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阿司匹灵联合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8-06-21王光艳文贵娟程晓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下肢治疗仪剖宫产

王光艳 文贵娟 程晓娥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因素与个体生理、术后创伤、卧床制动等产科高危因素有关,导致剖宫产术后产妇痛苦、疗效收益不理想, 若术后干预不当或不及时, 可能进一步引起血栓脱落, 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合并症, 最终致死[1,2]。既往有研究之处, 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滞缓等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 临床治疗以此展开干预方案[3], 以此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妇产科接收21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和研究组, 每组70例。A组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31.32±4.54)岁;初产妇52例, 经产妇18例。B组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30.97±4.62)岁;初产妇54例, 经产妇16例。研究组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31.03±4.48)岁;初产妇55例, 经产妇15例。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行基础预防措施:①体位干预:于剖宫产后6 h, 协助指导产妇取半卧位, 以2 h为单位, 定时翻身, 对于病情危重者, 则予以2 h调整体位1次, 避免单侧受压影响血液正常循环[4];②下肢干预:手术后协助指导产妇循序渐进作下肢锻炼, 如伸展裸关节、收缩四肢运动、紧绷肌肉、自跟腱下方向上对腓长肌与比目肌训练等, 每日酌情调整运动强度[5];③饮食干预: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 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等为主, 禁止、减少洋葱、大蒜、黑木耳等食物摄取, 维持血液正常循环。在上述基础上, A组于术后24 h予以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100.0 mg口服治疗, 1次/d, 以5 d为1个疗程;B组行双下肢空气驱动(WBH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性干预, 1次/d, 持续30 min/次, 以5 d为1个疗程;研究组行拜阿司匹灵联合气压治疗, 即给予拜阿司匹灵75.0 mg口服, 1次/d, 连续治疗3 d, 手术当日介入双下肢空气驱动预防,1次/d, 持续30 min/次, 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产妇血栓形成情况、术后疼痛度、切口愈合时间及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对治疗后7 d三组产妇左下肢、右下肢、左胫后静脉等部位血栓形成情况予以统计, 并以计算总发生率;采用VAS评分[6]对三组产妇术后7 d疼痛度予以评分, 量表总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统计三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 了解不同治疗方法对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在手术后7 d, 对三组产妇静息CI予以评估, 由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完成, 以此评估产妇心功能损伤情况, 并同时对产妇双下肢肿胀指数予以检测, 了解其静脉血栓形成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研究组血栓总形成率为2.86%, 显著低于A组的14.29%、B组的1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6.869, P<0.05);A组血栓总形成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 P>0.05)。见表1。

2.2 三组产妇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A组与研究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3.20, P<0.05);三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三组产妇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比较 研究组术后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均优于A、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三组产妇血栓形成情况比较[n(%)]

表2 三组产妇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表2 三组产妇术后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VAS评分(分) 切口愈合时间(d)A组 70 2.08±1.31a 6.35±2.71 B组 70 2.74±1.37 6.42±3.03研究组 70 2.05±1.17a 6.17±3.00

表3 三组产妇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比较

表3 三组产妇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比较

注:与研究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静息CI 双下肢肿胀指数(%)A组 70 3.31±1.35a 6.17±2.79a B组 70 3.19±1.40a 6.08±3.00a研究组 70 2.23±1.31 3.12±2.20

3 讨论

妊娠期产妇胎盘可产生大量雌激素, 为肝脏输出多种凝血因子, 同时产妇机体纤维蛋白原的增加, 也是形成血液高凝状态的关键。拜阿司匹灵属酸性非甾体药物, 具有突出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作用, 从而对血小板的聚集予以抑制, 其作用机理主要依据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同时因血小板内的酶无法再合成, 因此其抑制效果尤为典型。另外本药还具有镇痛、消炎、解热功效, 正常仅需口服0.3~1.0 g便可达到缓解疼痛与低热作用, 同时可降低体温、解除关节肌肉疼痛[7-9]。这可能就是A组、研究组分别与B组相比, 疼痛度明显更低的原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被称之为循环压力治疗仪、压力抗栓泵、四肢循环仪等, 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顺序反复充放气, 形成有效的肢体与组织循环压力, 进而对肢体远端至近端行均匀有序的挤压, 进一步促进血液与淋巴的正常流动,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 肢体组织液经加速回流后, 不仅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肢体水肿,同时可间接、直接治疗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疾病。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 研究组血栓总形成率为2.86%, 显著低于A组的14.29%、B组的1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6.869, P<0.05)研究组术后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均优于A、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拜阿司匹灵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方案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确有显著效果。这于赵冲等[10]的研究报道呈一致性。另外三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可能与基础预防措施的加入有助于切口的愈合, 因此三组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 拜阿司匹灵联合气压用于剖宫产产妇中, 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降低术后疼痛度, 减少静息CI、双下肢肿胀指数,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 黄大勇, 涂志琼.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24):197-199.

[2] 刘华, 朱明华, 张换春, 等.不同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分析.河北医药, 2016(5):747-748.

[3] 苏秋英.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探讨.医药, 2016(4):202.

[4] 林丽霞, 叶桂香, 郑婉文, 等.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中国医学工程, 2016(10):36-38.

[5] 黄静谊, 房萍, 任贵娟.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心理医生, 2017, 23(30):127-128.

[6] 夏三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研究.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4):449-450.

[7] 孙冬冬.预见性运动护理对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16):17-18.

[8] 周宇凤, 杨丽霞, 罗茵.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3):176-177.

[9] 周文增.脉冲式气压治疗仪对产妇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12):98, 103.

[10] 赵冲, 费英俊.气压治疗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肌力恢复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20):95-98.

猜你喜欢

双下肢治疗仪剖宫产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