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对比
2018-06-17韩建新
韩建新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患者展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VAS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不同。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和X线曝光次数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VAS和并发症等指标对比中,两组患者无差异,P>0. 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中,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次数和骨水泥填充量,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在我国当前的骨科中,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还具有并发症少的特点。当前,在我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卑侧,一种是双侧。本文为探究这两种方式临床效果的差异,选取64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
在本院1年内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分别对其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2年的随访调查。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2土1.77)岁,3例 T8,5例 T9,4例 T10,8例 T11,1例T12,2例L1,4例L2,3例L3,2例L4。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79土1.03)岁,1例 T8,3例T9,2例T10,7例T11,9例T12,4例L1,2例L2,2例L3,2例L4。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存在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后伸的卧位进行复位矫正,再通过C型臂和X线机进行椎弓根定位。选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切皮2mm后取椎弓根外上限下穿刺针,再辅助侧位控制穿刺针方向后慢慢进针,后经椎弓根的方向和状态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椎体穿针,正位针体在椎体的中线处。穿针位置固定后取PMMA低压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下肢活动情况,并记录注入量。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导管,进行止血,结束手术。
对照组手术流程与观察组类似,在手术中采用双侧的方式注入骨水泥。
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展前均服用抗生素,并在手术后1天内佩戴辅助器械下床活动,术后叮嘱患者连续用药1年以上。
1.3 评价指标
对本次手术的64名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并对于随访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
在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中,通过对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以及X线曝光次数和渗透率的对比,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在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中,通过对所有患者术后1天、半年、和一年的评分对比,比较两组患者VAS指标差異。
在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中,通过对两组患者水泥渗透情况和骨折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数据比较如果有统计学差异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的少;观察组的骨水泥填充量比对照组的量少;观察组的X线曝光次数比对照组次数少。以上数据存在可比性,P<0.05。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在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中,两组患者经过术后1天、半年和全年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发生椎管内少量渗透1例,渗透率3.125%;对照组椎旁软组织骨水泥渗透2例,渗透率为6.2 5%,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对于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出现临近脊椎体骨折1例,发生率为3.125%;对照组出现临近椎体骨折1例,发生率为3 .1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l.00。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其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骨质疏松还容易引发肌注胸腰锥要素性骨折。当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这种手术方式不但具有恢复快的特点,还能够减少患者病痛,消除保守治疗长期卧床的弊端。
我国当前的医学界对采用何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减少创伤口,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的学者认为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促进骨水泥的合理分布,避免单侧骨水泥注入的不均衡现象的产生。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中,开展本次试验更加具有医学意义。且当前在国际上,对于骨水泥注入量一直有待完善。所以在当前医学相关人员普遍认为能够满足医疗需要,并尽量少的注入骨水泥,则为好的标准。再加上X光线的照射对于人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所以尽可能少的使用到患者恢复中。本文也是通过对骨水泥注入量、X线光照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对比,对比两组的差异性。通过差异性的对比,评析两组治疗方式哪一种更加合理。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64位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中,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X光照射次数和骨水泥填充量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手术情况对比中,比对照组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中,两组患者无差异,证明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无差异。在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中,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和机椎体骨折数量和比率相近,且没有统计学差异,由此证明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也不存在差异。有上述可知,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中,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上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通过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开展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更加具有临床优势,且比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时间短,减少X线曝光次数和骨水泥填充量等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病痛,还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因此,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具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