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老年康养模式探析

2018-06-14王艺婷

中国市场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养老互联网社区

[摘要]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PEST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关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提出:社区提供服务,老人养老不离开所熟悉的环境;开展适合老人的体育活动;建立互联网平台让子女可随时了解父母近况;通过平台组织大家来社区提供义工、医疗等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总结:以社区为基础,健康养生、体育锻炼为核心,互联网为纽带的“互联网+社区+体育康养”的新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养老;体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5058

“爱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自20世纪末至今,我国长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健康老龄化”是迎接老龄化挑战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体育锻炼,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实现“老有所乐”,是体育相关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

1研究目的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尊重、优待、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让老人真正享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老年生活,是产业发展的急切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老年体育对“健康老龄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对中老年人威胁较大的疾病(曾琳娜等,1995[1]);老年体育可以增强老年人体质和身心健康(黄元汛等,2015[2];眭小琴等,2006[3]),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任海(2006)[4]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维度分析,体育的作用重在阻止及延缓其生理机能的退行性自然趋势,但老年体育也暴露出种种不足。

现有文献对“体育+养老”的研究较多立足于社区和市场,辅以政策支持与保障。黎文普等(2014)把体育文化的建设与社区养老结合,走市场化道路,认为政府应加大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让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5]马宏斌(2015)提出,公办养老机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开展体育活动。[6]戴志鹏(2015)提出,居家养老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提供老年人体育服务的供给功能和相关资源的整合功能;[7]并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微观层次分析了我国老年体育发展动向(2017)。[8]叶宋忠(2017)在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边界界定基础上,构建互动机制,并从4个层面对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解释,提出由政府主导来引导市场整合的融合发展措施。[9]韩松等(2017)从产业融合的实践层面对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格局进行前瞻性分析,提出政府和企业应为推动两大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服务,及时调整定位、改善供给措施。[10]

22问卷调查法

以成都市三环内老人及年轻人为对象,先后设计发放了2次调查问卷,对老人发放了200份关于“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调查问卷”,回收了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70份。对年轻人发放了100份关于“父母健康养老需求调查问卷”,回收了98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调查结果显示:53%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会参加老年服务俱乐部,93%的子女支持父母参加老年俱乐部,43%的老年人不确定是否会参加老年服务俱乐部(潜在客户),只有4%的老年人表示自己不会参加;愿意参加老年俱乐部的老年人中,由70%的老人愿意接受体育健康养生活动。

由此可见:老年人体育养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老年人对参加老年服务俱乐部的需求较高,且对体育养生较为认可;子女对父母参与老年服务俱乐部的需求也十分认可。

23PEST分析法

231政治因素(Political)

自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再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民健身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在1999年、2000年以及2015年联合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专门针对老年体育的相关文件。其实老年体育早在1994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就指出:“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健身活动以减少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在国务院关于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十五”(2001—2005)、“十一五”(2006—2010)、“十二五”(2011—2015)以及十三五(2016—2020)中也都对老年活动组织、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以确保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更加繁荣发展。

232经济因素(Economic)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到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21元。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实力逐渐增强,且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上升更是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6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養老保险人数378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847万人,增加375万人。[11]

2012—2016年,我国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第三产业逐年增长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养老作为服务产业,在第三产业发展日渐兴盛的大环境中,更有利于其蓬勃发展。

233社会因素(Society)

2012—2016年老年人口总人数及所占比重持续增长。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老人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进入老龄化阶段。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人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时,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就已达到94%(60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43%);2016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更是达到了108%(60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67%)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说明我国早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如何养老是我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更容易接受新潮、科学的事物,包括老年人,不再局限于“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中,养生、锻炼、社交、新媒体,也成为新一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这也为我们养老服务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34技术因素(Technology)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基础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医疗科技的进步,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同时保证了老人在锻炼身体时,减少运动损伤。

互聯网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福音,更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方便了老人与子女的沟通;健康方面的App手机软件为人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养生方式;大数据库的建立,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国家统计局显示:近五年来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2016年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增加4299万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增加755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移动互联网用户逐年增加,其中也不乏有很多老年人,但面对更多无法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如何加强老人与其不在身边的子女的联系,是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结论

随着我国国民总收入的不断增长,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不断提升,很多老年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实力。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更多老年人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得到有效保障,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健康成为每个人的追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冲击,使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现有的政策和研究对目前我国“体育+养老”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基本认同,但“体育+养老”的融合发展在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促进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随着养老市场深受人们的关注,以攀枝花打造“中国康养胜地”新名片为典型案例,结合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加之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大力支持,延伸养老产业链条,打破行业壁垒,融合产业渠道,深度挖掘养老市场的潜力,打造“立足社会进步,始于儿女放心,终于父母满意”的新型养老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4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体育与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传统养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融入互联网、社区、体育与康养,最终针对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生理变化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健康养生、体育锻炼为核心,互联网为纽带的“互联网+社区+体育康养”的新的养老模式。

以社区为基础是指:一切养老活动的开展以社区为单位,在老人原来居住的社区中,对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社区照顾,使老人养老在熟悉的环境下独立生活,有利于老人的精神放松和心理健康。

以体育锻炼为核心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社区中开展适合老人的体育活动,强健体魄,增强老年人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使老年人更加健康长寿。

互联网现如今已经渗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以互联网为纽带是指:社区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老人与子女的联系,让子女可以随时了解父母近况;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大家来社区提供义工、医疗等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消费需求等的数据库,有利于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体系的建设以及养老产业了解老年市场的供需。

参考文献:

[1]曾琳娜,陈建友,伍碧珍不同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30(2):212-213.

[2]黄元汛,沈有斌,刘湲湲,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养老与老年体育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48(1):95-97.

[3]眭小琴,赵宝椿,李田,等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29(11):1475-1476.

[4]任海老年体育再思考[J].体育科学,2006,26(6):1-2.

[5]黎文普,龚正伟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14,21(4):46-49.

[6]马宏斌公办养老机构体育活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6-10.

[7]戴志鹏居家养老服务视角下的老年人体育运行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8]戴志鹏,马卫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体育的发展动向研究——基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9-23.

[9]叶宋忠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互动机制与融合过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4):442-446.

[10]韩松,王莉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7,37(11):3-10.

[11]王艺婷新媒体下的社区体育养老新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6(3):207-208.

[作者简介]王艺婷(1994—),女,山东烟台人,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非定向体育产业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项目市场开发与运作。

猜你喜欢

养老互联网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养老之要在于“安”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