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8-06-21吴云天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单排颅骨下腔

吴云天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多与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脑损伤以及颅骨损伤,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其脑损伤的程度与其处理效果对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1]。但由于脑损伤致病因素较多,病情较为复杂,常规检查无法及时判断损伤性质及部位,不仅影响后续治疗,一旦病情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单排螺旋CT检查能够明确颅骨骨折,并可有效反映脑水肿、脑挫裂伤以及颅内血肿等,是既往临床诊断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2]。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排螺旋CT检查在颅脑损伤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88例,均在就诊后24 h以内先后予以多排螺旋CT检查以及单排螺旋CT检查。其中,男性56例,女性32例;年龄18~69岁,平均(48.37±10.2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范围1~28 h,平均(14.68±2.63)h;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39例,打击伤25例,坠落伤24例;经手术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包括颅骨损伤13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挫裂伤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内血肿15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以及烦躁不安等,并经手术以及影像学检查联合确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损伤患者;肿瘤患者;昏迷状态患者;需紧急抢救的患者。

1.2 方法 仪器:单排螺旋CT使用的是Toshi-ba Xvision/GX单螺旋CT检查仪,多螺旋CT使用的是GE LS16排螺旋CT检查仪。检查方法:嘱患者检查前摘除首饰等物品,取平卧位;常规选择扫描参数,包括采集层厚1 mm,重建层厚1 mm,螺距5.5,重建间隔0.5 mm;颅脑扫描范围约为130 mm;先进行常规CT平扫,随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特定的平面实施动态增强,非离子造影剂总剂量为50 mL,注射速度为8 mL/s,连续扫描40 s,每层1 s。颅脑检查结束后应用软组织重建函数重建图像。

1.3 观察指标 记录88例患者经手术和影像学联合检查结果及CT扫描表现;分析并比较多排螺旋CT、单排螺旋CT诊断结果及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8例患者经手术和影像学联合检查结果及CT扫描表现 颅骨骨折6例,其CT扫描可见线状透亮带,有线状骨折或凹陷性骨折的存在;硬膜外血肿8例,CT扫描可见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呈局限性“梭形”或者“双凸透镜形”;硬膜下血肿11例,CT扫描可见“新月”或者“半月”形异常密度影;脑挫裂伤19例,CT扫描可见低密度水肿区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CT扫描可见脑沟、脑池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密度影;脑内血肿6例,CT扫描可见脑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者不规则性均匀高密度影;硬膜下积液9例,CT扫描可见单双侧颅骨内板下存在月牙状低密度影。

2.2 两组诊断结果及诊断符合率分析 单排螺旋CT诊断中出现6例假阳性,其中4例患者因颅缝血管沟被误诊为颅骨骨折,2例患者因颅底阴影误诊为颅内出血;出现5例假阴性,为硬膜下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多排螺旋CT诊断中出现假阳性2例,均因颅底阴影误诊为出血;出现1例假阴性,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χ2=55.8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及诊断符合率分析[n(%)]

3 讨论

颅脑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受到外界暴力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的开放性以及闭合性颅脑损伤,多由机械创伤以及交通事故等意外导致,随着近年来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3-4]。由于颅脑损伤发生于头部,其对患者的危害较大,易引发更加严重的脑部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5-6]。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较快,若未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对患者生存率及其长期生存治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病情确定以及后续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螺旋CT检查因其诊断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现已成为临床首选早期诊断方法。但单排螺旋CT扫描速度较慢,难以扫描全颅,若患者无法配合,其扫描出来的图像运动伪影严重,造成颅内出血及颅骨骨折的漏诊与误诊;且在图像分辨力不高的情况下扫描颅脑,其层厚大,容积效应大,空间分辨率低,无法清晰显示颅部细微结构,使正常结构在影像上重叠造成病变假象,对颅内出血量较少的患者或者病灶较为轻微的患者而言,检测难度较大;同时颅底的亨氏暗区伪影也给颅底病变诊断造成较大阻碍[7-9]。与单排螺旋CT比较,多排螺旋CT使用多排探测器及锥形X线束,大幅度提升了CT扫描速度,能够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完成更大范围扫描,最大程度地减轻运动伪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完美图像,进而提高病灶发现率及诊断准确率[10]。此外,多排螺旋CT还具有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分辨率高等优点,有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变类型、程度、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排螺旋CT诊断中出现6例假阳性,其中4例患者因颅缝血管沟被误诊为颅骨骨折,2例患者因颅底阴影误诊为颅内出血;出现5例假阴性,为硬膜下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多排螺旋CT诊断中出现假阳性2例,均因颅底阴影误诊为出血;出现1例假阴性,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χ2=55.8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与单排螺旋CT相比,多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为影像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图像信息,克服了单排螺旋CT扫描速度慢以及运动伪影严重等缺点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可有效排除颅骨血管沟以及颅缝造成的颅骨骨折假象,明确诊断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大减少了颅脑外伤的误诊及漏诊,临床应用价值高。

[1]韦利娥,罗瑛译.急性颅脑损伤中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682-4683.

[2]许乃滔.颅脑外伤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28-529.

[3]陈明江,姜建彪.40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123.

[4]江爱军.螺旋CT探查在颅脑外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7,7(5):117-120.

[5]柳少光,杨小秦,张冬志,等.超薄多层螺旋CT与脑灌注成像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1):25-28.

[6]陈永洲,张卓敏,方锡鑫.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应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3481-3482.

[7]苏爱芹,曹琪,王忠明,等.多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2):1134-1135.

[8]程大保.16排螺旋CT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3):609-611.

[9]施建芬,黄德华.多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3(11):81.

[10]朱文武.CT诊断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0):123.

[11]李生疆.CT探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21.

猜你喜欢

单排颅骨下腔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轮转冰”背景下山东省单排轮滑球运动发展的构想
世界男子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八强技术特色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涉及车辆装载图示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