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48例临床分析
2018-06-14王卓
王卓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5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肺心病心衰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与对照组的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心衰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和生存质量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肺心病心衰;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120-02
呼吸困难、气短、皮肤发绀等是肺心病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1]。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发生时,其病情程度更加复杂[2],需予以积极治疗。本文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5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5例肺心病心衰患者。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经胸部CT、肺功能等检查确诊为肺心病心衰[3-4];(2)两组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5~75岁,平均(65±2.1)岁;病程2~3年,平均(2.5±1.3)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50~80岁,平均(65±2.5)岁;病程1~2年,平均(1.5±0.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生素抗感染,强心、利尿、擴血管药物,以及氧疗等常规基础方法治疗。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中医治疗,临床一般采用润肺益气汤,该品中药组成包括:人参、甘草、车前子、茯苓、白术及桃仁各10 g,黄芪、丹参各30 g,葶苈子、当归及泽泻各15 g,桂枝5 g。用水煎服,服用总量一般为200 ml,1剂/d,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3个疗程,以7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血气分析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标准:患者心功能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改善大于Ⅱ级,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心功能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改善小于Ⅰ级,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为有效;患者心功能及各种临床症状无明显还转迹象为无效[5-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生存质量主要包括: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四个方面内容,每个项目为50~100分,若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则所得分数会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67,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与对照组的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3,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的致病因素包括:肺纤维性病变,各种慢性阻塞性肺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各种肺动脉分支梗阻性疾病,例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7-8]。慢性肺心病多合并右心衰竭出现,呈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肾功能减退等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9]。
润肺益气汤方中人参、黄芪具有补益气血、扶正升阳之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车前子、茯苓、泽泻、葶苈子在化痰利水方面作用显著;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补肾益气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对心肌收缩力具有增强作用,在抗病毒、抗菌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同时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抑制作用,能够使肺动脉高压不断降低,促进肺通气功能的改善[10]。西医主要运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11]。中西医联合用药,其治疗效果显著增加。
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5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与对照组的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艳玲[12]研究的结果一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0.4±1.4)、(6.2±1.1)kPa及(91.8±4.4)%,对照组分别为(8.2±1.5)、(7.1±1.3)kPa及(85.3±5.0)%,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各生存质量得分分别为(86.5±10.6)、(80.6±9.7)、(87.6±9.9)、(88.8±11.6)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得分分别为(63.4±9.5)、(52.5±12.8)、(70.2±10.5)、(73.1±11.2)分,观察组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肺心病心衰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状况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成明.黄芪、生脉注射液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临床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4):390-392.
[2]余西兰,李洪祥,石朝积,等.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酚妥拉明与多巴胺的作用分析[J].中外醫学研究,2017,15(9):29-30.
[3]汤学勤,郝雅娟,武雪亮,等.呋塞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期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6):1900-1902.
[4]赵安居.卡托普利与门冬氨酸镁钾用于肺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2):62.
[5]余武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93-94.
[6] Yu S N,Lee M Y.Conditional mutual information-based feature selection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ecognition us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12,108(1):299-309.
[7]田多录,侯斌,郭新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3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606.
[8]邵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的研究[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50-151.
[9]齐岩.硝普钠对肺心病心衰治疗的疗效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67,69.
[10]杜文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6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2,27(3):34.
[11]谢庆先,李国境.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40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9):72-73.
[12]王艳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335.
(收稿日期:2017-06-28)