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8-06-16宋红艳杨彩云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宋红艳 杨彩云

摘 要:创新教育是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教学概念,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接触信息知识的阀门,学科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极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将信息技术课程融入创新思维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能够取得双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国家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纲领,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展开了深入分析,希望提高信息技术课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小学信息;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32-01

0

1.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

新课改后优化了课程结构,小学信息技术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教育工作者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重视,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程与现代社会发展接轨,能够培养学生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初步认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作铺垫。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课堂模式确实也有了较大的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传统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教学不相融合、信息技术教学不当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线上授课与其他学科之间不衔接等问題。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融合各学科知识。为此,教师应当从多个方向、不同角度着手,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个体差异等,为学生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课程,让学生能够多练习、多思考,构建基础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整理融合,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联系,在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2.1结合时代发展,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对人才有多重需求,信息技术能力是检验学生实力的重要标准。但信息技术又是千变万化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以教材为基础不断拓展延伸,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衔接,从教学内容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系统。这就需要教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运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枯燥的学习和练习过程。如在教授文字输入和编辑排版等方面的内容时,如果单纯采用记忆键盘和学习文字软件操作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学生也很难产生长久练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作文,将之输入到电脑中,再让学生运用多种处理手段,将自己的文章编排的更好看。因为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一定会用心输入和编排,减少错误,加大自己的精神投入。同时,教师没有让学生按部就班的练习,给了学生更高的自主权,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创意,想方设法将文字编排的更好看,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工具栏的使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绘图入手,给学生定一个基础的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工具栏绘画。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研究、使用工具栏,将教材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2 树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创造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来。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本动机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多个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竞争欲,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迫切的主动接受。首先,教师要向学生阐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长期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然后,要为学生规划短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不断完成小目标,促进学习的小高潮,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积累信心、总结经验技巧的部分,能够让学生更加拼搏,更有完成大目标的动力。

2.3 丰富实践课程,攻破重点难点

要学习,更要实践。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除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当丰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攻克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综合性的问题,以应对今后多种实践问题。如,在学习了工具栏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近的节日,为同学和家人绘制祝福卡片,再由教师将之打印出来,让学生送给身边的人。这是学生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学生必然尽力使出浑身解数,攻克使用“画笔”的难点。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班级管理章程、课程表、班级日常劳动表、班级书信格式表等,让学生自行录入和制作,再将之运用到学校生活中,变成学生生活中要运用到的物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意义,巩固理论知识,并解决更多问题,对接下来的学习也能产生更深的认识,懂得触类旁通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实践后,还可以深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自行总结实践结果,获得启发,如开展了“word文字处理”的实践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字编辑能够让生活更便捷?学生会总结出利用计算机编辑出的文字内容,占空间小,修改方便,且复制快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信息给更多的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现代交流和工作工具。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黄淑军.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

[2]张雪梅.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3]王坤.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J].现代教育,2016,(09).

[4]朱金琴.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4.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