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房空气层流技术对ICU气阴两虚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的影响

2018-06-19姚志纯张芸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层流阳性菌气阴

姚志纯,张芸燕,张 谦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2.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215009)

ICU内常常收治危重患者,对其病区内的空气环境洁净程度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空气在ICU病房改善病房内空气环境洁净度的同时,亦会对ICU病房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院于2011年01月进行了一次搬迁,并且新建立的ICU病区依照相关指南引进使用了空气层流技术[1]。根据临床经验及近年来的病原菌检查结果,作者发现新的ICU内病原分布情况可能较前有所改变。本研究结合中医理论,探讨对于气阴两虚证型患者,使用空气层流技术病房相较原ICU病房病原菌分布情况的差异。本研究在保证ICU建设布局及医护人员相关日常工作不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对本院ICU使用空气层流技术前后各2年内气阴两虚型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阳性结果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空气层流技术对ICU内该证型患者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ICU内的气阴两虚型患者较为多见,也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患者群,本研究对该证型患者转入后常规行细菌培养,作为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的样本来源,取自投入使用病房空气层流技术前后各2年间(即2009-2012年)ICU内气阴两虚型患者在ICU住院期间首次送检的各种来源的样本。同一人次患者的首次样本培养结果中,阴性结果与阳性结果分别分组记录,其中2009-2010年所得样本作为使用前组(对照组),2011-2012年所得样本作为使用后组(实验组)。检出多种不同类菌株的样本则只计菌量计数最多一株。

1.2 调查方法

查阅病案资料,收集目标时间段内ICU住院患者,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借鉴其他研究者的经验[2],进行系统的辨证分型,分类筛选出气阴两虚型重症患者,并收集其于ICU住院期间内首次送检的样本培养结果,统计阴性结果,筛选阳性结果并分别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投入使用病房空气层流技术前2年与后2年的病原菌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前后组内差异性比较、样本来源差异性比较等,使用SPPS 22.0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标本类别与构成比

2009-2012年各年内送检的共669株标本,主要取自于气阴两虚型患者的痰、血、尿、胸腹水等。对比使用病房空气层流技术前后标本构成差异性不大。标本类别与构成比见表1。

表1 2009-2012年ICU气阴两虚型患者送检标本类别与构成比

2.2 阳性样本数量及病原菌的检出率

2009-2012年气阴两虚型患者共送检样本669株,其中检出阳性结果199株。各年的检出率分别为30.986%、29.851%、29.189%和29.327%,总检出率为29.746%,平均检出率为29.838%。结合临床该证型患者情况,作者认为该检出率与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见表2。

2.3 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前后对比

以送检样本总数作为样本整体(占比=数量/各年送检样本总数),分类统计阳性结果株数,得到以下结果: ① 分别对比使用前组和使用后组各自组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得出使用层流技术前后,病房内的病原菌分布都基本趋于稳定的状态。② 对比使用层流技术前后2组,各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较为显著的改变。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下降; 真菌占比上升; 革兰阳性菌占比也略有下降。③ 对比前后2组均值,可见送检阴性率有略微上升趋势,以此推测使用层流技术后的感染发生率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2009-2012年ICU气阴两虚型患者标本阳性结果检出率

表3 2009-2012年ICU气阴两虚型患者感染类别情况

2.4 阳性样本中各病原菌分布情况

以检出阳性结果株数作为整体(构成比=数量/各年检出阳性株数),分析引起感染的各类病原菌的分布比例可知: 使用前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占前组感染总数的59.524%,革兰阳性菌感染占17.857%,真菌感染占22.619%; 使用后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占前组感染总数的53.913%,革兰阳性菌感染占17.391%,真菌感染占28.696%。对比前后2组,同样得出革兰阴性菌占比下降; 革兰阳性菌占比略有下降; 真菌占比上升的结果。见表4。

表4 2009-2012年ICU气阴两虚型感染患者病原菌各类别分布情况

2.5 病原菌分布细况分析

以检出阳性结果株数作为整体(构成比=数量/各年检出阳性株数)分析可见,使用前组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3位及其比例分别为: 铜绿假单胞菌占17.857%,大肠埃希氏菌占14.286%及白色念珠菌占13.095%; 使用后组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3位及其比例分别为: 白色念珠菌占18.261%,肺炎克雷伯菌占14.782%及鲍曼不动杆菌占11.304%。统计分析使用层流技术前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 讨 论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综合本院ICU气阴两虚型患者引起感染发生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使用层流技术前,革兰阴性菌感染占前组样本总数的17.911%,革兰阳性菌感染占5.224%,真菌感染占6.716%。使用层流技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占后组样本总数的15.776%,革兰阳性菌感染占5.089%,真菌感染占8.397%。对比所得数据,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易文华[3]、袁本清[4]等所报导的部分相符。

根据统计结果,ICU使用层流技术后,气阴两虚型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所下降,革兰阳性菌感染也有略微下降,真菌感染则相对呈上升趋势。由此结果可以进行如下分析,从细菌类病原菌的变化可以得知,空气层流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细菌在ICU的定植与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层流技术对病区的空气环境具有更优越的洁净能力,也是更新改造ICU时值得运用的一项技术。

在对使用层流技术后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气阴两虚型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4.782%、鲍曼不动杆菌11.304%及铜绿假单胞菌8.695%,该结果与石秦东等[5]报导的结果有所不同。革兰阳性菌中占前2位的分别为金黄葡萄球菌9.565%及溶血葡萄球菌2.609%,该结果与使用层流技术前无显著性差异,也与高源根等[6]报道的大致相符。综合前后4年的数据分析,革兰菌有所下降,真菌有所上升,其中白色念珠菌占比逐年升高,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占比在使用层流技术后也相对上升,该结果与陈宏斌等[7]报道的较为接近。

表5 2009-2012年ICU气阴两虚型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具体的病原菌构成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所占比例较前下降,考虑层流环境对其增殖存在抑制。肺炎克雷伯菌、饱满不动杆菌所占比例较前上升,考虑层流环境对其增殖可能不存在抑制作用。革兰阳性菌属各病原菌所占比例则基本不变,则考虑层流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不显著。而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则推测层流环境对真菌的生存及增殖可能不存在影响,而真菌感染的发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尚有待从多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医务人员对危重疾病的处理选择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由于ICU中多为危重患者,且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插管机械通气、各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等,以祖国医学理论而言,当属气阴两虚证型,此类重症患者更是院内感染的高风险因素[8]。对此,就要求对ICU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层流系统能改善空气环境洁净度,但并不能抑制所有病原菌的增殖。这就要求有必要对空气层流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更好地控制空气环境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07): 387-388.

[2] 李海华等.ICU重症感染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分析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J].新中医,2013,45(3): 41-43.

[3] 易文华.综合性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 686-688.

[4] 袁本清,刘东华.ICU与非ICU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9): 4726-4728.

[5] 石秦东,王雪.ICU层流病房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2): 392-394.

[6] 高源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2例病原菌及其防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5): 41-42.

[7] 陈宏斌,赵春江.2007-2013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 1-7,15.

[8] 王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 100-111,121.

猜你喜欢

层流阳性菌气阴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掺氢对二甲醚层流燃烧特性的影响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层流切应力诱导microRNA-101下调EZH2抑制血管新生
替考拉宁与盐酸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临界层流翼型优化设计策略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