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分析

2018-06-18刘靓瑶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分析探讨小学美术

摘 要:小学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以外,美术教育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美术课程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创造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充分展现个性,同时又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学艺术。新时代的小学教育使美术教育体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学校方面一定要加强教育投入,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与此同时,美术教师更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美术,使学生们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化培养;分析探讨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不仅要设定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更要促进小学生的情商教育,而美术课具备的教育能力,所以美术课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关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美术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状态下,小学美术教育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把旧模式与旧思想摒弃掉,注重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以,美术教育应在小学教育范围内贯彻始终,才能使个性化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性培养概述

个性培养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用的培养方式。个性培养从学生自身出发,通过挖掘小学生的主观意识、思维能力、爱好特长、性格特征等,开发出他们的潜在能力,并使其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去发展成长。而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个性能力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会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却经常被旧模式的教育方式所限制,而个性化培养通过设置适合小学生发展的优质环境,从而促进小学生发挥出他们的想象能力。尤其是美术教育过程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讲绘画才能是一种天赋,具有这种天赋的孩子想象力也同样非常丰富,而个性化美术教学的方法是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因为天生想象能力若不被引导至可用性阶段,对于想象能力的发挥与延续也毫无意义可言,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使小学生们一步步走进学校和老师为他们创造的美术王国。

(二)小学生的价值体现有赖于个性化培养方式的深入开展。

个性化培养,它在乎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小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与尊重,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展示,孩子们觉得非常有乐趣,在主动参与并创造的前提下,寻找到个性化的自我价值。一旦孩子们建立初级阶段的价值观,就会对自身产生强烈的认知感,也就是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是伴随着能力释放而来的,孩子们一旦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便会长久的保持乐观心态与积极主动的处事方式,而自信心对于美术学习来说更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因为自我鼓励是美术学习的载体,只有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才能不断发现美、创造美,不然只会对美学的发掘浅尝辄止。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小学生的优势特点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给他们实施个性培养课程。

二、个性化培养的实施

(一)让学习环境更加自由、平等。

美术课堂要力求营造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老师放下威严,与孩子们交朋友,这样会使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课堂上,老师应该经常采用一些趣味十足的话题内容作为课程开始之间的热场,语言要尽量做到诙谐幽默,吸引力强,这样才能吸引到小学们跟你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氛围才更有利用价值。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常用语言以及教学方法要契合儿童时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在孩子们没有配合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时,要多多给予他们关心与宽容,把“训斥”换成“谆谆教导”,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微笑,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而小学生们在做作业时,老师要允许小组讨论的形式存在,即几个人为一组,自由讨论,让他们不拘泥于讨论形式,而内容的选择要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安全。当学生们完成作业时,要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有些孩子一定信心不足,生怕自己的创作引来别人的笑话,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眼神与动作,不放弃每一个人,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们学习氛围轻松有趣,时刻都能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让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得以有效建立,从而为孩子打造充分的个性化发展空间,让他们从心里往外喜爱美术课堂。

(二)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期望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想象空间与个性化空间,小学美术教学应被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美术教学首先要遵循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合理安排,保证美术老师与学生都能拥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发挥空间,这才有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让共充分释放个性。同时,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也期待有所改善,而学校方面应加大力度聘用专业素质的美术人才。而刚毕业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其教学能力还未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挥,学校方面应不遗余力组织开展师资力量培训,并采用激励性奖惩机制进行监督,让此类教师快速上岗,快速进入教师角色,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必要时一定要采取优胜劣汰原则,在规定时限范围内若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标准,必须换掉,来保证美术教学工作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保证了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才能保证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得到专业科学的教育,这也是应课程改革之需,使个性教学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开展的有效办法。

(三)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少年儿童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创造力的非同寻常,小学教师千万不要忽略他们在学习过程所体现出的个性能力,不要压制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小比赛等等,在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基础上,鼓励他们表现自己,让他们敢想敢做,喜欢参加这样的小游戏就主动走上前,不要畏惧,只需跟着大家一起玩耍,大胆尝试还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中《美术小记者》一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可以给小学生们规划一个范围,让他们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去观察记者的日常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关注记者,而回到课堂上鼓励他们回忆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记者形象,并邀请他们上台来表现,随意表现都可,这时孩子们一定会不受拘束的去展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孩子们最真实最有创造价值的一面。

总结

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们个性化培养的乐园,而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个性化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孩子浓厚的美术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美术创意能力,在此方面,美术教师应着力发展,不要束缚住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够散发出个性之美。

参考文献

[1]高蕾.《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27

[2]王丽枝.《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0

作者简介:

刘靓瑶(1998-),女,四川省 凉山州人,民族:汉族,职称:学生,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分析探讨小学美术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核电厂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分析及改进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