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历史与社会拓展性教学实践探究

2018-06-16吴飞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理念教学应用

吴飞燕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化与推行,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成为新的教学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这就使得对初中历史和社会进行拓展性课程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拓展性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期对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进而促进我国历史和社会拓展性课堂建设。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理念;拓展方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25-01

0

一、历史与社会拓展性教学的意义

历史与社会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主要将政治、地理、历史三大学科的知识融为了一体,其中也整合了一些相关的人文知识,对历史过程、现实问题以及社会热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性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被教材知识所束缚,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周边事物与现象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加强政治、地理和历史学科之间知识的拓展和联系,将教学环境拓展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拓展性教学对于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主动探究,互动合作,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

二、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抽象知识向着生活化方向拓展

教材内容作为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当前,历史与社会课材内容涉及最多的便是地理内容。地理内容主要讲解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地理成因,专业术语极具抽象性,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实际现象或是景观,来对教材中专业术语进行理解,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地理知识,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进行柴达木盆地教学时,教师应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柴达木盆地的人文地貌具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柴达木盆地的自然优势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其气候、地貌、水文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材内容讨论,将运用多媒体将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示意图呈现给学生,并结合实际地貌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自然条件与人文经济两者间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人们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环境才能更好的回馈人们,柴达木盆地的牧民应地制宜,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历史与社会教师引导学生对柴达木盆地人文地理分析探讨,帮助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我内陆盆地,食盐产量丰富,盆地内含有大量的铅、锌、锰等金属且煤、石油储量丰富。东部及东南部有河流冲积形成的大面积平地,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所以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雅称。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材内容,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教师通过添加四川盆地、伊利谷地等,从降水量、季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由点及面,纵横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使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文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拓展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下,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教师应科学利用“用课材教”的教学理念,认真汲取课材内容,并依照实际教学侧重点,进行教学策略调整,积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二)地理插图向着历史知识拓展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地理插图是教师展开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教学内容的关键成分。地理插图作为教学展开的辅助工具,使得教材内容具有艺术性,方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拓展激发。譬如:课材内容中插入的都江堰水利图,就是使学生认识到水利灌溉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通过都江堰水利图为切点,展开历史文化教学,讲解都江堰建造历史和都江堰与四川“粮仓”、“天府之国”之间紧密的联系,将教学辅助插图的作用发挥出来。学生通过插图了解历史,并将地理内容与历史相互融合,进行知识拓展,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知识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教材中的彩图、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在学习《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时,课材中通过注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北宋时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为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運用互联网下载与课材插图相符的几段历史视频资料,使学生对插图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通过将插图,拓展为历史内容,建立历史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看影视资料、阅读分析、合作探讨汲取更多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夯实。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北宋繁荣场景,教师应提前做好知识储备,精心设置教学内容,使教学主旨更加突出,提升讲课效率。

资料1:历史专家杨渭老师曾说过,在两宋三百余年中,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以达到一定的高度,是我国封建时期发展的巅峰,并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资料2:世界史学家德斐兰克认为,11-12世纪的宋代,中国工业化、商业化以及城市化建设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教师通过在讲课时列举以上两大资料,使得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通过对插图的认真学习,并结合影视资料、历史材料,进而对北宋经济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结语

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有效的将课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串联,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深挖课材地理插图教学因子,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任京民.社会科课程综合化的意蕴与追求[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章建旺.初探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堂实践策略[J].学周刊,2013,(34):181-183.

[3]李云悟.历史与社会课堂拓展的教学策略[J].教育与管理,2016,(25):58-60.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教学理念教学应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