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创设“问题意识”型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8-06-16许金梅

关键词:问题意识有效教学高中化学

许金梅

摘 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问题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43-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结合《苯酚》一节教学实例,谈一些实践体会,抛砖引玉,敬请专家指导。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参与心理,提高思维展开的有效性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苯酚》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篇关于苯酚污染事件的报道:有一天早晨,流入鄱阳湖的一条小河旁的养鸭专业户,发现他的鸭子全都无精打彩,细看河水,有大量的死鱼和少量“白色污水团”。专业户及时报警,有关领导和专家及时赶往现场,经检验是苯酚污染所至。为保护下游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方面火速调运50吨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追查污染源,其原因是上游化工厂发生了苯酚泄漏事件。

教师立即请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提出报道中与苯酚有关的问题。通过小组积极的讨论、汇报,同学们踊跃发言,相互補充,归纳出以下探究问题:①苯酚的结构是怎样的?②苯酚为什么会在水中形成“白色污水团”?③探究苯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④如何检验污染物中含有苯酚?⑤如何消除苯酚的污染?⑥苯酚有哪些用途?这样,既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心理,缩短了进入有效思维的时间,又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及时点拨疏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提高思维调节的有效性

焦虑是学习者在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忧虑心理倾向。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对思维的兴奋产生破坏作用,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力调控恰当的焦虑度。

如针对探究“苯酚的结构是怎样的?”的释疑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苯酚的化学式和不饱和度书写直链、环状且无支链的结构简式,引导阅读教材中的物理性质,提出确定苯酚结构简式的实验方案,再分小组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然后用多媒体再现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程。又如释疑探究“苯酚为什么会在水中形成“白色污水团”?”时,教师不能根据溶解性自己加以解释,而应分小组进行苯酚在水中、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实验,然后学生自我解释“白色污水团”的由来,并解决浓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办法。这时即使那些平时依赖思想严重的学生,也都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紧张的思考和化学实验中去,为分享释疑成功的喜悦而积极思维,在思维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提高思维强化的有效性

教师在施教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使学生在创造中寻找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化学教学中,一个巧妙的“空白”,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在探究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时,学生往往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设计出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方案,同时也会设计出由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案。这时教师可及时提问:“这样制备出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是否存在缺陷?”学生很快可得出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中间还需连一个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的保障措施。接着要求学生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挑选出产物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种书写方式投影,继续让学生讨论:“是否两种书写都可以?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提出多种方案:(1)加热,看有无气泡产生;(2)与盐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的快慢;(3)苯酚乳浊液中加入碳酸钠观察能否反应;(4)反应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通过学生争论得出方法(3)最合理,并进行实验验证,得出无论通入的二氧化碳是多还是少,产物只能是碳酸氢钠的结论。这样,学生经过由弱到强的创新思维,使思维强化阶段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四、强化实验功能,激活学生的动态心理,提高思维活化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的发现和科学探究都要借助于化学实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运用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并且根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需要补充必要的化学实验,激活学生的动态思维,使思维始终保持愤悱、活化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探究浓溴水与苯酚反应是发生了取代反应还是发生了加成反应时,学生往往会从加成反应的产物上去分析:若是加成反应,产物中无氢溴酸;若是取代反应,产物中有氢溴酸,可以用PH试纸检验。这时教师指导:“溴水的PH值小于7吗?”将学生刚刚建立的“心理满足平衡”打破,促使学生又进行认真的思维和讨论,从溴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与水反应的量少,氢离子浓度较小,PH值略小于7上去设计实验,至此学生得出采用对比实验进行判断的探究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从而使学生又建立起新的“心理满足平衡”。这样,在多个问题情境诱导下,不断质疑,释疑,不断地激活了学生的动态心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认真探求的激昂状态,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促使知识的内化,师生心理互动更趋和谐与活跃,使思维一直处于有效的活化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蔚.课堂教学心理.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10).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5).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有效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