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文网站的中国信息传播研究*
2018-06-15郑文标
郑文标
(华侨大学 华侨华人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美国华文网站的迅速发展,其特色日益彰显,对其相应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从新闻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的视角都有所涉略。较早发表关于美国华文网站研究的戴安娜·斯多佛·迪灵哈斯认为,华文网站将受众对象范围扩大到了美国本土之外的华人,促进了全球性的中文网络市场蕴育形成。[1]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海外华文网站位于“海外华人—华文媒体—祖国—居住国”的互动关系中,全球性的海外华文网站受众有望成为一个拥有共同媒体资源的群体。[2]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虽然美国传媒行业的市场化使华文媒体具备了脱离政治力量依附而独立运营的条件,大部分媒体都逐渐淡化了政治立场,[3]但一些对华不友好的华文网站在美国政府或基金的支持下,以攻击中国互联网“审查”为突破口,[4]以信息自由权等主题开展对华人权外交、网络公共外交,成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
目前,在美国华文网站蓬勃发展、美国华人对中国信息日益关注、中国政府的网络屏蔽政策以及美国政府对华文网站的意识形态渗透等诸多背景下,美国华文网站在传播中国信息中扮演何种角色,发出何种关于中国的声音,讲述何种中国故事,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运用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对美国华文网站的中国信息传播进行研究,通过采集标题中包含“中国”关键词的信息样本,从信息来源、信息类型、倾向性以及评论转载情况等方面梳理信息传播情况,分析美国华文网站的舆论特征,探讨其在中国信息海外传播中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美国华文网站中,ALEXA①ALEXA是当前发布网站世界排名比较权威的网站,1996年4月创建于美国。全球排名在2万名以内的共13个网站为研究对象。这13个网站的类型分布较为完整,整体影响力较强,其中有8个网站的排名在全球1万名以内。13个网站虽然存在各种差异,但它们组成了美国华人受众群体的重要中文②本文中“华文网站”专指由华人创办的网站,“华文”仅在与华侨华人相关的语境下使用,如华文网站、华文媒体及华文教育等,其余情境下均使用“中文”,表示汉语语言。信息来源,共同塑造着美国华人的中文网络信息环境,提供了美国华人需求的中文信息。同时,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信息整合,进一步成为互联网中文信息内容的提供者。
(一)样本采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Google搜索引擎定点、定时、定题及定量采集网站对中国信息的报道、评论情况。定点即使用“site:网址”的搜索功能采集上述13个网站的信息。定时即使用搜索结果时间筛选功能采集2015年全年③为保证采集信息的周期完整性与可对比性,所有网站选取同一年度的全年数据作为样本框。选择2015年的信息仅具有年度意义,不具有其他特殊含义。范围内的网页信息,进行网站间的同时段横向对比。定题即使用“Intitle:中国”的搜索功能采集标题中包含“中国”的报道。定量即每个网站采集100篇信息作为样本。具体而言,就是使用Google分别搜索13个网站内标题中包含“中国”关键词的网页,收录搜索结果前100条的信息。这100条信息是Google通过复杂算法对网站中符合条件的信息进行筛选后排序而得,兼具独特性和重要性。独特性是指该条信息与其它网站信息相比,更具有唯一性,或是全球网络中较早发布的信息源;重要性是指该信息页面受关注程度较高,表现在被访问的次数多,或是页面评论数量多,外网站链接至本网页的链接数量多等,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通过以上方法采集到的信息可代表该站传播中国信息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采集了13个网站中的1300篇信息。
另外,本研究还采集了美国本土主流媒体中的华文网站纽约时报中文网和美国政府机构创办的美国之音在同一时期的200篇信息,以及中国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观察者网的200篇信息。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华文网站、美国主流媒体与中国主流媒体在传播中国信息时的差异,探讨美国华文网站的中国信息传播特点。
(二)样本信息分析类目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信息进行分类,具体有如下几项分类:
1.信息来源类目
信息来源是判断网站报道实力的根据,也是分析网站倾向的参考依据,分为原创(由网站自行采写,代表自身倾向)、论坛(由网友在论坛上发表的内容,代表普通网民的倾向)、博客(由网友在博客上发表的内容,代表意见领袖的倾向)、转载(非原创,从其他媒体转载的信息,反映网站信息来源的选择倾向)。
2.信息类别类目
不同网站对不同类型信息报道的侧重点不同,通过类别类目的分析,可以了解网站对中国关注的角度,也体现网站的受众关注的倾向。类别的类目有:经济、国内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娱乐、科技、社会、留学移民、华社、环保及广告等12个,其中,国内政治、军事、外交三类为政治类信息,其余为非政治类信息。
3.信息倾向类目
对每一条样本信息关于中国的评价倾向进行分类,分为5种倾向:积极肯定(有较明显的肯定倾向)、肯定(有肯定和支持倾向,但不强烈)、中性(没有明显的倾向)、否定(有否定倾向,但不强烈)、强烈否定(有较明显的否定倾向)。为了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赋予这5种倾向分值,1为积极肯定,2为肯定,3为中性,4为否定,5为强烈否定。若数值接近3,表示该内容倾向于以中性的态度传播中国信息;数值大于3,表示该内容倾向于以否定的态度传播中国信息;数值小于3,则表示该内容倾向于以肯定的态度传播中国信息。
4.评论数量类目
每一条信息的网民评论数量,反映出网民对该信息的关注程度。
5.转载数量类目
每一条信息被其他网站转载的数量,反映该信息的重要程度。
二、美国华文网站的中国信息传播概况
通过对13个网站的1300篇信息样本的分析,得出了美国华文网站传播中国信息的情况。
(一)信息倾向整体趋于中性
通过对样本信息倾向的数据分析发现,全部样本的平均倾向值为3.37,其中倾向为否定的样本占比43.1%,倾向为中性的比例为42.1%,倾向为肯定的比例为14.8%,表明美国华文网站中传播的中国信息整体上趋于中性,但带有一定的否定性。此外,样本倾向值的方差为0.951,表明信息倾向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也表明了美国华文网站的涉华信息倾向性各异,存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比较发现,西方主流媒体的倾向值为4.06,高于美国华文网站的平均值3.37,表现出更强的否定倾向。中国媒体的倾向值为2.45,表现出较明确的肯定倾向。倾向值的差异显示了西方媒体与中国媒体在中国信息传播上的明显价值差异,国际主流媒体的中文网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差异,其中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是一道难以弥合的鸿沟;[5]美国华文网站的倾向值居于两者之间,凸显了美国华文网站在倾向上的中立特点。
(二)不同类别信息倾向性差异明显
社会、经济、外交、国内政治等话题是美国华文网站中国信息的主要内容,占全部信息的比例为65.1%。其中社会类信息是数量最多的内容,占比为23.6%,反映了海外华人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关切程度。经济类信息是位居第二的内容,占比为18.7%,外交类话题占比11.6%,国内政治类话题的比例为11.2%。
环保、政治、社会等内容的倾向呈现负面性,娱乐、科技、军事、华社等内容的倾向呈现中性。其中环保类的内容负面程度最高,倾向值高达4.23,政治类的倾向值为4.04,社会类的倾向值为3.62,是美国华文网站中批评声音较多的领域。
文化、娱乐、政治、军事类内容的倾向性差异较明显,环保、华社类内容的倾向性差异较小。文化类信息倾向的分布较分散,方差值达到1.455。娱乐类内容整体上平均值显示为中性,但倾向的分散程度也较大,方差达到1.139。政治类内容整体平均值为4.05,呈现较明显的否定倾向,但倾向差异也较明显,方差达到1.053。环保、华社等信息的倾向性比较明显集中,方差均小于0.5,其中环保类内容大部分均倾向于否定,华社类信息则大部分倾向于中性。
(三)原创类信息居多且呈负面性
原创类信息占比为47.6%,这些信息由网站主办方采编或撰写,对中国的话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其中宏观分析的文章占据较大比例,成为华文网站网民对中国理性认识的信息来源,其倾向值(3.56)高于整体平均值,呈现负面性。
论坛类信息占比为17.9%,是由网友自行发布的对中国问题的感性叙述,属于具体的生活信息,成为网民对中国感性认识的信息来源,其倾向值(3.05)低于整体平均值,呈现中性。
博客类信息占比为7%,反映的是华人群体中较为活跃的网民声音,博客信息一般为较有深度和份量的文章,其作者是网络中的意见领袖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倾向值恰好等于整体的平均值3.37,方差(1.315)则远高于整体平均值(0.951),表明博客的倾向性更多元。
转载类信息占比为17.7%,主要为经济、社会、外交等内容,其中注明转载自大陆、香港和华文媒体等来源的信息,倾向值均低于整体平均值,呈现中性,而转载自西方主流媒体的信息倾向值(3.48)则高于整体平均值,呈现负面倾向。从数量看,大陆媒体是华文网站最主要的转载信息来源,且倾向中性,表明华文网站是中国开展对外传播可供选择的渠道。
(四)中性类网站居多
按倾向值数据情况分析,美国华文网站可分为负面、中性及正面三类:负面类网站中的中国信息大部分倾向于否定,平均倾向值为4.11,包括3个网站;中性类网站中的中国信息倾向于中性,平均倾向值为3.19,包括9个网站;正面类网站中的中国信息倾向于肯定,平均倾向值为2.73,包括1个网站。
负面类网站的政治色彩浓厚,对中国的新闻采取负面解读的方式,强化否定观点的传播,其信息传播带有一定的误导性。此外,还采用“泛政治化”的报道方式,对中国社会、文化等软新闻的报道过度演绎,在叙述事实的同时,带入对中国政治问题的评论,“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性类网站偏向软新闻传播。这类网站在传播中国信息时,政治色彩较淡,主要从事实或问题出发,不同的信息来源类型均体现较为中立的立场,表明网站创办者和网友在对待中国信息的问题上没有明显倾向,主要从中性的角度传播与华人有关的经济、社会等生活类信息。
正面类网站的信息主要来自原创,占比为79%,原创类信息的倾向值为2.65,整体倾向值为2.73。报道内容主要为文化、留学移民及经济,分别占比26%、21%和15%,三者共占62%,样本中没有出现国内政治类信息,外交与军事类的信息占比为23%,网站对中国信息的传播主要是正面类的软新闻。
(五)新闻类网站倾向显著,社区类倾向中立
从网站的功能属性来看,美国华文网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类,主要提供海内外各类新闻资讯,这类网站占大多数,13家网站中有8家属于新闻类,这类网站主要以新闻服务为主,较少提供论坛服务;另一类是社区类,主要提供海外华人的论坛服务,形成活跃的网络社区,共有5个网站属于社区类。虽然社区类网站也提供部分新闻服务,但其新闻内容大多为转载。
通过内容分析发现,美国华文网站的倾向性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的倾向性显著,正面类及负面类网站都是新闻网站。新闻类网站中,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较大程度的控制,通过把关人的角色,有选择地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因此,新闻类网站的倾向性直接反映网站创办者或管理人员的立场。数据显示,负面类网站中,国内政治、环保、华社、社会等内容的倾向值较高,其中国内政治类内容倾向值达4.52。该数据表明,网站主办方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有意地进行了筛选,以传播其预设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负面类网站主要的内容类型为社会、国内政治、经济,分别占比33.7%、22.3%、21.7%,这三类占全部信息量的77.7%。且三者的倾向值分别为4.21、4.52、4.05,平均倾向值为4.26,表明网站的报道内容和倾向都具有明显的意图。
二是社区类网站的倾向性较中立,都属于中性网站。社区类网站的平均倾向值为3.17,整体表现出较中立的立场。网站中最主要的内容分别是社会和华社,两者分别占25.8%和25.4%。在社区网站中,内容主要以网民的创作为主,网民更多地从生活经历出发,交流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评论或感受。从其言论的激烈程度看,一般表述都较为中性,较少出现比较强烈的肯定或否定言论,其倾向值的方差为0.873,低于新闻类网站倾向值的方差(1.015)。
三、美国华文网站的政治信息与非政治信息传播
按信息的内容类型划分,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社会、经济、外交、国内政治、华社、留学移民、文化、军事、娱乐、科技、环保以及广告。其中,社会、经济、华社、留学移民、文化、娱乐、科技、环保以及广告等9类属于非政治内容,外交、国内政治和军事3类属于政治内容。
非政治信息占全部信息总量的比例为71.8%,政治信息占全部信息总量的比例为28.2%。进行对比的西方主流媒体中政治类信息占比为52.5%,中国媒体为34%,可见美国华文网站的政治类信息比例相对最少,整体更偏向于软新闻的传播。
从不同倾向类型的网站对比看,政治类与非政治类信息在不同倾向类型的网站中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大。正面、负面、中性类网站的非政治类信息比例分别为77%、72%以及71.2%。
如下表所示,正面类网站的信息传播内容中非政治类信息比例最高,其倾向值也偏向正面,数值为2.77。负面类网站中的政治信息倾向值为4.36,反映了该类网站对政治类信息更强烈的负面传播倾向。
政治信息倾向值为3.48,高于整体平均值,也高于非政治类信息的3.22。方差为1.062,高于整体方差0.975,说明政治类信息的倾向性差异较大。从表中负面类网站、正面类网站和中性类网站的数据可见,除了正面类网站,政治类信息的倾向值均高于非政治类信息,负面类网站的在政治类信息的否定倾向更为明显。政治类信息的网友评论留言的平均数为13.2,低于整体平均数15.57,网友参与度略低于非政治类信息。
美国华文网站政治类与非政治类信息的倾向值比较
从美国华文网站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效果看,政治类信息对其它网站的影响力相对较大,但引起网民评论的积极性不高。政治类信息的被转载平均数(1.29)高于非政治类信息的被转载数(0.84),说明政治类信息具有更大的传播影响力。被转载数量最多的内容类型主要为军事、政治、经济,这些内容主要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具有一定的深度,更容易被转载。其中军事类信息被转载数最高,达1.54。从信息的评论情况看,政治类信息的网民评论数量平均为13.2,低于非政治类信息的平均数(16.5)。非政治类信息中,引起评论最多的内容类型主要为华社、娱乐、环保、留学移民等,其中,华社、娱乐类评论平均数达30左右,这类信息都与网民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网民的参与讨论。
由此可见,美国华文网站中,政治类信息具有比较明显的负面倾向,容易吸引其他网站转载,但网民对政治类信息的评论热情远不如非政治类的信息。对政治类信息观而不语,是华文网站中的中国政治类信息的传播特点。相比而言,西方主流媒体的政治类信息转载平均数达4.54,评论平均数达69.33,说明西方主流媒体传播的中国政治类信息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四、美国华文网站中国信息传播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而言,美国华文网站的倾向从整体上平均值表现出中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多元化的特征,包含三类较为明显的倾向类型,即负面类、中性类与正面类,其倾向性的形成同时受到内部因素及外在因素的影响。
(一)网站的归属对其传播倾向影响较大
由海外华人自主创办的华文网站,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的定位决定对中国信息的选择,更倾向于从中性的角度报道中国。部分网站与中方的媒体合作较为密切,倾向于遵守中国官方的新闻报道要求,或直接转载来自中国媒体的信息。由海外反华组织或受其支持创办的网站,则更倾向于报道涉及中国的负面新闻,对中国重大事件进行负面解读。部分海外势力往往通过华文媒体发声,经各种渠道传播到国内,形成“隔空喊话”的传播路径。
(二)网站的功能定位影响网站倾向
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社区类网站致力于搭建华人生活、工作交流的平台,更倾向于淡化网站的政治色彩。新闻类网站为了突出其新闻报道的独特性,更容易倾向于强化网站的政治色彩。社区类网站采用论坛的形式,由网友自发形成话题,其倾向偏向中性,反映了华人群体较明显的中立特征。
(三)屏蔽政策与网站倾向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从外部因素看,有些网站被中国官方屏蔽,起因是该网站的信息传播偏离了中国官方的要求,被屏蔽前即存在一定的负面倾向。另一方面,该政策促使美国华文网站出现了分化,部分被屏蔽网站选择不再负面传播中国信息,但也有部分网站“不再控制政治上的言辞”[6],从而一定程度强化了自身的负面倾向,并进而形成了与国内相隔的海外中文网络空间。
(四)资金来源也是网站倾向的外部影响因素之一
盈利性商业网站对政治类新闻的报道更倾向于中立,受基金支持的非盈利性网站则表现出负面的传播倾向。由于美国比较通畅的捐款渠道,非盈利性网站能够在经费上实现收支平衡,其网站明显受资助者的传播意图影响。本研究统计了美国华文网站排名前35名网站的屏蔽与盈利性数据发现,非盈利性网站被屏蔽的比例极高,占90%,而盈利性网站这一比例仅为40%。可见,网站的资金来源与网站的中国信息传播情况有极大的关系。
因此,美国华文网站的归属、功能定位、被屏蔽情况以及资源来源等因素影响着其传播内容的选择,使美国华文网站在中国信息传播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五、美国华文网站的中国信息传播效果分析
从信息传播过程看,美国华文网站通过对中国信息的二次编码,以适合美国华人阅读习惯的形式再传播,属于中国信息海外传播的民间渠道,其传播过程既有优势,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美国华文网站中国信息传播的优势
从受众层面看,美国华文网站的访客来自美国的用户占比近60%,中国大陆占比16%,其他地区和国家主要有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日本、英国、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可见美国华文网站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美国地区,具有全球性。
从网站定位层面看,美国华文网站提供了华人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信息,更贴近华人需要,不仅是海外华人获取生活信息的来源,更是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华人社会和中国社会是美国华文网站中国信息的重要内容,两者的数量占网站全部信息内容的34.5%。“中国人”一词在1300条信息样本中出现了161次,占比达12.4%。通过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文化内涵及现实问题等的讨论,实现了美国华文网站凝聚族群意识的功能。
从网站影响层面看,美国华文网站在维护美国华人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涉华的重大事件中,华文网站往往起到媒介枢纽的作用,成为华人共同发声的平台,通过影响华人对事件的认识,形成共识,从而影响主流社会舆论。如2016年在梁彼得警官事件中,美国华文网站发挥了重要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作用,部分网站开辟专栏对事件进程进行跟踪报道,同时发布游行集会信息,成为凝聚华人力量,发出华人声音的重要场所。
整体而言,美国华文网站是海外华文媒体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传媒群体,是中国境外最有活力和影响力的以中文为载体的媒介。
(二)美国华文网站中国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从网站地位看,美国华文网站是处于海外的少数族裔媒体,存在着双重边缘化的情况。对中国政府而言,美国华文网站处于国家传播体系之外,是国外的传媒。对美国政府而言,美国华文网站则是少数族裔创办的市场化媒体,大部分网站更多地定位于维护华人权益上,并不能主动配合美国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尽管小部分网站获得了美国政府部门的资助,配合美国政府的政治传播需求,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但该类网站脱离海外华人的现实信息需求,过度参与政治报道,对政治新闻过度解读,并不能长久获得华人网民的支持,受美国政府或相关基金的支持也需按年度进行审核,并非长久之计。因而,大部分美国华文网站难以得到中美两国政府或主流社会的大力支持,主要靠华人社会维持自身发展。
从创办主体看,美国华文网站的创办者来自不同领域,政治立场各异,对中国信息传播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在重大政治事件面前,美国华文网站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不可避免的,部分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随意传播,对中国的对外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不同利益集团或政治势力的介入,影响了美国华文网站的媒体中立形象。不少美国华文网站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在报道相关新闻时,有意无意地添加与本集团利益相关的话题,严重影响了信息内容的客观性。不同利益集团或政治势力选择通过华文网站进行发声,干扰了受众了解客观事实的需求,最终导致受众用脚投票,选择其它更有权威的媒体了解信息。
从网站内容看,美国华文网站新闻内容真假掺杂。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网站采取政治“曝料”或“擦边球”的传播策略,发布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政治新闻”,从而吸引大量的受众。部分媒体采用“部分真”加上“部分假”的内容,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网站通过对文革、法轮功以及国家领导人传闻等信息的负面报道,博取了海外华人的关注,成为海外中国信息传播的“杂音”。受众在阅读该类信息时,起先可能因为内容的猎奇而关注,但从长远来看,该类信息并不具备新闻价值,难以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从网站的整体形象来看,美国华文网站中部分不友好网站通过歪曲事实、过度解读、哗众取宠等方式,发布大量诋毁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负面信息,反而使受众对这些网站产生不负责任、不尊重事实的负面印象。在这些负面消息随意传播的情况下,美国华文网站的群体形象受到较大影响,难以建立信息权威性,从而失去了对重大事件的传播话语权。
六、结语
中国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对中国信息关注的热潮,为美国华文网站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华文网站,成为海外华人重要的精神家园。在日益活跃的海外华人的推动下,美国华文网站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美国华文网站面对着来自本群体内部的同质化竞争,以及中美两国主流媒体海外发展带来的压力,全球华文媒体间的竞争,共同角逐全球华人的中文网络市场。另外,中国政治传播机制的完善,也大大挤压了美国华文网站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对外传播不断透明化的情况下,美国华文网站对中国信息二次传播的作用也将受到影响。
总之,美国华文网站是海外中文网络空间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华文媒体群,是中国境外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中文媒介。加强中国在海外中文网络中的影响力,除了依靠中国媒体走出去,还应重点加强建立与美国华文网站的联络沟通机制,使美国华文网站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注释]
[1] 戴安娜·斯多佛·迪灵哈斯:《新媒体技术对美国华文媒体的影响》,《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3期。
[2] 李大玖:《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3]殷琦:《美国华文传媒: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4] 刘恩东:《新媒体意识形态对外传播运行机制与美国对华民主输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5]陈昌凤:《从1.0到2.0:国际主流媒体进军华文网—网络时代华文传播圈的新格局》,《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12期。
[6] 周宇:《海外中文网站生存状况调查》,《凤凰周刊》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