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阅读情境教学对人物鉴赏的研究
2018-06-16钱敏
钱敏
摘 要:人物是小说的主要要素之一,小说的人物寄托了作家创作的目的,他往往是采用“杂取众人,获得典型化”的方法,来形成小说的创作特色。情境教学在小说的人物鉴赏教学中,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表达,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教学风格。本文主要从生活情境解读熟悉的主人公,以及创造情境走进隐性人物两个方面探讨情境教学对人物鉴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说阅读;情境教学;人物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61-1
情境教学在小说的人物鉴赏教学中,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表达,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教学风格。本文主要从生活情境解读熟悉的主人公,创造情境走进隐性人物,以及创造情境走入人物关系三个方面探讨情境教学对人物鉴赏的积极作用。
一、生活情境解读熟悉的主人公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其实质往往是在这个人物的杂糅综合中,实现借描绘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小说中人物个性特征的表现,依靠特定的事件冲突,在冲突中才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特性。让学生自主设计、现场表演、创造出较为真实的小说情境,才能理解好这个熟悉的主人公。这时,教师需要借助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解读这些人物中丰富的内涵。
1.角色互换。
对小说中主人公的理解,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在情节的步步分析中去感受人物的个性。这样操作目标明确,但是充满了机械感。在现代的情境教学中,借助一定的交换情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活动设计中,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和人格操守,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更深的学习体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变迁。
以《孔乙己》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小说内容设计话剧“孔乙己的前半生”,让学生去设计、编剧并进行直观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其实就是换位思考。表演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借助于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表现出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情境,有助于锻炼同学们的说话、表演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明白所扮演角色的行为动作和语言心理,这样表演起来才会形象逼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安排不同的年龄段的“孔乙己”出场,如“少年孔乙己、青年孔乙己、老年孔乙己”,还可以改编剧本“孔乙己高考记”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表演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适当的训练,使现场表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对人物的理解并达到良好的人物教学目的。
学生也会渐渐了解到当时还有更多的“张乙己,刘乙己和王乙己”,能够更好地去领悟小说中的孔乙己所具有的典型意义,获得精神世界的启迪。
2.揣摩语言。
语言是刻画人物的常见写法,不同小说的语言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借助情境的再现,可以立体地再现人物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塑造小说人物。
如《孔乙己》就是一篇以傳神的语言描写来点染孔乙己的。如文中写到:“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在这里笔者创设了这样的语言情境,我让学生用三种语气来读,一种是自得的语气,一种是暗暗羞愧但狡辩,还有一种是不知羞耻的语气。在三种语气的演绎下,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孔乙己的老夫子形象和顽固的孤芳自赏形象。具体改编语言情境如下:
“我没有偷书,你诬陷我,我可是正人君子。”
“我偷书了吗?我分明没有偷书,我只是拿了别人的书。”
“你们怎么这样子污蔑人,我可是一个正人君子,固守清贫的。偷窃的事不会去做的。”
在对比情境下,辨析、揣摩语言,用更细的语言来揭示其中丰富的思想意蕴,从而更好地再现人物的内在精神色彩。
二、创造情境走进隐性人物
小说中有很多隐性人物,影同形随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将故事主旨引向更深远的意境,对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起到相辅相成的辅助作用。
1.人物旁白语情境。
在《变色龙》中,一个不曾露面但是一直存在的隐性人物,无可厚非就是“将军”。他不见踪迹却不断影响小说的进程,也是让奥楚蔑洛夫不断改变断案经过的人。他隐藏的权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都是情节发展的一个潜在原因。在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旁白语言情境,把将军这一人物“复活”。
如:奥:这是谁家的狗?
旁白:这是将军家的狗?
奥:喔,是嘛,难怪长得这么可爱。
将军:我家的狗呢,我可爱的丽莎呢?
奥:是将军么,您的爱犬咬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她太能干了!
将军:嗯,我就是说嘛,没有人会质疑我的狗是可爱的。
通过设计,将隐性人物迁移到现场,创设人物自由对话,再现良好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2.增添辩论情境。
《孔乙己》中,一个不在场但似乎一直在场的人物,那就是丁举人。他一直没有出现在鲁镇的酒店中,也许是不屑于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笔者设置了一个辩论情境,围绕“丁举人是成功者还是牺牲者”的话题,让学生来展开辩论。
正方:丁举人是成功者,他苦读诗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让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崭新的开始。
反方:丁举人是个失败者,虽然可能早期的他也是善良本分之人,但是一旦达到虚伪的成功,就变质失去了做人的本心。他中了科举的毒,是个无耻而不知同情的人,因而是个另类的失败者。
在此过程中,适当展开一些视频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举制度的成功者的一些变化,突出表现在对于心理和人格上的变化。继而在辩论后,让学生来进一步体会科举制度的戕害。
情境教学巧妙实现了学生小说阅读的高效和趣味化,无形中增添学生的理解力,对于学生小说阅读的效能是非常显著的。未来,笔者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小说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方紫珍.情境中的虚实照应研究[J].中学语文教育,2013(06).
[2]杜莉纯.情境教学中的提问策略[D].上海:东华大学,2015.
[3]王灿.情境与作文设计的重要渠道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