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纵览
2018-06-19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刘社利用金融手段化解产业风险
猪肉价格下跌需要重视,但是没必要太过恐慌,这是生猪行业调整的必经阶段。过去行业的小散乱比较多,行业管理不规范,通过规模化企业引领、产业结构优化,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养殖户的损失,未来可进一步通过农业保险来解决,以此来避免市场大范围、大幅度波动。
吉林省农产品价格专家 梁琦加强事前主动服务
可通过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健全大数据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符合国情农情的监测预警体系等来加强事前主动服务。目前,盲目跟风现象普遍存在,应加强信息服务,破解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猪贱伤农”。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这一轮的生猪周期主要是由资本和规模带来的过剩产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猪价的长期居高不下。二是投资者错估了形势,认为规模可以改变周期。事实上,循环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淘汰“猪周期”也是不可能的。目前,有必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当猪养殖盲目跟风时,有必要限制它。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现代生猪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殷宗俊加快形成全产业链的步伐
随着我国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加速转变,养殖量快速增长,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2016年、2017年的持续盈利后,2017年规模企业生猪出栏量激增。但通过此次跌价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生猪产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而不强”,中小企业、养殖户较多,同时产业链特征不明显,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因此,加速行业洗牌,形成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加快产业链的形成,才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保持市场稳定。
天津农科院畜牧研究员 李千军重视品牌化建设
破解“猪周期”怪圈,生猪饲养特别要注重品牌化,需要发展饲养、屠宰、销售、熟食一条龙产业链条,让优质猪肉直接供应终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如果只卖生猪,让别人屠宰加工,就根本实现不了品牌化。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帮助生猪企业搞好产业链条的延伸,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品牌化宣传推广。毋庸讳言,市场上的品牌猪肉价格远高于普通猪肉,原因就是饲养成本高,饲养周期长、饲养环境优良,这需要在终端市场加强宣传,增加顾客的理解和信任度。与此同时,要适当扩大饲养规模,降低饲养成本,逐步降低终端市场品牌猪肉售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 王树峰适度发展集中化养殖
对于城市而言,“猪周期”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猪肉价格波动,人们最为关注的也就是猪肉价格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每一种经济现象都有其固化和非固化的成因,“猪周期”也是如此。由于广大养殖户获得信息一般靠“听”和“问”,其养殖活动很难跟得上市场变化,生产思想观念也不能适应市场规律需求。于是,造成多数养猪农户盲目养殖或“清仓”。
我们可以科学处理“猪周期”。首先,可以借助国家“两牛一猪”政策,本着供给侧结构改革思想,出台稳定种猪养殖和能繁母猪养育的补贴政策,大力推动生猪规模化养殖,确保生猪养殖这个基本生产环节也是猪肉市场供应环节的稳定;其次,可以加强对饲料市场的管理和治理,鼓励养殖户自种自产猪饲料,减少饲料市场价格对养殖成本的不良影响;最后,政府可以建立猪肉贮备制度,在猪肉价格即将进入低迷时期扩大政府采购储备,待猪肉价格上涨时,将储备猪肉投放市场,以平抑肉价。
科学养殖、规模养殖才能应对“猪周期”。“猪周期”来临,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小养猪户,他们无论是资金还是经验都有限,很难对猪市场有前瞻性判断,基本只能“靠天吃饭”。而规模化猪场都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评估预判猪价的走势,通过各种手段对冲风险,所以,适度集中化养殖是养猪行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有效路径。
吉林红嘴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昶布局全产业链
生猪产业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半”产业链特征明显,养殖、屠宰、冷链物流、深加工等环节仍然割裂。虽然很多大型企业正努力构建全产业链,但仍需较长的过程。目前运输仍以活体运输为主,冷链物流并不普及,正说明国内生猪产业链还远未形成。不过,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开始通过提升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市场风险,沿着“饲料原料—饲料—养殖—肉品—熟品”路径布局全产业链。
新闻链接
农业农村部将着力加强信息监测和形势解读
在未来,农业农村部将着力加强信息监测和形势解读,指导养猪场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平衡,稳定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强化跟踪监测,加强信息引导。继续加强市场价格、生猪生产结构、成本效益、屠宰调运、饲料产销等跟踪监测。加快推进生猪大数据建设,加强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直采直报、信息服务直达。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调整生产,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要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继续做好生猪屠宰环节监测和信息发布,加大屠宰行业监管力度,指导企业加强自律,维护屠宰行业正常运行秩序。组织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促进养猪业节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