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20孟凡芹
孟凡芹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比传授给学生知识重要得多。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五环节”教学模式。“五环节”即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师生备课,精心准备;学生讲课,成果展示;质疑解疑,深入探究;学生评价,查缺补漏。
[关键词] “五环节”;质疑解疑;探究;创新;高效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和创新,总结出小组协作“五环节”教学模式, 即“学生分组——师生备课——学生讲课——质疑解疑——学生评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学生分组,明确分工
首先,根据班情和学情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7人,分别由优秀生、中等生和潜能生组成,每组设有组长,这样分组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互帮互学,以强带弱。其次,由组长全权负责,做好小组成员的细致分工,为开展合作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师生备课,精心准备
一是教师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上要狠下功夫。1.依据《课标》精心备课。认真研读《课标》,吃透《课标》精神;立足教材,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做到教学内容丰厚充实;分析學情,按照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求课堂教学完美、高效。例如,复分解反应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和离子共存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在学习之前,我就让组长和组员先写化学方程式,然后自己通过对比发现规律。如NaOH和盐酸反应都有H2O生成,生成H2O的离子是H+、OH-,于是得出H+和OH-不能在溶液中共存;盐酸和AgNO3反应有沉淀生成,硫酸和BaCl2反应也有沉淀生成,也就是能生成沉淀的离子在溶液中也不能共存。又如,Ag+和Cl-、Ba2+和SO42-、Ca2+和CO32-、CO32-盐和酸反应有气体生成,铵盐和碱反应也有气体生成,由此,可以推导出H+和HCO-、NH4+和OH-、H+和CO32-也不共存。可以得知,只要酸碱盐之间反应生成物有H2O、气体、沉淀的离子,它们都是不共存的。因为课前有了这样的预习准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课堂教学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景、问题、探究点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的确立以学生的学法为基础,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空间。例如,在讲解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时,复分解反应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状出发,精心确立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走近生活,这就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3.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我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而且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并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解决有关干燥剂的问题时,我设计出问题的讨论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而我仅以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思考。如浓硫酸能干燥NH3,这是一个值得探究和讨论的问题:NH3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浓HSO4呈酸性,氨气是碱性气体,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浓HSO4干燥NH3 ,不仅得不到NH3 ,而且发生了反应。一系列的探究点设计完之后,我让学生讨论:NaOH能干燥CO2吗?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施集体备课,做到取长补短。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在备课中也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个人备课后,我经常与同组的教师一起备课,找出不足之处,通过学习同行教师们的成功经验来完善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是学生备课。学生备课也是我上好每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上课之前,我会把学习任务布置给组长,让组长与组员进行沟通,合理分配任务。组员领到任务后都积极准备,通过上网查询、相互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准备好学习的有关资料。通过备课这一环节,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学生讲课,成果展示
在学生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扮演的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沟通点拨的作用,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提出问题,并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而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角色却是展示者、探究者、评价者,是课堂的主角。通过组内协作、环节设计、语言表达,学生都能体会到“从学会到讲出来”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自我提升过程。例如,学习酸和碱一章时,我先要求组内成员对所学内容做好充分预习,整理出学习提纲,制成课件,然后由我认定内容的合理性,并让组员A展示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等基础知识,找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相关练习并给予纠正,让组员B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常见酸和碱的用途,让组员C和组员D分别展示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主要采取听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完成,让组员E总结酸碱中和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由组长补充,教师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又高效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质疑解疑,深入探究
质疑解疑教学环节,是师生进行深入探究并解决疑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讲课时,遇到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讲课学生可能也解答不了,这就需要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先进行组内救助,共同探究,如果也解决不了,就需要向组外求助,在全班同学中共同讨论解决。例如,在教学盐酸一节时,盐酸、硫酸、硝酸溶液显酸性,NaOH、Ca(OH)2溶液显碱性,于是就有学生提出显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显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这是一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拓展的好机会,我带领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经过一轮接一轮的激烈讨论,学生得出结论:酸性溶液包括酸溶液也包括一些盐溶液,碱性溶液包括碱溶液还包括一些盐溶液。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质疑解疑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每每弄清楚一个问题,往往高兴得手舞足蹈,很有成就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在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相互帮助。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当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弄懂一个疑问时,教师都要给予适当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每个学生讲完课,我都带领同学们为其热烈鼓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件乐事,学习并快乐着。
五、学生评价,查缺补漏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学生评价机制。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评是让学生相互评价每个人的备课情况、讲课情况、小组配合情况等,然后由组长汇总,对每一个组员的表现做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这样学生既能相互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互相提高,又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的道理。
总之,作为教师不要总以为学生什么都不会,不敢放手,不信任他们,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越俎代庖,这样不仅教师累,学生也不买账。为师者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要学会放手,只有放手,我们的学生也才会变得更自信、更自立、更优秀!
参考文献:
[1]郑新蓉.现代教育教学应体现的教育价值观[J].学科教育,1999,(1).
[2]李志辉.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2,(6).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