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陕西路从会馆到夜宵的美食圣地

2018-06-18杨骥姜新建

城市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会馆贵阳市

文+ 图+杨骥 姜新建

陕西路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是贵阳市最著名的街道之一。历史上,陕西路曾汇集了陕西会馆、江南会馆等贵州境内的著名建筑,可惜现已不存。如今,昔日的风景已逝,陕西路却依然人声鼎沸,繁华热闹,是贵阳市民最喜爱的夜生活之地。

每个城市都有一两条街,既是吃货们独爱的宵夜圣地,也是这座城市最有味道的地方。在贵阳,这条路就叫“陕西路”——无论是烤脑花、羊肉粉、螺蛳粉、黯然销魂煲仔饭等美食,还是时光遗存的中西合璧的北天主教堂等建筑,陕西路总不会让你失望。

陕西路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是当地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同时也是有名的娱乐街。白天,你可以参观本土化的西式建筑北天主教堂,到了晚上,你可以搜寻各种贵阳名小吃。此外,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较好,紧邻贵阳黔灵东路的酒吧一条街,休闲娱乐方式应有尽有,是很多年轻人最喜欢的夜生活之地。如果你来贵阳逛街,陕西路定是不二的选择。

陕西路上曾经的名会馆

从古至今,陕西路在贵阳市算得上是赫赫有名。在这条街的历史上,曾经有座有名的建筑,叫做陕西会馆。据《贵阳府志》记载:“陕西会馆,祀关帝,旧名报国寺。”报国寺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而得名。会馆是同乡互助的产物,来自陕西、山西与河南、河北、山东的同乡,最初在今富水南路的富水路小学处建北五省会馆。后来,五省同乡来贵阳的人员日益增多,到了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陕西、山西的同乡筹资建设,遂在陕西路的报国寺旧址另建陕西会馆。陕西会馆因山西、陕西两省而得名,因此又叫“山陕会馆”,又因两省名中都有“西”字,亦称作“西会馆”。1930年,这里的地名因陕西会馆的存在改名为陕西路。

历史上,陕西路除了陕西会馆,还有另一座会馆——江南会馆。江南会馆与陕西会馆仅一墙之隔,独具风景,其内设殿堂、楼宇、轩斋、厅室、戏台、亭阁、荷池……在当时,这里还引发了一场文化轰动效应,乡贤名流、贤达名宦、迁客骚人纷纷为其撰联题咏,绘景抒怀,思乡咏扬,共叙乡情。一时间,江南会馆在贵阳声誉鹊起。如今的江南会馆已无处寻觅,只有当年那场文化效应的余音,似乎还萦绕在耳边。

陕西路南口往喷水池方向,即现在的贵州科技大楼处,曾经有一口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水井,这便是贵阳有名的“三元井”之一的“下元井”。在当年,有南下的移民到贵阳,在贵阳北门城墙外的这一带拓荒居住,因为开荒,人们在同一年的正月、七月、十月间发现了三股地下涌出的泉水,便修建了水井,修建的时间分别与三元节相同,因此按时序从东到西、由高渐低而取名为“上元井”“中元井”“下元井”。后来三井合并,称为“三元井”。如今仅存的三元井,只有在三民东路才能看到了。

从夜晚到凌晨两三点,陕西路的街头巷尾都可谓是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走在这条街上,你会看到无数小吃摊一字排开,诱人的香味不时从摊子上飘来,似在邀你来一场“深夜食堂”之旅。

吃货最爱的夜生活之地

陕西路有四条路可达,一条是往小十字直走;一条是往贵乌路直走;一条往友谊路直走,最后一条往黔灵西路直走。如果你站在桥上俯视陕西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的四条边都有各自热闹的地方。

来陕西路,当然少不了吃酸汤鱼,这是一道餐桌上的必点佳肴。它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酸汤、鱼等,其鱼多选用当地出产的稻花鲤或鲶鱼,酸汤最佳制法是以米汤自然发酵为汤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红柿酱、糟辣椒等多种佐料熬煮而成。吃起来不仅肉质细嫩,且含有的蛋白质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的人会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在陕西路,还有一种常见的名小吃,那就是丝娃娃。丝娃娃别名“素春卷”。在贵州的方言中,丝娃娃音同于私娃娃,意指私生子。相传,一农妇拾回一名女婴,众人称其为“私娃娃”。农妇家贫如洗,生计窘迫,于是乡民们将家中所余的食物送给农妇,农妇将之切丝,裹以面皮,灌以调料,让女孩食之。女孩长大后,竟出落得如花似玉,乡民探究缘由,女孩笑称:“皆因常食丝娃娃。”由此,“丝娃娃”广为流传,爱美少女尤其喜爱。丝娃娃的配菜有萝卜丝、黄瓜丝、青笋丝、折耳根、海带丝、凉面、葱丝、豆腐丝、蕨菜丝、酥黄豆、花生碎、干豇豆十余种,想象一下,当我们围坐在桌边,手拿薄皮,熟练地包菜、卷角,再注入酸酸辣辣的汤液,蘸上辣椒水,然后一口吞下,特别过瘾。

由于陕西路夜市有许多老字号的大排档,菜品以烧烤、卤菜、炒粉等为主。又由于它紧邻黔灵东路的酒吧一条街,因此许多年轻人喜欢在放歌纵酒后,叫上三两好友,到这里吃点夜宵。到了晚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增多,人流量也渐渐增大,从街头到巷尾,你会看到烤活鱼、烤土鸡、烤羊排、丝娃娃、海贝、蜗牛、炒饭、炒粉、卤味、二块粑、冷饮……数不胜数的小吃摊,在大街两边一溜排挂着醒目的招牌,诱人的香味不时从摊子上阵阵飘来,让人食欲顿生。

中西合璧的北天主教堂

漫步在陕西路上,猛一抬头,一座教堂就矗立在你面前,那就是北天主教堂。北天主教堂又叫圣若瑟教堂,是贵州省天主教的中心和最大的教堂,也是贵阳市历史最长、中西建筑风格混合的天主教教堂。但它与陕西路的联系绝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毗邻,在当地人的眼里,北天主教堂已经是这里的一部分,成为贵阳最醒目的地标之一。

说起北天主教堂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清嘉庆三年(1798年),四川教友胡世禄来贵阳传教,在他的提议下,教徒们集银九十二两,在现在的北天主教堂买下一所房子改建成天主堂,作为信众集会的地方,即为北天主教堂前身。到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贵州教区成立,首任主教白斯德望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能容纳200人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就成为了贵州省历史上第一座正式的教堂。虽为教堂,但它极大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主立面以中式的五重檐塔为构图中心,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中西合璧。由于这座建筑精美而别致,曾在法国被制成明信片和邮票在全世界发行,因此扬名海内外。

北天主教堂是贵州省天主教的中心和最大的教堂,也是贵阳市历史最长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完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被列为贵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近北天主教堂,从正面看,矗立着一块宽18米、高30米的高大牌坊。在牌坊上,有三个圆形大窗,牌坊上满布精工制作的山水花鸟彩色浮雕,颇具中国民族艺术风格。教堂后方则耸立着一座高32米、五层高的中国古建筑钟楼,据说在当时,从钟楼顶部还可以远眺贵阳全景。

教堂的内部主要为西式,堂内顶为穹窿。两旁墙壁各有12个长形窗户,窗顶为三角形,镶嵌彩色玻璃。堂内上方,中设大祭台一座,左右各设小祭台一座。经堂通道为珊瑚红马赛克铺成十字的通道,还新增了现代化灯光照明、音响设施和送排风系统,堂前屋后种植花木绿化,游人一来,便觉得环境舒适宜人。

如今,这座已有两百年历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其经典性在贵阳堪称独一无二。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会馆贵阳市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夕阳下的鸟影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乡土之链”话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