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师行为 提升互动质量
2018-06-15陈华芳
陈华芳
摘 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幼儿的学习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这一观念已成为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还常常看到观念与行为脱节的现象,有时致使这一共识成了一句时髦的空话。特别是在课程游戏化深入推进的今天,对于集体教学活动的把握更是要进行有效性的深度思考。如何開展基于观察、基于需要、基于年段特点的、游戏化的集体教学活动,就必须不断反思教师的行为,努力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关键词:优化;提升;质量
一 减少表象的丰富,关注内隐的价值
《纲要》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就有很多教师认为:组织活动时为孩子提供的操作材料应该越多越好。材料不是越多越好,每一种材料的提供都是有目的的,教师要从追求材料表面的丰富、多样,转变为关注材料对达成活动目标、助推幼儿游戏的角度去思考选择和投放。
二 减少虚假的开放,实现真正的自主
集体活动结束后,幼儿进行个别的手工操作活动,这时,一位幼儿面对很多的工具和材料,不知所措,焦急地询问老师:“老师,我怎么做呀?”老师很真诚地说:“你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呀。”孩子仍然不知所措……很显然该教师对《纲要》中“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段话很认同,认为:老师不应该直接教孩子怎么做,而应该让孩子自主学习,于是就有了该老师对孩子“你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呀”的应答,这种应答似乎很开放,似乎可以让幼儿自主,但结果却还是让幼儿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在于老师将幼儿的自主学习只是简单地认为就是让幼儿自由地学习,甚至是不需任何引导的放任,而对《纲要》要求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认识不够,未能内化。这种虚假的开放对幼儿的自主学习来说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幼儿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的参与。
三 减少消极的暗示,进行积极的引导
理想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在互动中帮助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当幼儿出现问题时,应杜绝消极的暗示,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先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幼儿的讲述,我们便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因此,帮助幼儿聚焦于问题的关键点或难点,用适当的方式或问题,引发理想的师幼互动,才能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
四 减少浅层的再现,注重理性的提升
在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鞋子》中,教师为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鞋子,请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客人,请其他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客人需要什么鞋子?”一幼儿通过看小演员溜冰的姿势猜出他需要溜冰鞋,教师只是说:“啊,你真棒,猜对了!”其实,幼儿能猜出答案只是经验的简单提取和在现,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因而教师可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帮助幼儿自己归纳出这类鞋子的特点,提升幼儿的经验。
五 减少盲目的巡视,有效资源的抓取
在很多的操作活动中,孩子会较多地操作学习材料,而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巡视”。但更多的老师只是为了看而看,至于看什么?怎么看?为什么?看了怎么用?对这些问题还未有深入地的思考,也因此大大影响了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活动目标的达成。这就先关心孩子的心理,同时也符合孩子先看到学习结果,再回忆学习过程的特点。先分享多数孩子的经验,满足大多数孩子的需求。再抓少数孩子的典型资源,通过追问、交流、分享变成大多数孩子的资源。让他一个人的东西,变成大多数人的经验。当然要有学科特质的语言并善用情境性语言,短句、短词。
六 减少结果的评价,多点耐心的聆听
这点在美术活动中特别需要注意。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我们不能只着眼结果,要多点耐心的聆听,真正走进童心的世界。聆听童“画”,把握“内容第一,儿童眼光,情感线索,年龄特点、发现创新。”的原则。对话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让孩子愿意说。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如用好奇、欣赏的语气去问:干吗呢?这是你的吗?第二步:认真听孩子说。了解作品的内容、作者心情和创作的过程。
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教师必须参与到反思的实践当中去,每个教师都在建构自己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理论,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把他与幼儿互动的信息作为建构的基础。这就需要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作为专业教师的必修课。从看见到看懂再到支持,我们需要摒弃太多主观的判断,这也是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展开专业的观察,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水平,寻找支持其后续发展的策略;分析教师行为对孩子活动的影响,寻找行为改善的策略;了解课程的推进情况,寻找课程调整的策略。如果教师能够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的话,那么,教师便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