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6-15游璐
游璐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成都 611830
颈椎病主要是指患者颈椎退行性变、颈部劳损等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导致脊髓、神经和血管受到压迫的综合征,会给患者带来颈痛、头晕头痛等症状,疼痛严重还会严重影响患者休息,出现失眠症状,危害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针灸疗法对治疗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有一定的疗效,但传统常规取穴主要选择颈项局部穴位,虽可缓解症状,但疗效不佳[2]。而结合中医学脏腑经络辨证,依据心肾论治的取穴方法,标本兼治,可提高疗效[3]。该次研究对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并便利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76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76例进行研究分析,均满足《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颈椎病相关诊断标准和《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4]。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7 例,年龄在 36~6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5±3.25)岁,病程 0.5~8 年,平均病程(2.65±0.95)年;观察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3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3±3.42)岁,病程 0.5~8 年,平均病程(2.71±0.98)年;排除其他严重系统疾病患者、先天脊椎异常患者及颈部骨折或手术史患者等。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选择百劳(双侧)、风池(双侧),中渚(双侧)针刺治疗,利用25 mm×40 mm毫针针刺穴位,直刺10~30 mm,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运针1次;选择大椎、百劳(双侧)、肩中俞(双侧)艾炷灸治疗,利用陈年艾绒制作成直径2 cm,高2 cm圆锥形艾炷,在相应穴位上放置厚度约3 mm的生姜片,姜片用针散刺小孔,把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依据患者感灼痛控制时间,有灼痛感时可将艾炷取下,每穴灸5壮,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停止;灸完休息1 h,选择中渚(双侧)、百劳(双侧),肩中俞(双侧)穴位部位每穴埋揿针(1.5 mm)一枚,留针1 d。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 选择百劳(双侧)、风池(双侧),神门(双侧),印堂针刺治疗,利用毫针刺入穴位,直刺深度10~30 mm(印堂斜刺 10~30 mm),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运针1次;选择大椎、百劳(双侧)、心俞(双侧)、肾俞(双侧)治疗艾炷灸治疗,利用陈年艾绒制作成直径2 cm,高2 cm圆锥形艾炷,在相应穴位上放厚度约2 mm的生姜片,姜片用针散刺小孔,把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依据患者感灼痛控制时间,有灼痛感时可将艾炷取下,每穴灸5壮,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停止;灸完休息 1 h,选择百劳(双侧),心俞(双侧),肾俞(双侧)部位每穴埋揿针(1.5 mm)一枚,留针1 d。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颈椎病颈痛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文定式问卷进行评价,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为颈肩痛、手指麻木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椎间孔挤压试验恢复正常颈痛和失眠评分减少至少70%;有效为颈肩痛、手指麻木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痛和失眠评分减少30%~70%;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n(%)]
2.2 两组患者颈痛症状改善分析
分析表2可知,治疗前两组颈痛症状评分均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颈痛症状改善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者颈痛症状改善分析[(±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 P值40.25±5.87 40.13±5.94 0.08>0.05 21.05±4.42 24.94±4.65 3.73<0.05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变化分析[(±s),分]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变化分析[(±s),分]
组别 入睡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效率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 P值2.58±0.61 2.53±0.58 0.36>0.05 2.01±0.42 2.28±0.57 2.35<0.05 2.54±0.59 2.57±0.59 0.22>0.05 2.22±0.76 2.25±0.72 0.17>0.05 2.14±0.58 2.16±0.62 0.14>0.05 1.13±0.62 1.75±0.72 4.02<0.05 2.10±0.81 2.07±0.75 0.16>0.05 1.05±0.48 1.65±0.52 5.22<0.05 1.76±0.53 1.71±0.51 0.41>0.05 1.45±0.66 1.42±0.72 0.18>0.05 2.32±0.64 2.36±0.56 0.28>0.05 1.22±0.72 2.28±0.67 6.64<0.05 12.86±1.59 12.93±1.68 0.18>0.05 9.01±1.06 10.24±1.04 5.10<0.05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变化分析
分析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较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总评分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等评分虽然均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可知,颈椎的退行性变,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为导致颈椎病的主要病因。会导致患者出现颈背疼痛、上肢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吞咽困难、视物模糊等,在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5]。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牵引治疗、理疗、手术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理疗疗效较为有限,此外根据情况还可以选择颈椎牵引等治疗,这些方法都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减轻疼痛症状的作用,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等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对患者造成创伤,且具备一定的手术风险[6-7]。随着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中医针灸受到人们关注,中医针灸治疗除了在缓解疼痛中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还有其他方法不具备的改善全身状况,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中医学将颈椎病颈痛纳入“项痹”范畴,主要症状以颈项部酸痛、僵硬,颈部活动受限为主,病因多为外邪侵袭、久劳外伤,正气亏虚等,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骨体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瘀滞等,因此治疗需注重疏通血气、滋养肝肾、通经舒络等[8]。由于颈椎病常伴随严重的颈痛症状,颈部活动受限,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继而导致无法正常休息,久而久之出现失眠症状,长期困乏疲倦,影响情绪,进一步加重疼痛及不适感,而至恶性循环,不利于康复。根据相关研究可知,疼痛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缓解疼痛可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优质的睡眠也可使全身状况得以恢复,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舒缓肌肉的痉挛状况,对疼痛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9]。中医针灸治疗常规选穴虽然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针对颈椎病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尤其伴随失眠症状者,仅按常规颈肩局部选取穴位进行治疗,不兼顾全身情况的调理,往往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智;肾主骨,项痹伴失眠的患者,多为正气亏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太阳经为巨阳,主卫外,最先受邪,以致颈背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加之平日劳作失养,调摄不慎,肾气虚损,筋骨不强,内外因共存以致引发颈痛症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10]。而失眠为阳不入阴分之症,阴阳失和,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脏腑辩证病机为心肾不交。患者为疼痛所困,情绪郁结,扰动心神,加之素体心血不足,肾气亏虚,以致水火不能相济,虚火上炎,转侧难眠,引发失眠症。因此可明确颈痛伴失眠者往往有外邪痹阻局部经脉之表,又有心肾失调之本,据治病求本之原则,该症还需注重从心肾论治,标本同治以达到最好的疗效。调补心肾选择心俞、肾俞及神门为主穴,其中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针灸该穴可达温通心阳,宁心安神之效;肾俞亦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针灸该穴可起到益肾助阳,强筋壮骨之效;神门属手少阴心经穴位,具有安神助眠、调补心气之效;将上述穴位配合百劳(经外奇穴毗邻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风池(属足太阳膀胱经)、大椎(属督脉)等穴,该组穴位功效以祛除外邪,疏通经脉,缓解局部症状为主。两者合用以达到标本兼治,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安神定志之效。对改善颈痛及失眠症状有明显的效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针灸联合穴位埋针,从心肾论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用针刺、艾灸及穴位埋针等远道取穴心俞、肾俞配合局部取穴百劳、风池、大椎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后,两组颈痛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且其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总评分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陈志雄[3]在《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结论“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呈递增趋势.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各时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均表明针灸联合穴位埋针从心肾论治可有效减轻颈痛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促使患者从根源上减少对睡眠的影响,加快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加以镇静安神疗法改善睡眠,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造成的紧张和焦虑,促进机体的自愈功能,从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疼痛的缓解。
综上所述,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颈痛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彭秀兰.针灸联合穴位埋线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5):90-91.
[2]刘润利.针灸与穴位埋线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7):139-140.
[3]陈志雄.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J].光明中医,2017,32(19):2829-2830.
[4]戴岳敏.针灸从心胆肾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4):101-102.
[5]杨亚西,谭小林,谭启兴,等.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41-42.
[6]潘先明,段艳丽,杨洋,等.颈椎病并肩周炎76例针灸推拿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4):82-83.
[7]熊灿东.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8):72-73.
[8]华海燕,朱海军.针灸对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767-2770.
[9]胡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脾肾调补针刺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4(3):91-92.
[10]刘寅,项颗,孙莉.从心肾论治轻度认知损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