卫贤, 蒋斌, 顾云飞, 等.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46例效果分析.山东医药, 2015, 55(10):77-78.

[2] 林勇, 常显亭, 赵献银.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4(4):51-53.

[3] 韩永洁, 葛自力.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医学综述, 2014, 20(2):340-342.

[4] 熊艺辉, 李运安, 余和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系统评价.口腔医学, 2014, 34(7):505-511.

[5] 郭杰峰, 赵晓明, 张思毅, 等.功能性手术在治疗腮腺尾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4, 20(4):334-337.

[6] 许志鹏, 渠乐, 张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86例改良切除术式与传统手术效果观察.陕西医学杂志, 2015, 44(5):593-595.

[7] 张敏.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循证医学分析.河北医科大学, 2017.

[8] 卢海彬, 马雯男, 于慧, 等.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12):901-905.

[9] 邝晓岚.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10):1722-1724.

[10] 阳细元, 刘新智, 刘洪伟, 等.腮腺浅叶不同区域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的探讨.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5):19-21.

猜你喜欢

腮腺切口区域
分割区域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区域发展篇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